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祥
(內蒙古圖書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學術是有系統(tǒng)、較專門的學問。當代學者又提出這樣的界定:對存在物及其規(guī)律的學科化論證就是學術。學術修訂則是對學術論著所作的修改和訂正。
我們知道,縝密的思維也有疏陋,嚴謹的論證仍存在不足,即或上述學術界定,之所以未被普遍認同,就是因為它未盡周詳。于是,不論是經典著作還是“大家”著述,不論是一般理論還是概念表述,存在疏漏在所難免,正因為這樣才有許多人孜孜不倦地修訂。
修訂性質的活動應該始于文字的發(fā)端,因為文字的演變過程就是不斷修訂的過程。文字是這樣,文獻也是這樣,對文獻的修訂同樣出現在產生文獻之始。毋庸諱言,古代文化典籍流傳到今天,曾經歷了許多次修訂。
《莊子·天運》有孔子對老聃語:“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熟知其故矣?!盵1]427意思是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很久了,熟悉其中的道理了。這是孔子研究六經的最早記載。
《史記·孔子世家》有孔子研究、修訂六經的記載??鬃由畹拇呵锬┢冢爸苁椅⒍Y樂廢,《詩》、《書》缺?!笨鬃又苡瘟袊?,到杞國關注其祖先夏代的制度,到宋國關注其祖先殷代的制度,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追尋夏、商、周三代的制度,編選修訂《尚書》。與此同時,在比較研究夏、商、周禮儀制度的基礎上,依據周代的禮儀制度編寫《禮記》。因此《史記》說:“《書傳》、《禮記》自孔氏?!盵2]1935-1944孔子修訂《詩》的記載也很詳細,過去《詩》的內容有3000多篇,孔子刪其繁冗,選取可以用于禮儀的篇章,修訂為305篇,這些詩篇孔子都能配合器樂吟唱,從此有了禮樂,而成六藝。[2]1935-1944孔子晚年鉆研《周易》,以致“韋編三絕”,《彖》、《系》、《象》、《說卦》、《文言》等內容就是他疏釋和概括《周易》卦辭的文字??鬃雍芟肜^續(xù)做下去,已經力不從心了,于是他感嘆人生短暫,說:再給我?guī)啄陼r間,這樣,我對《周易》就都了解了。[2]1935-1944孔子根據史籍編纂《春秋》,貶惡揚善貫穿其中,使亂臣賊子大懼。他把握內容的認真程度以至賞識的學生也不能改動一句,這是他的傳世之作,他說:“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盵2]1935-1944
這些記載說的都是孔子研究、修訂“六經”的事,因此古文家說,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這就是對“六經”的一次修訂,這次修訂不僅為儒學的形成打下了基礎,也是孔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大貢獻。
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詔令劉向、劉歆父子等人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古籍整理,這些捐獻、搜求來的包括孔壁發(fā)現的大量竹簡在內的經歷了改朝換代的兵燹、秦焚書的浩劫,僥幸保存下來的絲編簡書,許多已是 “經或脫簡、傳或間編?!盵3]1529???、修訂成為主要任務。這次古籍整理歷時22年,校勘、修訂古籍33 090卷,藏于天祿閣、石渠閣,成為西漢時期的國家圖書館。
在這次古籍整理過程中,每書??薄⑿抻喭戤?,劉向都要撰寫提要,這些提要的匯編就是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別錄》。劉歆在修訂《別錄》的基礎上編撰《七略》,《七略》的完成是劃時代的,它標志著歷史上第一部有科學分類體系的圖書提要目錄產生了。對于它的價值,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是這樣評論的:“西漢后期,繼司馬遷而起的大博學家劉向、劉歆父子,做了一個對古代文化有巨大貢獻的事業(yè),就是劉向創(chuàng)始劉歆完成的《七略》?!盵4]125之后,班固又在修訂《七略》的基礎上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史志目錄《漢書·藝文志》的編纂。
