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芳,吳艷芳,荊 云
(1.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藥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藥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模塊教學初探
鄭建芳1,吳艷芳2,荊 云2
(1.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藥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藥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根據(jù)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課程特點和教學目標,提出模塊教學?;谥R的內在聯(lián)系,整合教學內容,分成不同教學模塊。本文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體系、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對模塊教學進行研究與探討。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模塊教學;實踐教學
模塊教學是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基礎上,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形成知識模塊,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1],它突破了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具體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模塊教學是基于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全面改革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我國對模塊教學的研究和探索始于20世紀90年代,并在初級教學、中級教學和高級教學中進行了一定嘗試。模塊教學可以針對專業(yè)進行整個課程體系的調整,重新整合課程模塊,打破學科界限,制訂新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編寫教材[2,3];也可以針對具體課程進行模塊教學,從課程內容設置、教師安排、講授方式、效果評定等方面,對課程教學的全程進行模塊化設置[4,5]。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我校藥學、藥劑專業(yè)學生最早接觸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我們結合課程特點和近幾年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模塊教學的初步嘗試,取得了良好效果。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由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兩部分組成,藥用植物學包括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等形態(tài)解剖學知識和植物分類方法、各類群的特征及主要藥用植物等植物分類學內容;生藥學主要介紹生藥的基源鑒定、采收加工、化學成分、品質評價及資源利用等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特征及植物內部構造特征,能夠準確識別常見的藥用植物,描述常見科的主要特征;掌握生藥的一般鑒定方法,能對常見生藥進行品種鑒定和品質評價。根據(jù)課程目標和教學實際,近幾年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藥用植物學部分的重點是組織和器官,生藥學部分的重點是被子植物的重要科目特征及重點生藥。由于內容繁多,課時有限,該課程基本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把知識系統(tǒng)、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認真聽、記錄授課內容。根據(jù)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踐性強、易理解、難記憶的特點,近幾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了多媒體教學、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將大量逼真的植物、生藥圖片引入課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的抵觸情緒,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是,授課結束后,學生普遍反映內容太多、記不住,最后只能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考完后很快就遺忘。暑期實習時,由于知識掌握不牢固,很難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走上工作崗位后,常表現(xiàn)出動手能力差,難以適應工作崗位要求。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理論教學如果不能與實踐密切結合將會顯得非常枯燥、乏味,而與之對應的實驗課也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模塊教學的特點是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將課程分為若干模塊,在模塊中集中開展理論、實踐等同步教學,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使學生在各個模塊的學習中,實現(xiàn)知識、技能的同步提升。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由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兩門課程整合而成的,根據(jù)課程特點,將其分為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兩大模塊。藥用植物學是學習生藥學的前期準備,其與生藥學的基源鑒定、顯微鑒定關系密切,考慮到為生藥學奠定基礎及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將藥用植物學又分為基礎知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重點類群特征幾個子模塊。其中,基礎知識子模塊包括緒論、植物細胞后含物、細胞壁的特化、植物組織等,屬掌握內容。各個植物器官子模塊的重點是形態(tài)和顯微構造,其他內容為了解。重點類群特征子模塊主要介紹被子植物中常見科目的主要特征。生藥學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鑒別生藥真?zhèn)蝺?yōu)劣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按教材的框架以自然分類系統(tǒng)劃分各類生藥來進行講解,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內容多、雜,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感覺,不利于學生掌握各類生藥的特征。因此,我們考慮按照入藥部位對各類生藥重新進行劃分,同類生藥經過對比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性和個性,復習時相對比較輕松。所以,將生藥學分為生藥學基礎、根及根莖類、全草類、皮類、花類、果實種子類、動物藥、礦物藥等幾個子模塊。生藥學基礎子模塊包括緒論、生藥的分類與記載、生藥鑒定方法、采收加工等內容,與生藥鑒定密切相關的內容要求掌握,其余內容為了解。在各個子模塊中,每個重點生藥的來源、性狀、顯微特征等為掌握,其余內容為熟悉和了解。
