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東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主體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的模式,提高了學生英語技能、觀察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認識社會能力,也促進了教育改革和社會發(fā)展的有序進行。然而在培養(yǎng)學生主體能動性英語教學中,教師、教材和教學方法是同樣的,不同學生對英語接受能力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這就使不同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fā)揮程度不同,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仍是高中英語教師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高中英語;主體性;氛圍;機會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為我們的民族注入新的活力。教育教學的主題都是學生,學校教育不應當淪為那種填鴨式的被動式教育,而應當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在教學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教育的目的和質量,尤其是外語類教學。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地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呢?
一、營造氛圍,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
贊可夫認為:“課堂上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圍?!币囵B(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有民主的教育觀念,要有正確的學生主體意識,要積極開展學生主體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去學。教師要按照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guī)律去思考學生將會怎樣想;學生在思考時可能會遇到什么思維障礙以及怎樣啟發(fā)學生去突破,創(chuàng)造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鼓勵學生多元探究,滿足學習體驗需要
學生只有在不斷地實踐探究中才能夠更好地成長。這也就是說,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學生自由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權利,這不僅能夠體現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還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充分滿足。
在教學中,以任務探究為重點,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多元化的方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就是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平臺的基礎上,發(fā)揮好他們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首先,應該為學生的學習選好任務,讓學生在一定的學習任務引導下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其次,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自由選擇探究的形式,可運用同伴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最后,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探究的情況運用口語或者書面表達的形式予以呈現。
三、以人為本,分層教學
以人為本,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每個學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的差異,其英語學習情況必然也千差萬別。因此,為了使英語教學適應于學生的不同情況,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性格特點,實行分層教學,給每一個學生必要的自主表現和發(fā)展的空間、時間,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
四、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主體的體現提供機會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能僅把已有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而要創(chuàng)造一定條件,提供一定輔助材料,通過學生的眼、耳、手、口、腦等多種器官的感受和體驗,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個體只有投身于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發(fā)展。”離開了活動,就談不上主體參與,主體參與強調學生對活動的的親自性、卷入性,它表征著學生個體對教學活動的一種態(tài)度和方式。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通常有主動參與和被動參與。主動參與是一種自由的狀態(tài),被動參與是一種非自由的狀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在教學中的自由表現是對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沒有自由的學生,在教學中就談不上主體參與。
英語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師生雙方的角色和作用結合起來才構成教學整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識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于幫助學生自主地學、自覺地學,更多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充分表現自己。對于英語課堂教學,王才仁教授說:活動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必須通過多種活動才能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甚至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也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實現,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真正做到:突出重點難點;突出精講巧練;不搞滿堂灌;從課堂的主角位置上退下來,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參與學習。不要把知識作為思維的結果去教,而是讓學生作為思維活動的過程去學,在學習過程中凡是學生能動口的盡量讓學生動口;凡是學生能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凡是學生能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凡是學生能歸納總結的盡量讓學生歸納總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興趣才能持久,知識才能牢固掌握。
五、要善于自我激勵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
總之,學生主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學生主體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培養(yǎng)學生終生受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教師只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將其貫徹于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五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