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么一句話:“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痹掚m不長,但擲地有聲,大有深意存焉。
“政府自我革命”,此語雖非始自本屆政府,但本屆政府對此領悟最深、推進最力。李克強總理自上任以來,幾乎逢會必講行政體制改革,必強調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不但強調,而且力推,自去年以來,國務院系統(tǒng)已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00余項,今年預計取消下放200余項。
為何如此重視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松江區(qū)委書記盛亞飛算過一筆賬:區(qū)內產業(yè)項目的行政審批,一共要涉及50個部門機構,共有88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全都辦完,法定辦理期限是587個工作日。一位在中央文化單位工作的政協(xié)委員告訴筆者,為搞文化企業(yè)改制,他們將材料逐一上報,中央某部委僅蓋一個章就耗時8個月。
政府部門最大權力是什么?仔細想想,不就是行政審批大權嗎?如今,全國都在搞市場經(jīng)濟,市場既然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手段,行政審批應該大大減少了吧?其實不然,有的部門非但未能減少,反而有所增加。理由倒也冠冕堂皇,什么加強宏觀調控、什么要對人民負責、不能放任自流……一句話,既然手握大權,豈能輕易放下?!
行政審批重疊繁瑣,最大弊端是增大了市場運行成本,延誤了企業(yè)競爭良機。誠如上例所說,一個產業(yè)項目,審批竟要587個工作日,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公章統(tǒng)統(tǒng)蓋完,黃花菜豈不涼了?至于企業(yè)為審批過關而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通關系、找路子,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
行政審批重疊繁瑣,弊端之二是給手握審批大權的單位和個人制造了以權“尋租”的豐沃土壤。近些年頻繁出現(xiàn)的政府部門腐敗案,大都有一規(guī)律,手中握有審批權越多、越大,越容易出現(xiàn)腐敗,也越容易滋生各種大小老虎。前些年,河南省四任交通廳長曾接連落馬,除主觀因素外,客觀因素之一,就是這些人手中握有太多太大權力而又缺乏有效制約監(jiān)督。
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為何喊叫多年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也很簡單,部門沒了審批權,尋租手段哪里來?取消行政審批權,部門留下干什么?僅此兩條,就足以令手中握有行政審批大權的部門絕不會在此問題上輕言讓步。不夸張地說,這可是挖其搖錢樹、要其命根子的大事哪!
正因如此,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將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作為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隨時隨地,念茲在茲,任何時候,絕不松口。也正因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任組長。常言,自己的頭不好剃,這的確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非“革命”不能取得關鍵性突破,非“革命”不能大見成效。可以預見,一旦行政審批事項大量取消,部門精簡機構必將提上議事日程,如箭在弦,不得不發(fā)。到那時,一場真刀真槍的硬仗,就該開始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