在教學中,根據(jù)各模塊內容的特點、學習要求,學生的認知結構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基礎知識子模塊,對于學生來說幾乎是一無所知,最好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或結合啟發(fā)式、引導式教學等,保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一門形態(tài)科學,沒有感性認識,不可能學好,所以應將多媒體教學貫穿教學的始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藥用植物和各類生藥的不同部位以圖片、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在各個植物器官子模塊教學中,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實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而將一些新鮮的植物器官帶到課堂上比單純的多媒體演示效果更好。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后,開展重點類群特征子模塊教學時,可以使用PBL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教師提出問題或給出實物材料,讓學生在查閱資料或小組討論后上臺演講,最后由教師點評并總結。也可適當進行室外教學,利用周末或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到校園或周邊認識植物,使理論和實際密切聯(lián)系起來。在生藥學模塊中,各類生藥的鑒別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法、學習遷移法、討論式教學法、對比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交叉使用。生藥的顯微鑒別要用到藥用植物學知識,而同類生藥不管是在外形上還是內部構造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學習遷移法和對比教學法要在生藥學模塊教學中穿插使用。隨著課程的深入,定期開放標本館,鼓勵學生走進標本室,通過眼看、鼻聞、手摸、口嘗來認識、鑒別生藥。課程后期,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演講法等方法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tǒng)考核模式中,理論考核比重大,實踐考核比重小,死記硬背的知識考查多,靈活運用能力考查少。因此,就出現(xiàn)了考后就忘,高分低能現(xiàn)象。模塊教學使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并以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故評價體系中應增加實踐考核的比例。理論考核除考查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外,還要增加案例分析等主觀題,以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考核應包括平時的課堂討論、野外實踐、實驗報告以及實驗操作等。從理論、平時、實驗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綜合評定,減輕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壓力,使學生把精力放在平時。實踐證明,學生更愿意接受這種考核方式,認為經過自己反復驗證的知識才會真正內化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模塊教學根據(jù)知識特點或能力要求對課程進行模塊分解。我們主要依據(jù)知識特點來劃分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的各個模塊。模塊劃分后,重新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包括與理論課配套的實驗教學大綱,明確各模塊的教學目的。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理論和實驗的呼應,避免內容脫節(jié);還要強調理論和實踐的配合,將實驗以外的必要實踐環(huán)節(jié)補充到教學大綱中,形成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體系。當然,模塊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效果不斷改進和完善。
基于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將課程分成不同的模塊,然而,在各個模塊中如何開展教學,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是模塊教學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要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以問題為中心、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案例討論等學生參與度高的教學形式。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不斷提高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能力,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主動思維,提高學習自覺性和能動性,成為學習的主體。
高等醫(yī)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是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6]。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一門依賴于實踐的應用課程,離開了實踐教學,整個教學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模塊教學必須建立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之上。除開展實驗教學外,還應加強藥用植物園、中藥標本館、野外實習基地等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提高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一門基于實踐的課程,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實踐教學所占比例小,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思想指導下,我們提出模塊教學。該教學模式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進而提升教學效果。我們將模塊教學應用于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很多實際問題,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深入研究和改進。
[1]張晉岳,王愛梅,賈麗麗,等.西醫(yī)內科學課程模塊教學的總體設計思路[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10):59-60.
[2]秦達念.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系統(tǒng)整合模塊教學模式分析[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5,4(4):228-229,232.
[3]劉玲華.醫(yī)學基礎課程模塊式教學初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25(3):13-14.
[4]焦軼,龐剛.模塊式教學法在臨床專業(yè)研究生斷層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0,18(3):58-59.
[5]龐剛,張媛媛,方萌,等.以教學模塊為抓手,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1,13(7):600-602.
[6]趙永娜,李瑪琳,黎華麗.構建藥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9,8(1):19-21.
G424
A
1671-1246(2014)03-0050-02
注:本文系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12-XYJ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