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井坤娟
(河北大學護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中面臨著護理工作繁雜、醫(yī)患關系緊張、生活學習壓力大等問題,這些使護生容易出現角色適應不良,影響著護生的身心健康及畢業(yè)實習的順利進行。實習是實現理論向實踐過渡的橋梁,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Roy適應模式在護生實習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指導,帶教老師針對不同特點的實習護生,采取不同的帶教策略,提高了護生的實習效果[1]。針對Roy適應模式在不同層次、不同科室、不同機構、不同性別的實習護生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為臨床帶教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及進一步的系統(tǒng)研究提供理論依據,以供同道商榷。
Roy在導師約翰遜的指導下,在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tǒng)論、赫爾森的適應水平論、塞利的應激理論、拉扎勒斯的應對模式以及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理論等有關理論的基礎上,分析綜合并構建了Roy適應模式。Roy認為,人是一個整體的適應系統(tǒng),為了維持自身的完整狀態(tài),持續(xù)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與環(huán)境不斷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Roy適應模式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它強調人與環(huán)境交換互動的過程不只是人對刺激產生的反應,還包括人可以主動改變環(huán)境,其最終目標是促進適應性反應。
當機體內外環(huán)境的主要刺激、相關刺激和固有刺激作為壓力源輸入機體后,機體適應系統(tǒng)通過調節(jié)者亞系統(tǒng)、認知者亞系統(tǒng)、穩(wěn)定者亞系統(tǒng)和變革者亞系統(tǒng)(前兩者針對于個體,后兩者針對于群體)進行控制、調整,以維護個體或群體的完整生命過程和完整性適應水平,并通過效應器表現出來,即產生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互相依賴方面的變化,最后輸出的是適應性反應或是無效反應[2]。Roy適應模式從個體和群體的應對刺激的過程和機制著手,指導護理人員了解個體和群體的行為,為實施護理干預和護理效果的評價提供了一種工作模式。
為了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要的不同層次的護理人才,中國護理教育分為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四個層次。臨床護理實踐是所有不同層次的護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過程的實現[3]。目前,Roy適應模式已普遍應用于不同層次實習護生的帶教,并取得了良好的實習效果。
2.1.1 Roy適應模式在中專實習護生中的應用
中專實習護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如中專護生平均年齡較小,情緒變化快、高度敏感,易產生逆反心理,性格多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小氣;中專護生沒有經歷高中階段而直接進入專業(yè)技能的學習,一定程度上導致其身心發(fā)展不完善,無法妥善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與挑戰(zhàn)[4]。李成香、趙秀荷等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框架,通過調查發(fā)現,部分中專實習護生在生理方面出現體力不支、疲乏緊張、失眠、內分泌失調等問題,在自我概念方面有心理失落感和專業(yè)自卑感,在角色功能方面存在護士角色缺乏和厭倦護理工作的心理,在相互依賴方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群體缺乏歸屬感,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關管理對策,取得了良好的實習效果[5-6]。
2.1.2 Roy適應模式在高職實習護生中的應用
高等職業(yè)護理教育是高層次的護理職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介于本科與中專之間的高等實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7]。高職實習護生應掌握高級專門技能,以適應醫(yī)院對臨床技能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應用Roy適應模式指導高職護生實習,提高實習適應能力,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目前,國內已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高職實習護生。王俊榮,井坤娟等以Roy適應模式做為理論框架,認為陌生環(huán)境、帶教老師和服務對象的壓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主要刺激,學習方式改變、工作負荷大、就業(yè)與前途是相關刺激,心理承受能力及溝通能力差、自我準備不足是固有刺激,通過減少刺激因素的作用強度和范圍,提高適應能力,促進護生作為適應系統(tǒng)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適應性反應[7-8]。
2.1.3 Roy適應模式在本科實習護生中的應用
