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俊,張 震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xiàn)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它在1969年由美國神經(jīng)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被直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2]。1993年,Albanese和Mitchell報道[3],目前國外醫(yī)學院校已經(jīng)較普遍地實施了PBL教學法,國內不少院校也在嘗試使用。PBL教學法強調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不但能夠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實際操作技能與解決問題的方法[4]。
心臟外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難度極大的臨床學科,它的理論學習在五年制本科教學大綱中只有8學時,學時不足加上專業(yè)性強,學生理解起來就較為困難,且在外科學考試中所占比例不大,造成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外科疾病,尤其是心臟外科疾病雖具有高發(fā)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但卻極具治療價值,積極處理常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側重心臟外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礎理論的培訓;另一方面則應注重心臟外科新技術、新理論的介紹,為將來可能就職于基層的實習學生提供一個認識心臟外科疾病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應達到以下要求:(1)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PBL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PBL教學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針對心臟外科的教學要求,我們結合自身情況將PBL教學法加以改進,探索出符合我國醫(yī)學教育實際的心臟外科PBL漸進式教學法。我們以PBL的理論為基礎,將心臟外科PBL教學實踐的基本過程分為觀摩學習、探究討論、臨床實踐3個階段。
教師準備教案和病例,在授課之前把相關資料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對本學科的主要內容、學習目標、總體要求和PBL教學的實施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在前兩天仍以傳統(tǒng)授課為主,盡可能解答學生的問題,復習相關知識,強化基礎知識點,將本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資料檢索方法等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初步適應PBL教學法。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進入觀摩學習階段,由4~5位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上級責任醫(yī)生的帶領下對常見病例進行教學查房、詢問病史及既往史,并進行體格檢查,做出初步診斷,提出相關檢查以及治療方案,并觀摩學習資深專家如何對門診病例進行快速治療。第一周后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理解和消化學習的內容,并通過查閱文獻、網(wǎng)絡資源來了解相關內容的最新進展。本階段應讓學生初步感受PBL教學在臨床醫(yī)學中的價值,使之能較好地適應今后的PBL教學。
學生在此階段已具有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我們根據(jù)PBL模式采用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法,以病例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有充分施展其才華的時間和空間,逐步提高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選擇心臟外科的常見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風濕性心臟?。ǘ獍戟M窄)等病例,按先前的分組將問題分發(fā)下去,以小組為單位查找文獻資料,并進行評價和分析,鼓勵小組成員之間溝通、交流,定時進行小組集中討論,匯報各自工作完成的情況,交流心得體會,共享學習成果。教師要了解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度,并提供適時、適量的指導和幫助,做好協(xié)調工作。此階段注重以臨床實際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并引導學生把握教學內容,既發(fā)揮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的意識,使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5]。
學生在責任醫(yī)生的帶領下進入臨床,在指定的住院醫(yī)生的幫助和監(jiān)督下收治病人并參加手術。通過本階段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并運用于臨床,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以及批判性學習的良好習慣。
近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在心臟外科中采用PBL教學法確實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非常適合心臟外科的臨床教學。首先,PBL教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學習時以一個臨床問題為起點,由此引出一系列相關基礎知識和臨床方面的問題,通過查閱書籍和文獻來尋找答案;其次,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基本掌握了心臟外科常見病的理論基礎上再進行發(fā)散性思考,通過具體的病例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判斷,經(jīng)過討論及合理分析后做出正確的診斷及必要的處理;最后,它還有利于教師能力的提高。PBL教學法要求教師重新組織教材,設置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多學科知識[6]。
綜上所述,在心臟外科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認識,為更好地培養(yǎng)醫(yī)學人才奠定基礎。
[1]Tavakol K,Reicherter EA.The role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nhancement of allied health education[J].Journal of Allied Health,2003,32(2):110-115.
[2]何世偉,苗潤芝.PBL在普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6(21):88.
[3]Albanese MA,Mitchell S.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J].Academicmedicine,1993,68(1):523-525.
[4]楊耀防.典型的以問題為中心教學過程剖析[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教育分冊,1994(4):150-152.
[5]李萬福,郭晨明.PBL教學法在普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0,24(3):54-56.
[6]陳煥文,杜銘.PBL在胸心外科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4):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