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瑜瑄
(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qū)人民醫(yī)院,110141)
賴氨匹林與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小兒高熱的療效比較
單瑜瑄
(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qū)人民醫(yī)院,110141)
目的 比較賴氨匹林與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小兒高熱的療效。方法 將80例高熱患兒隨機分為賴氨匹林組、布洛芬混懸液組各40例,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賴氨匹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賴氨匹林治療、布洛芬混懸液組給予布洛芬混懸液治療。結果 用藥后15 min及30 min賴氨匹林組患兒體溫較布洛芬組更接近正常值(P<0.05);用藥后60 min賴氨匹林組患兒體溫與布洛芬組無差異(P>0.05);賴氨匹林組患兒退熱持續(xù)時間明顯長于布洛芬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賴氨匹林治療小兒高熱,退熱迅速、持續(xù)時間長,值得推薦使用。
高熱;小兒;治療;賴氨匹林;布洛芬;療效
正常人的體溫受體溫調節(jié)中樞調控,并且通過神經、體液因素使產熱和散熱的過程呈動態(tài)平衡,保持體溫在相對恒定的范圍內。當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則稱為發(fā)熱[1]。發(fā)熱是兒科急診最常見的癥狀,是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小兒對發(fā)熱比較敏感,高熱可使小兒大腦皮質過度興奮,容易導致發(fā)熱驚厥,引起暫時性腦功能障礙,反復發(fā)作甚至出現(xiàn)腦神經細胞不可逆損傷。因此,需積極對高熱患兒進行退熱治療。賴氨匹林及布洛芬混懸液是常用的小兒退熱藥物[2]。筆者選取2014年1—3月我院門診收治的80例高熱患兒為研究對象,比較賴氨匹林和布洛芬混懸液對小兒高熱的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3月我院門診收治的高熱患兒80例,腋窩溫度均>38.5℃。隨機分為2組。賴氨匹林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5個月~10歲,平均(5.2±1.5)歲;上呼吸道感染28例、下呼吸道感染12例。布洛芬混懸液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6個月~10歲,平均(5.1±1.4)歲;上呼吸道感染30例、下呼吸道感染10例。兩組患兒在年齡、熱程、病種及抗感染治療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在抗菌、抗病毒、補液、物理降溫等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賴氨匹林組給予賴氨匹林10 mg/kg+4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注射,必要時24 h內可重復給藥1次;布洛芬混懸液組給予布洛芬混懸液0.5 mL/kg(相當于布洛芬10 mg/ kg)口服,必要時每6~8 h重復給藥1次,≤4次/24 h。兩組患兒分別在首次給藥前和給藥后15 min、30 min、60 min各測體溫1次,同時記錄患兒體溫再次升高至38.5℃所經歷的時間,并觀察用藥后不良反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用藥后退熱療效 見表1。兩組患兒在首次給藥前體溫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15 min及30 min賴氨匹林組患兒體溫較布洛芬組更接近正常值(P<0.05);用藥后60 min賴氨匹林組患兒體溫與布洛芬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賴氨匹林組患兒退熱持續(xù)時間明顯長于布洛芬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用藥前后體溫對比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兒用藥后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發(fā)熱是人體對感染等的一種應激反應,通過發(fā)熱反應可以刺激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形成抗體,增強白細胞活力及肝臟解毒作用等。但是,小兒持續(xù)高熱不僅會使機體的耗氧量和各種營養(yǎng)代謝增加,還可以促發(fā)高熱驚厥等并發(fā)癥。因此,臨床常使用解熱抗炎藥降低患兒體溫,以防機體過度消耗能量和重要器官損害。當小兒體溫>38.5℃時,應采用安全的解熱藥物治療[3]。
常用的解熱抗炎藥物有很多種,水楊酸類、丙酸類、吡唑酮類以及一些中成藥。賴氨匹林是阿司匹林及賴氨酸的復合鹽,可以靜脈給藥,其解熱功效通過前列腺素起作用,對于血小板的凝集有抑制作用。布洛芬適用于>6個月嬰幼兒,是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推薦的唯一用于臨床的非甾體抗炎藥,5~10 mg/kg,1次/6~8 h,口服吸收迅速,45~90 min達峰值,半衰期約為1.9 h,最大退熱時間為180 min。其解熱作用主要通過抑制下丘腦前區(qū)的前列腺素E2生成而實現(xiàn),同時還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內源性制冷源。布洛芬除具有退熱作用外,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使機體的炎癥和抗炎反應達到平衡,體溫恢復正常。布洛芬退熱起效時間平均為1.16 h,平均體溫下降值為2.3℃,下降率為88%[4]。
在發(fā)熱確診前,不要急于使用退熱藥物,以免掩蓋病情,延誤進一步診治。新生兒以物理降溫為主,應慎用退熱藥物。體溫<38.5℃時,一般不用退熱藥,一定程度的發(fā)熱,可以提高機體的防御能力,多用物理降溫,但有高熱驚厥者除外。對于體溫>39℃的<3歲幼兒,應在使用解熱藥的同時加用鎮(zhèn)靜藥。選用退熱藥時,一要注意藥物的療效,二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解熱藥療程不宜>1周,體溫降至正常即停藥。體弱、失水、虛脫的患兒,不宜使用解熱藥物發(fā)汗,應鼓勵多飲水,避免加重病情。
綜上,賴氨匹林治療小兒高熱,退熱迅速、退熱持續(xù)時間長,值得推薦使用。
[1] 陳文彬,潘詳林.診斷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
[2]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3] 屈大坤.布洛芬和撲熱息痛的臨床應用效果和安全性比較[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2,29(1):55-56.
[4] 蓋麗,王雪,肖女,等.兒科解熱抗炎藥物的合理應用[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7,17(2):f3-f4.
1672-7185(2014)23-004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3.028
2014-06-04)
R7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