與護理中專護生和高職護生相比,本科生具有較強的科研思維、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而實習是激發(fā)本科生潛能的重要途徑。Roy適應模式能提高本科實習護生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高層次的護理人才。井坤娟[9]研究發(fā)現本科生文化程度高,成就感強,追求高職業(yè)發(fā)展目標,更關注自己的職業(yè)角色能否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在帶教過程中,低學歷帶教老師的自卑心理與本科護生的心理優(yōu)越感易產生矛盾。姚翠萍[10]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框架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發(fā)現本科實習護生,在生理方面以頭痛為主要癥狀,自我概念方面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角色功能方面表現為不愿做基礎護理操作,相互依賴方面表現為與老師、病人相處不融洽,這些不適應情況影響了本科護生的實習效果,需要針對性地采取相關策略。楊爽[11]通過對本科護生心理問卷調查,發(fā)現本科護生在實習初期出現緊張害怕心理、自卑心理、眼高手低心理、希望老師熱情和藹,在Roy適應模式框架指導下,分別從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方面進行評估,并采取了相應的管理對策。羅海燕等運用癥狀自評量表( SCL )、焦慮自評量表( SAS)、抑郁自評量表( SDS)對實習前期、中期、后期的實習護生進行評定,通過Roy適應模式分析護生出現不適應癥狀的原因,分別把實習前期的環(huán)境陌生、實習中期的強迫癥狀、實習后期的“畢業(yè)期綜合征”作為主要刺激,針對刺激采取管理對策,取得良好實習效果[12]。
目前,Roy適應模式在臨床科室實習護生中的應用涉及急診、婦產科、口腔科、手術室等科室。周曉華等[13]在急診重癥監(jiān)護單元采用隨機對照方法,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框架,分析實習護生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四個方面的不適應情況,調查發(fā)現,應用Roy適應模式后改善了實習護生的焦慮狀態(tài),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吳晨梅[14]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助產實習護生的帶教,識別產科中的主要刺激(產婦和新生兒的突發(fā)情況)、相關刺激(家屬不信任而導致的自卑心理)、固有刺激(心理素質差),實施干預,取得了較好的實習效果。蔣文華[15]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手術室的實習護生,分析發(fā)現手術室患者病情復雜多變是相關刺激,專業(yè)知識缺乏是主要刺激,個人性格及社會傳統(tǒng)是固有刺激,通過有針對地帶教,提高了手術醫(yī)生對實習護生的工作滿意度、護生應對能力和適應范圍,改善了護生身心狀況,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民辦護理院校在現階段的主要作用是培養(yǎng)面向基層的應用型護理人才,是中國護理教育發(fā)展進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6]。王莉萍等[17]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框架,設計調查問卷,從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四個方面對民辦學校實習護生進行評估,發(fā)現民辦院校實習護生由于起點較低,易出現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并采取了管理對策,提高了民辦護理院校護生的實習水平。
伴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健康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同時市場對護理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除了傳統(tǒng)的公辦院校開辦護理學科之外,民辦護理院校也在護理領域蓬勃發(fā)展,為培養(yǎng)基層型護理人才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Roy適應模式在民辦院校實習護生中的應用報道較少;并且在應用Roy適應模式促進民辦院校護生實習時,沒有提出相關的管理對策,這是護理教育者和實習醫(yī)院管理者以后需要進一步探討的一個領域。
由于受社會偏見、傳統(tǒng)觀念、專業(yè)特點、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男護生在臨床實習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難[18]。有研究表明,與女實習護生相比,男實習護生認為最大的壓力是社會偏見和自身價值的實現[19]。姚翠萍[10]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框架,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男實習護生在生理方面的適應情況優(yōu)于女實習護生,在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方面的適應情況不如女實習護生,男實習護生認為在實習中不被他人和患者尊重,這些影響了男護生的實習效果以及擇業(yè)效能感。葉菀[20]應用Roy適應模式進行分析,發(fā)現男實習護生在生理需要方面感到疲乏、頭痛,自我概念方面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角色功能方面同“男子漢形象”形成角色沖突,相互依賴方面有孤獨無助的感覺,針對男實習護生的特殊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增強男護生從事護理的信心。
以Roy適應模式為理論框架,帶教老師根據實習護生的學歷、性別、科室及機構來源的不同,評估其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賴四個方面或主要刺激、相關刺激、固有刺激三個方面,以及時發(fā)現不同實習護生的不同需求和對需求的滿足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和人性化管理,提高教師帶教質量和護生實習質量。趙秀荷等[6]針對中專實習護生理論基礎薄弱及年齡較小的問題,提出“以問題為中心”的臨床帶教模式和“過渡式”實習的人性化管理對策。王俊榮等[8]針對高職實習護生的特點,提出要挑選臨床經驗豐富和技術過硬的老師進行帶教。姚翠萍[10]針對本科實習護生的不適應狀況,探討“導師制”的帶教模式及課程設置問題。葉菀[20]針對男護生的自卑心理,倡導社會學習理論的應用,注重榜樣的力量,以鼓勵男護生從事護理行業(yè)。
Roy適應模式在應用于實習護生這樣的健康群體時,評估過程較繁瑣,耗時長,且評估內容涉及到的概念不足,護理干預的內容有重疊現象[13]。
3.3.1 Roy適應模式在護理研究生中應用的局限性
