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立新
當中語文教學作為整個教育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直以來都是極為重要的,高中語文教學不僅是我國多年來教育的精華所在,更是學生養(yǎng)成學習習慣、掌握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作文作為我國獨特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備受關注。如何將最新的教學成果和教育理念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去,讓作文教學更高效是每一位教師應當考慮的問題。下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介紹和分析。
一、訓練擬題功底,增加作品新穎度
題目作為一篇文章最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部分對讀者的吸引力不容忽視。新穎別致的題目能夠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眼球,給讀者從心理上帶來積極的情緒。因此,好的文章必須從題目出發(fā),擬定適合、適當、獨特、創(chuàng)新的題目。
(一)把握關鍵句敲定文章標題
學生在確定了作文材料之后,經常會出現文章題目難以定奪的窘況。這種情況下可以建議學生采用材料中某個人物特定的話語來作為文章標題。這樣的話語或直抒胸臆、或間接暗示,使用起來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過使用時要注意,這樣的話必須要能夠深入主題、畫龍點睛,在這種信息的提示下,適當考慮文章題目往往事半功倍。
(二)圍繞聯想材料擬定文題
聯想和想象在整個高中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都是常用的方法。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往往需要指導學生通過聯想來創(chuàng)作文章,因此,加強學生的聯想能力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強調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多種事物之間或緊或疏地結合起來,借助類比和對比等修辭手法,讓內容厚重并富有內涵。由聯想材料來擬定的文章題目可以給文章增色不少,讓主題更加深入。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應遵循的幾大特點
(一)開放性
在對學生作為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過程中,不能將學生的思維局限在學校周邊的作文題目中,要發(fā)散學生的思考范圍,讓學生廣泛地收集寫作素材,通過廣泛的閱讀來開拓思維。在學生自由表達的過程中減少對學生思想上的束縛,給學生提供輕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開放的寫作空間,讓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
(二)實踐性
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必然要有非常充分的準備來完成。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在生活中搜集素材,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關注社會焦點,體驗人生百態(tài),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感官功能來洞察身邊的寫作素材。
(三)自主性
語文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自主寫作,做寫作的主人。鼓勵學生多寫自己的生活經歷、真情實感,寫自己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悟與思考,學會有個性地表達。
(四)創(chuàng)新性
教師應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把寫作看作是一次自我創(chuàng)造的過程,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做到文章耳目一新,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新意,讓文章成為凝聚學生思想的最新勞動成果。
三、結語
高中語文作文部分的教學是一個歷史性的話題,涉及到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值得深入探討。本文中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但由于筆者自身學術水平有限,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讀者批評指導。相信隨著業(yè)內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不斷關注和深入研究,這項工作一定會開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