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平
本期“獨家策劃”,我們討論的問題是新建學校文化建設(shè)。
這是一個熱題,也是一個難題。特別是當下,在中國,新建學校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形成這種現(xiàn)象,一方面是因為老城市擴張和新城市興起,另一方面則是教育均衡政策的落實和教育現(xiàn)代化工程的推進。在新建學校硬件建設(shè)上,地方政府的投入可謂是非??犊靡晃徽賳T的話說:把錢花在學校建設(shè)上,再多也不為過。于是我們看到,無論是建筑,還是設(shè)備設(shè)施,新建學校都堪稱全國甚至是世界一流,這些都是花了錢短期就能辦到的。學校說到底還是一個文化化人的地方。但是,文化與錢無關(guān)。有大廈無文化,成了新建學校必須直面和破解的難題。
新建學校和新建學校并不完全一樣,其文化建設(shè)的重點、難點和方式、方法應(yīng)當也必須各念各的經(jīng)。有的是“無中生有”——這類學校沒有歷史可以追溯,一切都是新的。這樣的學校,文化從哪里來?如何建設(shè)?有的是“老校搬遷”——這類學校有厚重的歷史,但換了個地方,它還是原來的它嗎?這樣的學校,文化如何搬遷?如何在新的地方、新的建筑上接續(xù)老校的文化基因、彰顯老校的文化傳統(tǒng)?有的是“名校連鎖”——這類學校一切也是新的,因為掛著某某學校的分?;蚰衬硨W校某某校區(qū)的名,所以給人的感覺它既是新的又是老的。這樣的學校,文化如何既有它身后的名校的影子,又不失自己作為新建學校的個性?
本期獨家策劃,我們選取張家港市崇真中學作為個案,邀請有關(guān)學校校長和教育專家對此進行討論。校長們基于自己的實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新建學校文化建設(shè)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可謂“智者見智”。張曉東博士更是站在哲學的高度,闡述了新建學校文化建設(shè)應(yīng)當思考和把握的諸多問題,可謂“高屋建瓴”。應(yīng)當說,他們的議論給我們以多方面的啟發(fā),也給我們以多方面的參考。但是,路畢竟還是在新建學校自己的腳下。相信每一所新建學校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這一所新建學校的文化的生長點和屬于自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