能否通過檢測來了解巧克力中真實的可可脂含量,避免花高價卻買了劣質代可可脂巧克力?目前,這在中國還無法實現。
本刊記者 王敏蘭
在企業(yè)的宣傳中,巧克力除了被賦予感情上的意義之外,還被認為是健康的食品,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實際上,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又分天然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巧克力產品,真正起到保護心血管作用的主要是可可粉含量高的品種,而并非人工制造的代可可脂。
代可可脂成本低、工藝簡單,但其與天然可可脂完全不同。然而,不僅一般人肉眼很難分辨兩者,《消費者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相關標準中并無可以依據的檢測方法來辨別巧克力的“含金量”。
選巧克力看可可脂含量
眼下,各大商場最醒目的位置擺滿了多種不同品牌的巧克力。這些巧克力除了外形不同之外,價格差異也非常大。一款可可脂含量在32%以上的瑞士蓮巧克力,售價高達35元/100g。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價格相對較低。其中,金絲猴Love牛奶巧克力(代可可脂)售價僅為7.56元/100g。
為何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價格差異如此之大?
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鄭建仙教授向記者解釋,可可脂是在制作巧克力和可可粉過程中從可可豆抽取的天然食用油,是制作真正巧克力材料之一,價格非常貴。而代可可脂是以植物油為原料,經人工方法制成的一種熔點和口感近似于可可脂的配料,價格比較便宜。
可可主要分布在亞馬遜河上游的熱帶雨林,中國并不生產可可,需要從加納、巴西、尼日利亞等國進口。記者從多個巧克力原料供應網站了解到,天然可可脂的價格達到了每噸3萬元以上,而代可可脂的價格則在每噸7000元至8000元。
除了價格上的差異之外,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對人體的作用也大不相同。
“可可脂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對人體心血管起到保護作用。因此,可可脂的含量也被稱為巧克力的含金量。代可可脂則沒有這種功能。選擇巧克力時,要關注里面的可可脂含量?!敝袊称饭I(yè)協(xié)會糖果專業(yè)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季順英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
可可脂真實含量難檢測
2003年,中國開始實施《GB/T19343-2003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標準,其中規(guī)定黑巧克力的可可脂(以干物質計)要求達到18%以上,白巧克力的則要求達到20%以上。巧克力中非可可植物脂肪的添加量不得超過5%。如果超過5%,則該款食品實際上不能稱為巧克力。
但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從外形上很難分辨出來,加上兩者價格差距大,不免有企業(yè)為降低生產成本,在可可脂巧克力中加入大量的代可可脂,卻冒充可可脂巧克力。據數據統(tǒng)計,2011年,中國巧克力產品銷售額近120億元,其中,在消費掉的巧克力當中,代可可脂巧克力約占70%。
能否通過檢測來了解巧克力中真實的可可脂含量?
就此,記者咨詢的包括SGS、華測和廣州質檢院等多家檢測機構的工程師。他們表示,按照目前巧克力的國標,需要提供企業(yè)的原始配料表才能夠進行可可脂的檢測。而事實上,普通的消費者根本不可能拿到企業(yè)的原始配料表。
2005年,上海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抽檢33批次巧克力產品,合格率達到了100%。但質量指標只包括水分、細度、脂肪、蔗糖等4項。而可可脂含量,由于沒有法定的檢測方法,并沒有進行檢測。
中國烘焙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汪國鈞原是巧克力國標制定者之一。他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巧克力中的可可脂檢測非常復雜,成本高,一直都還沒有比較有效的辦法來檢測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含量,只能根據企業(yè)給出的配料表來計算。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需要企業(yè)按規(guī)定進行標注;另一方面,如果消費者有疑問的話,可以通過質檢部門來協(xié)助,查詢企業(yè)的配方。
2009年,國家開始制定新的巧克力國家標準,在《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的新標準起草中,明顯的是新增加了“可可脂和黑巧克力中類可可脂量化方法”的內容。新標準由中國商業(yè)聯合會行業(yè)發(fā)展部負責組織制定,記者從該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該標準仍處在審核階段,還未正式實施。
外國品牌更值得信賴?
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1年外資品牌拿走了中國巧克力70%的市場份額,中國本土品牌只占30%。巧克力在國外已有100多年歷史,似乎消費者更親睞國外品牌的巧克力。那么,外國品牌的巧克力“含金量”是否更足呢?
記者了解到,在俄羅斯和歐盟,都有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含量的檢測方法。在俄羅斯,《GOST R 53164-2008糖果對巧克力產品的干脫脂固體可可含量的測定方法》和《GOST R 53156-2008糖果巧克力產品里干可可固體總含量的測定方法》都規(guī)定了巧克力的檢測方法。
在歐盟,2003年實施的相關新規(guī)規(guī)定,容許巧克力生產商在保持可可脂的最低含量情況下,使用不超過5%的非可可植物脂來生產巧克力。在歐洲國家里,比利時、意大利等國食品生產商傾向于用100%可可脂制作巧克力,而英國等國生產商傾向于在巧克力里添加植物脂肪。
據中國商業(yè)聯合會行業(yè)發(fā)展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最新的“可可脂和黑巧克力中類可可脂量化方法”就是借鑒了歐盟的檢測方法制定的。
與中國沒有實驗室可以承擔可可脂的檢測不同,歐盟多個國家的實驗室可以進行可可脂含量的檢測工作。2006年,香港消委會就曾將11款純巧克力送往法國實驗室進行可可脂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11款產品都沒檢出價格便宜的非可可植物脂。
但香港消委會同時指出,市面上的不少巧克力在其包裝上成分標明含植物脂,消費者購買巧克力時要細心閱讀產品標簽,了解所含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