正是有這樣一次次的修訂,才有《尚書》保存下來的上古時代的典章文獻和商周往事,《詩經》選集的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絕唱;才有《漢書·藝文志》記載的流傳至西漢的文化典籍,璀璨的學術文化成果通過修訂而更加輝煌,凡所修訂,多為經典著作或“大家”著述。
正式使用“修訂”一詞,大約是在宋代,最早使用“修訂”一詞的可能是朱熹。朱熹乃一代儒學大家,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再從朱熹說開去,他的著作雕版刊行后,發(fā)現書中有疏陋,于是修訂補正,重新刊行。類似的修訂還不只一次,朱熹在《答滕德章書》中說:“熹舊所為書,近加修訂,稍有條理?!笨梢钥闯觯@次修訂不是糾正個別疏陋,而是一次全面的修訂。盡管如此,仍存疏陋,而對仍存疏陋的修訂,在研究朱熹的著作中,尤其是在清代學者研究朱熹的著作中可以看到。
朱熹不僅修訂自己的著作,還從《禮記》中選取《大學》、《中庸》兩個篇章與《論語》、《孟子》合編,修訂完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另四部經典——“四書”,這是一件在古代學術文化史上極具影響的事情。為此,他傾注40年的精力,薈萃諸理學大家之說,編寫《四書集注》。如果說孔子研究、修訂“六經”形成儒學的基礎,那么,朱熹在繼承和總結儒學的基礎上,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入到“四書”時代。
朱熹的著作需要修訂,儒家經典需要修訂,皇帝敕修典籍也需要修訂?!犊滴踝值洹肥腔实酃こ?,編輯班子由大臣張玉書、陳廷敬等杰出人物主持,集中了一大批學識淵博的官員、學者和專家,編纂了一部近300年來被讀者熟悉的工具書。但是《康熙字典》中存在許多錯誤,修訂成為必須做的事情。有民間的修訂,許多知識分子在使用中作???,其中最勤奮的是一位乾隆舉人,名叫王錫侯,他窮畢生精力??睍绣e誤,提煉書中內容,編刻《字貫》四十卷,從學術資料角度講是很有價值的,可惜這位埋頭學問的迂腐學究疏忽了避諱,被檢舉了,以“大逆”治罪,滿門操斬,《字貫》也化作了灰燼。[5]31-32然而,錯誤總是要糾正的,在統(tǒng)治者看來重要的是怎樣體面地糾正。于是,道光年間朝廷命考據學家王引之考證《康熙字典》,僅引書錯誤就查出2588條,作《字典考證》;民國期間對《康熙字典》的修訂仍在繼續(xù),1915年出版《中華大字典》,又糾正了《康熙字典》中的更多訛誤。1981年,王力先生在音讀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作《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這些修訂對《康熙字典》的使用極具參考價值。
從古代到近現代,文化典籍的修訂從未間斷,當代修訂工作仍然十分艱巨。2007年開始,由中華書局主持,組織全國十幾家學術機構、200多位史學專家,開始對《二十四史》、《清史稿》進行修訂,規(guī)模之大自建國以來所未有。上述都是官修的正史,是歷代杰出的歷史學家親自撰寫或主持編修的,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就是這樣的歷史著作也在作修訂。修訂后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原計劃在2012年開始陸續(xù)出版,可以想見,通過這次修訂,將會補充和修改許多史學和考古學研究證實了的缺漏,將有一個更完善的版本問世。
為學術修訂發(fā)表上述議論,并非為疏陋開脫,只是想重復一個常識——學術修訂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云五.陳鼓應,注釋.莊子今注今譯》(上) [M].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
[2](漢)司馬遷,撰.史記·孔子世家[M].中華書局,1982.
[3](漢)班固,撰.漢書·楚元王傳[M].中華書局,1999.
[4]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二編) [M].人民出版社,1958.
[5]孔立撰.清代文字獄[M]. 中華書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