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翌 許燕玲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上海200233
癌痛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的相關性分析
周翌 許燕玲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上海200233
目的了解癌痛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的相關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樣,于2012年7月—2013年1月間在上海市某三級綜合性醫(yī)院腫瘤內科進行調查,采用的評價工具為疼痛數字評估分量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肖水源的社會支持度量表。結果105例具有疼痛癥狀的癌癥患者,疼痛均分為(4.22±0.88),癌痛患者的焦慮發(fā)生率為32.4%,焦慮均分為(41.94±9.59),社會支持度均分為(38.09±3.66)。t檢驗結果顯示,輕度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明顯低于中度癌痛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焦慮癥狀癌痛患者的社會支持度明顯高于輕度焦慮癥狀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總分、客觀支持及主觀支持呈負相關。結論癌痛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醫(yī)護人員應該加以重視,并通過社會支持的方面來緩解其焦慮狀態(tài),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的恢復。
癌痛患者;焦慮水平;社會支持
面對癌癥患者這一特殊群體,需要依靠研究去促進他們的治療及健康。癌痛是癌癥患者普遍存在的癥狀,可導致患者整體生活質量的下降[1]。Brown等報道顯示,癌癥患者的焦慮發(fā)生率約為10%~30%[2]。面對癌癥患者如此普遍的焦慮狀態(tài),更應該積極研究影響其焦慮狀態(tài)的因素,對其進行分析,以便尋找緩解焦慮狀態(tài)的措施。該研究選取該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間腫瘤內科200例住院患者進行分析,對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及社會支持度進行了調查,探討了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希望能為今后的研究和制定護理干預提供可借鑒的依據?,F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2年7月—2013年1月間上海市某三級綜合性醫(yī)院腫瘤內科200例住院患者。納入標準:①18歲以上的成年人;②意識清晰無語言障礙;③具有癌痛癥狀的患者;④知情同意的患者。
1.2 研究工具
①疼痛數字評估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由患者在10分制的標尺上根據疼痛自評:0級為無疼,1~3級為輕度疼痛,4~6級為中度疼痛,7~10級為重度疼痛[3]。
②Zung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4]。
③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肖水源編制。量表包括3個分量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其中低于33分為社會支持低,33~45分為社會支持度一般,高于45分為社會支持度高[5]。
1.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輸入SPSS17.0軟件包,采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人口學特征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調查了200例患者,其中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199份。男性為62例,女性為43例,平均年齡為(49.22±12.11),疼痛均分為(4.22±0.88)。其中骨肉瘤53例,乳腺癌27例,直腸癌11例,肝癌3例,肺癌3例,胃癌6例,淋巴瘤2例。
2.2 癌痛患者焦慮水平及社會支持度統計情況
見表1。
表1 癌痛患者焦慮水平及社會支持度情況
2.3 輕度疼痛與中度疼痛組癌癥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評分情況
見表2。
表2 輕度疼痛與中度疼痛組癌癥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評分情況(±s)
表2 輕度疼痛與中度疼痛組癌癥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評分情況(±s)
組別例數焦慮水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利用度社會支持輕度疼痛中度疼痛23 82 tP 36.41±6.75 43.41±9.73 3.95<0.05 10.55±0.67 10.47±0.72 4.62<0.05 24.45±2.18 23.16±3.73 2.09<0.05 4.18±0.79 4.45±1.03 1.31>0.05 39.18±1.99 30.80±3.95 2.28<0.05
2.4 無焦慮癥狀與焦慮癥狀癌痛患者社會支持度評分情況
見表3。
表3 無焦慮癥狀與焦慮癥狀癌痛患者社會支持度評分情況(±s)
表3 無焦慮癥狀與焦慮癥狀癌痛患者社會支持度評分情況(±s)
組別例數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利用度社會支持無焦慮焦慮72 33 tP 10.63±0.70 10.18±0.63 3.37<0.05 24.25±3.05 21.71±3.79 3.43<0.05 4.42±0.98 4.32±0.95 0.49>0.05 38.99±3.32 36.21±3.68 3.73<0.05
2.5 癌痛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相關分析
見表4。
表4 癌痛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相關分析
