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碧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重慶 402160)
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合作性互動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1]。為提高實習護生的整體素質(zhì),我科將合作學習模式運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選擇護理應屆大專2012 級56 名護生為實驗組,均為女性,在婦產(chǎn)科進行為期8 周的臨床實習;以2011 級護理應屆大專護生54 人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19~23 歲。兩組年齡、教育背景、學習能力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實驗組教學準備(1)教師的準備:①組織婦產(chǎn)科具有資質(zhì)的,在業(yè)務上理論基礎扎實、操作技術過硬,勤奮、求實、平易近人的護理帶教教師學習合作學習理論,掌握合作學習理論的應用原則、特點等相關知識,并對實習護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愿望、個性特點等進行評估。②制訂合作學習模式的臨床實習手冊,以合作學習、綜合發(fā)展為目標,明確教師與護生在合作學習中各自的責任與分工。手冊內(nèi)容包括小組溝通交流、書寫護理病歷、操作技能、召開工休會四大教學項目,為護生提供指導學習、評價學習的材料。(2)護生的準備: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在充分考慮護生的學習成績、認知能力、性格、愛好和特長等因素的基礎上,根據(jù)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分組原則[2],將2012 級每批入科的8 名護生分為兩個小組,每組4 名護生,每組選出組長1名,組員自愿劃分角色,承擔責任。進行合作學習理論內(nèi)涵及教育模式的專題培訓,讓護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方式、要求。每人發(fā)放合作學習模式的臨床實習手冊,每周進行教育模式的訓練1 次。
1.2.2 實驗組教育模式(1)小組溝通交流模式:以功能鍛煉指導、術前術后宣教、病人住院期間疾病知識宣教、疾病健康教育等護患交流情景進行演練,如以入院宣教為例進行演練,入院宣教是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的第一步,也是和病人建立良好信任關系的最好時機。一名護生進行入院宣教,包括介紹自己、醫(yī)生、護士,醫(yī)院的環(huán)境、布局,交代保管好財物,不要隨便外出,病情的自我觀察,飲食中應注意什么等。小組其他護生從交流的時機、姿態(tài)、語言、內(nèi)容等進行多方位點評,同時帶教教師給予指導。每名護生通過其他小組成員、病人及病人家屬的評價來了解入院溝通的效果,以不斷提高溝通交流的效果及技巧。
(2)整體護理查房模式:指導教師指導每名護生對自己分管的病人進行評估、收集資料、提出護理問題及采取護理措施,并書寫護理病歷1 份。每名護生對自己分管的病人按護理程序進行查房,教師指導,小組長主持,其他護生進行討論、講評,以培養(yǎng)護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
(3)工休座談會模式:實驗組每兩周召開一次病人工休座談會,組織病人及病人家屬、主持講解、記錄皆由小組成員負責,將指導教師講評及病人評價作為小組成績。
(4)小組技能模式:本科室護理操作技術以吸氧、給臥床病人換床單、口腔護理3 項操作頻率較高的技能為訓練項目,教師在示教的同時留出時間讓護生操作演練,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感受和想法。在技術操作方面,帶教教師要先讓護生預習教科書中講的操作程序,然后教師示教,最后指導護生操作,并糾正其錯誤。帶教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有耐心,否則易使護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而影響帶教質(zhì)量。教師督導并及時介入小組活動,鼓勵護生正確的行為,糾正護生錯誤的方法,組內(nèi)成員彼此信任、了解、支持、接受,評價時各抒己見,以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樹立良好的職業(yè)態(tài)度、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以小組成員的平均成績評價效果。
1.2.3 對照組教育模式 采用傳統(tǒng)的臨床帶教模式。
(1)理論考核占40%。從本科實習試卷中隨機抽取試題進
行閉卷考試,考查護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運用情況。(2)實踐技能占60% ,包括4 項內(nèi)容:溝通交流、書寫護理病歷、操作技能、工休座談會。(3)合作性學習模式認可程度調(diào)查。采用自制問卷對實驗組56 名護生進行合作性學習模式認可程度無記名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精神、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9 個項目,每項分3 個等級。
表1 兩組理論與技能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理論與技能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成績 技能成績 總成績對照組實驗組tP 78.56±5.02 80.24±3.22 3.216 0.013 82.16±3.11 87.78±3.16 2.102 0.060 81.26±2.36 86.19±4.32 2.075 0.023
表2 實驗組護生對合作學習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n(%),人]
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是護理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3]。在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時,教師創(chuàng)造和諧環(huán)境,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培訓合作技巧,留出時間讓護生進行操作訓練,操作時及時解答護生遇到的各種問題,這種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的教學模式,使護生的問題得到及時解答。 教師啟發(fā)、引導和幫助護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擔當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觀察者和督導者, 在護生實習時使其知識得到鞏固。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理論考試成績和總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護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有96.43%的護生認為合作學習有助于鍛煉其溝通交流能力,同時,在與病人的溝通交流中能發(fā)現(xiàn)尚未解決的護理問題,為臨床教師進一步幫助病人解決問題提供依據(jù),并在與臨床教師一起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就感,這與Richadson 及Stiles 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即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這是因為在小組合作中,每名成員的角色不斷發(fā)生變化,他們或是演講者或是聽眾。護生需要相互討論護理問題,需要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他們可在與病人的溝通交流中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
實驗組有98.21%的護生認為合作學習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可以使組內(nèi)的護生性格互補,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相互提醒、相互學習。學會合作是護生走上護理臨床工作崗位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本領,培養(yǎng)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yī)學和護理學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知識的10%,所看的25%,所聽的25%,看與聽結合的50%,說與做結合的90%,聽與說結合的70%,教別人時的95%。護生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在合作過程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難題能盡快解決。
本研究表明,合作學習激發(fā)了護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護生的主體觀念更突出,主動參與實踐操作的意識增強,改變了以往單純、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變得愛學愛問、求知欲增強。
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合作者和學習促進者[4],要很好地組織和完成合作學習,確保帶教工作的質(zhì)量,這就要求帶教教師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具有高度的奉獻和敬業(yè)精神,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有能力在臨床教學中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指導和控制護生的行為。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準備,首先,教師應領悟教學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其次,護生對知識了解得越多,越會提出各種問題,教師除了引導護生進一步探求新知識、注意啟發(fā)護生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外,還需對有關問題進行準確而又全面地解釋;最后,教師必須有能力駕馭課堂。這些要求都是對教師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挑戰(zhàn),促使教師更加努力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雖然這對于教師而言,教學難度加大了,但結果卻是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增加了教學的活力[5]。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對護生的認知發(fā)展、決策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有效的合作學習可提高護生在教學進程中的參與程度, 有利于護生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和護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但合作學習在具體的實施細節(jié)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護生更習慣于講授式教學方法;個別參與較少的護生與辛苦工作的組員共享成果;教師如何掌控小組合作情況等。因此,解決上述問題,提高課堂中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將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思路與方向。
[1]鄭修霞.護理教育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郭愛英.淺談年輕護士長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J].護理研究, 2005(14):1286.
[3]李平.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問題[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7,16(3):141-142.
[4]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7 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5]王莉莉,安秋月,黃雙麗,等.合作學習理論在社區(qū)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9,9(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