伴隨著護理教育的發(fā)展和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護理研究生教育已成為醫(yī)院護理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醫(yī)院護理科研方面,護理研究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21]。在臨床實習中,護理研究生面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科研壓力。目前,Roy適應模式在實習研究生中的應用尚未見報道。
3.3.2 Roy適應模式在男實習護生中應用的局限性
男實習護生應變能力強、心理素質好,尤其適合在急診搶救室、手術室、ICU等科室。臨床上,男實習護生在各科室都有零星分布,帶教教師要重視這一特殊群體,增強男實習護生從事護理行業(yè)的職業(yè)成就感。目前,由于專業(yè)特點、風俗習慣、社會偏見等因素,中國從事護理行業(yè)的男護生相對較少,因此,Roy適應模式在男實習護生中的應用也較少,這需要護理工作者依據Roy適應模式進一步探討適合男實習護生的臨床教學模式。
在西方國家,以Roy適應模式作為理論框架,在社區(qū)實習護生中的應用已相當普遍。比較之下,中國實習護生則大部分在醫(yī)院實習,在社區(qū)實習幾乎為零,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社區(qū)護理的發(fā)展,阻礙了社區(qū)在健康促進中的積極作用。因此,護生在社區(qū)的實習至關重要,Roy適應模式在社區(qū)實習護生中的應用是一研究方向。
將Roy適應模式應用于臨床科室實習護生中,能夠促進護生更好的適應。目前,Roy適應模式在急診科、婦產科、手術室等科室中有所應用,但應用科室相對局限,在兒科、綜合ICU、泌尿科、腫瘤科等科室中的應用未見報道。此外,在臨床科室中,中國護患比例與國外存在明顯差距,護士壓力較大,且護生在實習中存在扎堆兒現象,所以Roy適應模式在臨床科室的實習護生中的實際應用不足。
綜上所述,Roy適應模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護理管理者及教育者要根據實習護生的學歷、性別、所在科室以及實習機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對策,促進實習護生的身心健康,提高護生的實習效果。面對中國護理行業(yè)的具體情況,如何將Roy適應模式更好地運用到護生實習中,改善實習護生的不適應狀況,提高護生的實習質量,是護理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1]王妤, 王小冰. 不同層次實習護生對臨床帶教老師帶教行為的意見分析[J]. 護理研究, 2006, 20(2): 171-172.
[2]姜安麗. 護理理論[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9.
[3]JERLOCK M, FALK K, SEVERINSSON E. Academic nursing education guidelines: tool fo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J]. Nurse Health Science, 2003, 5(3): 219-228.
[4]劉玉瑩, 畢娜, 張亞卓, 等. 獨生子女護生的心理分析及帶教對策[J]. 護理管理雜志, 2002, 2(5): 31-32.
[5]李成香. 應用 ROY 適應模式探討中專護生畢業(yè)實習期適應問題及對策[J].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 2009, 31(3): 504-505.
[6]趙秀荷, 侯梅瑾. Roy 適應模式在中專護生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探討[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2): 149-150.
[7]井坤娟, 王艷茹, 趙勤儉, 等. 應用 Roy 適應模式理論分析高等職業(yè)護生存在的壓力源及管理對策[J]. 護理研究, 2003,17(3): 294-295.
[8]王俊榮, 尹桂榮, 翟艷. 應用 Roy 適應模式理論分析高職實習護生的壓力源及管理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8(16): 100-102.
[9]井坤娟. 不同層次護生畢業(yè)實習期適應狀況調查[J]. 中華護理雜志, 2000, 35(10): 592-595.
[10]姚翠萍. 應用 Roy 適應模式分析本科護生臨床實習適應問題[J]. 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 2008, 3(7): 577-582.
[11]楊爽. 羅伊適應模式在護理本科生實習初期的運用[J]. 護理研究, 2007, 21(27): 2524-2525.
[12]羅海燕, 李平東. ROY 適應模式與護理本科實習生心理適應相關性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30): 9-11.
[13]周曉華, 肖志凌. Roy 適應模式在 EICU 臨床實習護生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19): 96-97.
[14]吳晨梅. ROY 適應模式在助產實習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 2008, 23(21): 1937-1938.
[15]蔣文華. ROY 適應模式在手術室實習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 ??瓢? 2013(10): 143-145.
[16]吳文明, 季曉輝, 黃睿彥, 等. 我國民辦高等醫(yī)學院校發(fā)展前景研究[J]. 醫(yī)學教育探索, 2009, 8(9): 1039-1041.
[17]王莉萍, 邱智超, 雷明, 等. 運用 Roy 適應模式分析民辦高職護生實習期適應狀況[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z1): 210.
[18]李旭. 男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醫(yī)學專業(yè), 2012, 20(14): 367.
[19]馬佩佩, 王靜, 孫桂紅, 等. 本科男女護生角色認同程度的調查分析[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3, 25(3): 109-111.
[20]葉菀. 應用 Roy 適應模式改進男護生的護理教學[J]. 護理研究, 2010, 19(16): 190-191.
[21]陳佳麗, 寧寧. 護理研究生在臨床科研中的角色和作用[J]. 華西醫(yī)學, 2010, 25(1): 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