3.1 癌痛患者的焦慮發(fā)生情況比較普遍
Brown等報道顯示,癌癥患者的焦慮發(fā)生率約為10%~30%[2]。Sarah等調查顯示焦慮障礙在癌癥患者中的發(fā)生率為10.0%~26.0%[6]。該次研究中,癌痛患者的焦慮發(fā)生率為32.4%,與前人研究成果相符,說明了癌痛患者的焦慮發(fā)生率還是比較普遍的。
3.2 癌痛患者基本處于一般社會支持度水平
蔡樹萍等在癌癥患者情緒狀況與社會支持關系的調查分析中顯示癌癥患者社會支持度均分為(44.27±8.053)[7]。該次研究中,癌痛患者社會支持度均分為(38.09±3.66),基本處于一般社會支持度水平。該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略有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癌癥患者的社會支持度水平均在一般社會支持度或滿意社會支持度。該次研究將對象范圍縮小到了癌痛患者,因此可能是造成該次調查對象的社會支持度略低于前人的調查結果。由此可以看出癌痛患者在社會支持度方面比無癌痛患者更需要關注。
3.3 疼痛程度影響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以及社會支持度
程少會等對癌痛患者焦慮狀態(tài)分析的研究中顯示,隨著癌癥患者的疼痛增加,其焦慮水平也隨之增高[8]。該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明顯低于中度癌痛患者,而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社會支持度總分均高于中度癌痛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了疼痛程度影響著患者的焦慮水平及社會支持度。因此,醫(yī)護人員可以通過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來改善其焦慮水平。
3.4 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呈負相關
該研究結果顯示無焦慮癥狀癌痛患者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均高于焦慮癌痛患者。除支持利用度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研究對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度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度總分呈負相關。癌痛患者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度總分分數越高,則焦慮水平越低。根據本研究結果表明,社會支持度的提高會減輕癌痛患者的焦慮。麥桃香等在癌癥患者疼痛和社會心理狀況的調查中表明,良好的社會支持能有效地緩沖心理應激,有利于緩沖生活事件帶來的心理壓力[9]。社會支持可通過提高個體對顯示刺激的應付功能和順應有效性來緩沖生活事件或應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10]。根據該研究結果顯示,應著重從客觀支持及主觀支持這兩個方面加以研究,制定出合適的措施來減輕癌痛患者的焦慮水平。對于焦慮型的癌癥患者則應更多地給予安撫,關心及照顧,護理治療上盡量減少刺激[11]。希望該次研究結果能為今后臨床上制定相應的措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通過該次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癌痛患者的焦慮癥狀還是普遍存在的,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有助于患者減輕焦慮癥狀。因此,醫(yī)護人員加強對癌痛患者社會支持度的關注是十分必要的。
[1]Sliver J,Mayer R S.Barriers to pain manageme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surgical oncology patient[J].J surg Dncol,2007,95(5):427-435.
[2]Brown LF,Kroenke K,Theobald DE,et al.Coping among older-adult,longterm cancer survivors[J].Psychooncology,2006,15(2):143-159.
[3]陸悅.疼痛[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771-772.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著.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53-255.
[5]肖水源,楊德.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 (14):183-185.
[6]Ford S,Lewis S,Fallowfield L.Psychological morbidity in newly referred patients with cancer[J].J Psychosom Res,1995,39(2):193-202.
[7]蔡樹萍,謝淑萍,蔣云娣,等.癌癥患者情緒狀況與社會支持度關系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7(19):123-124.
[8]程少會,付占昭,王蘊,等.癌癥疼痛患者焦慮狀態(tài)分析[J].山東醫(yī)藥, 2010,50(48):14.
[9]麥桃香,吳娜影,謝春梅,等.癌癥患者疼痛和社會心理狀況的調查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133-135.
[10]張佳佳,黃喆.綜合社會支持對晚期癌癥患者心理影響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1,11(6):53-57.
[11]李佩蕾,張咸怡.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臨床護理[J].上海護理, 2004,4(3):22-23.
R5
A
1672-5654(2014)12(c)-0115-02
2014-09-27)
周翌(1989-),女,安徽人,本科,護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研究。
許燕玲(1962-),女,上海人,本科,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