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微, 郭麗雙, 劉俊峰
(牡丹江醫(yī)學院高教研究所,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TBL教學法也稱作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早在10年前已被廣泛采納,TBL的基礎是PBL,主要在提高學習團隊效率以及合作精神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提升,其重點和中心是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靈活度。到目前為止,TBL在解剖學中的重要性已經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并得到了學者的廣泛認可,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該模式能夠將學習的目標、責任等方面進行明確和規(guī)范,最終促使學習者從根本上認識知識、了解學習心理、摸索學習情感,最終有效提升學習的感悟度。本文以TBL教學法為基礎,介紹了該方法在解剖學中的應用,也針對學習者普及了TBL教學模式,探究這種特色教學法帶來的優(yōu)勢和創(chuàng)新思路。
以團隊為中心(Team Based Learning,TBL)教學法,也譯為團隊導向學習,或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是美國Larry Michae1sen教授于2002年提出[1]。基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入學人數(shù)增長了3倍的背景,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Prob1em-Based Learning,PBL)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個人預習準備和團隊共同合作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此教學策略已經在發(fā)達國家中廣泛應用,引入中國教學的時間較短。在實踐性、理論性都很強的醫(yī)學教育領域,解剖學、內科護理學、西醫(yī)外科學等學科借鑒 TBL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經驗[2],在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TBL主要分為三個教學階段,第一階段為課前準備階段,主要內容為個人預習;第二階段為準備度測驗,主要內容包括個人測驗、團隊測驗、團隊辯解、教師指導回饋;第三階段為運用課程觀念階段,主要內容是小組討論作業(yè)。
(1)分組。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學生的成績、學生學習態(tài)度,并結合學生自己的意愿,將學生分為人數(shù)較為均等且實力相當?shù)膸讉€小組,由小組成員推選出組長,負責組織組員討論和考評工作。
(2)教學安排。教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準備好相應的學習資料,如教案、病例、解剖部位相關圖片等,在TBL課堂教學前,將相關資料發(fā)給學生,將應用TBL教學法教學的過程告知學生,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和閱讀評估。
(3)課堂測試。主要包括個人測試和小組測試。上課后即對學生進行個人測試,題目較為基礎,以單選和多選題為主,主要考察學生的預習效果。小組測試題量適中,題目難度相對個人測試較高。小組成員可以討論、商定答案。
(4)實踐操作。選擇人體的一部分,如下肢,每個小組操作下肢的一個部位,根據(jù)成員是否清楚結構、講解的流暢性,小組之間相互進行評估。
(5)病案討論。提前給學生提供幾個病案,小組隨機抽取病案,進行討論,派代表解答試題、陳述理由。其他小組對其進行補充、提問、評判,甚至可以相互辯論。
(6)教師點評。教師對各個病案進行分析,啟發(fā)、引導學生做出正確、完整的解答,對各組的解答給予點評。
2.2.1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教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的教學方式為主,不能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長期被動的學習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下降;灌輸式的講授法也容易導致學生厭倦,沒有學習動力。TBL教學法強調課前學生自主預習,課中的討論、辯論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解剖學學習中來。
2.2.2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學生被動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引導為主,而不是直接給出參考答案,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思考空間。
在解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病案中具體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傳統(tǒng)的病案分析不能調動學生主動思考。TBL教學法應用于解剖學首先要求教師提供病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然后課堂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參與到解決病案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以學生封閉式學習為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多是學生自己解決或咨詢同學、教師[4]。而小組的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自由發(fā)表觀點,在思想的碰撞中,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TBL教學方法以團隊為中心,強調在小組的合作、討論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強調團隊的力量,有助于學生提高集體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班集體的形成,有助于班級的管理,有利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TBL教學法不僅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在TBL課堂前,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設計教學過程,收集教學相關資料,設計測試題目,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標選擇病案,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辯論活動大大增加了教師駕馭課堂的難度。
提高教師應用TBL教學法組織教學的能力主要在于教師。教師需要學習國外TBL教學法理論,參考國外課堂實例,結合國內學生的實際情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整理教學資料,組織學生進行預習、分組學習討論,在課堂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應用TBL教學法的能力。為主,以測試的分數(sh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學生對學習擁有較少的自主權。TBL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比較新的教學方法,強調自主學習和學習者的責任[3]。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材料,積極主動收集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堂內進行探討。在問題解答環(huán)節(jié),以小組討論、
學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在面對教師TBL新型的教學方式時,不能有效參與到學習中,主要表現(xiàn)為預習能力較低,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不能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學生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參與到TBL教學課程中,鍛煉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提高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要對不能適應TBL教學的學生予以關注和適當引導。
病案的選擇和設置問題的針對性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進行。目前的病案選擇缺乏具體可操作性,設置的問題針對性較差,需要教師在實踐的基礎上,參考學生的意見選擇病案、設置問題;討論小組也要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提出相關的改進意見。
TBL教學需要較多課時,容易影響教學的進度,要求教師合理安排測試、操作、討論的時間,合理編制測試題和病案;要求學生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以促進課堂高效進行。
[1]LARRY MICHAELSEN, MICHAEL SWEET, DEAN X. PARMELEE.Team-Based Leaning: Sma11 Group Lea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1ey&Sons Inc,2008.
[2]KOLES P, NELSON S, STOLFI A, et a1. Actice 1earning in a year 2 patho1ogy curricu1um[J].Med Educ, 2005,39(10):1045-1055.
[3]WIENER H, PLASS H, MARZ R. Team-based 1earning in intensive course format for first-year medica1 students [J].Croat Med J,2009,50(1):69-76.
[4]蔣常文,蘭羚元,張 幸,等.學生對局部解剖教學中應用TBL教學法的評價[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1,29(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