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鵬 何 娜 吳喜利 黨慧敏 葉冰玉 楊海俠 宋 誕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西安710004)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現代醫(yī)學病名,祖國醫(yī)學認為血管性癡呆(VD)屬“中風呆病”范疇,在漢代《華陀神醫(yī)秘傳》首次提出“癡呆”病名;該病多發(fā)于腦血管疾病之后,以老年人居多,其病位在腦,我課題組認為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腦絡空虛、風伏腦絡,內風引動乘虛入腦而引發(fā)此病。課題組確立了以補腦絡之空虛,祛腦絡之風邪為基本治法,選取百會穴、四神聰穴、風池穴針刺,稱之為“祛風通絡”針刺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一年時間,我們對院內60例血管性癡呆患者采用“祛風通絡”針刺法和西藥都可喜進行治療并觀察效果,主要對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R)積分[2]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積分[3]以及長谷川式智力檢查表(HDS)積分[4]的對比?,F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血管性癡呆患者60例,病例來源均為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腦出血11例,腦梗死49例;年齡范圍在50~75之間,平均年齡為63歲。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一組為藥物對照組,一組為針刺觀察組。治療觀察中,治療組脫落病例1例,對照組脫落病例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及病情程度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根據《血管性癡呆的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5],選取病例滿足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評分:文盲者<17分,小學文化程度者<20分,中學文化程度或以上者<24分。并且滿足Hachinski缺血量表評分>7分。
治療方法 治療組操作: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用規(guī)格為0.30mm×5mm的不銹鋼毫針直刺四神聰穴和百會穴,用規(guī)格為0.30mm×15mm的不銹鋼毫針直刺風池穴,根據《刺法灸法學》[6]針刺手法采用捻轉補法:右手行針,順時針行針時用力稍重,逆時針行針時用力稍輕。捻轉瀉法:右手行針,逆時針行針時用力稍重,順時針行針時用力稍輕。我們將針刺入百會穴、四神聰穴并應用捻轉補法,針刺風池穴時應用捻轉瀉法,每次治療時間為30min,治療中行針一次,每次行針不少于1min。治療療程為60d,每周針刺5次。都可喜(規(guī)格:阿米三嗪30mg,蘿巴新10mg)作為西藥對照藥物。用法:口服,1次1片,1d2次,餐后口服,療程為60d。藥物對照組和針刺治療組經過60d治療后,對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R)積分長谷川式智力檢查表(HDS)積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積分的治療前后進行比較。
統(tǒng)計學方法 臨床檢測數據均采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并以(±s)表示。
治療結果 經過60d針刺和西藥都可喜治療,并比較了治療前后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R)積分、長谷川式智力檢查表(HDS)積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積分,兩組 MMSE-R量表積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西藥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針刺治療組治療前后對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R、ADL、HDS評分比較(±s,n=30)
表1 兩組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R、ADL、HDS評分比較(±s,n=30)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
MMSE-R ADL HDS治療組 治療前組別 時間23.55±1.59 30.63±4.46 9.65±2.56治療后 25.34±1.46▲ 24.96±2.65▲ 18.35±5.33▲對照組 治療前 23.61±1.64 30.63±4.46 10.16±1.95治療后 24.96±1.56△ 28.15±3.24△ 15.35±3.12△
討 論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腦梗死或腦出血引起的獲得性智力損害,是老年性癡呆的常見類型之一。臨床上血管性癡呆患者表現為遺忘和認知功能障礙與腦血管病變存在相關性,并且病情的波動呈階梯性進展;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言語能力、空間感以及行為自控均有缺損。而這種缺損并不完全由腦血管病變直接引起的。血管性癡呆也是唯一可以進行有效干預的老年性癡呆[7]祖國醫(yī)學對癡呆也有較多的認識,主要有“善忘”“善誤”“呆病”“愚癡”等病癥,《靈樞·天年》描述了“八十歲,魄離,故言善誤?!钡谝淮沃赋隽死夏晷园V呆;在《雜病源流犀燭·中風》中有記載“中風后善忘”;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也稱之“癡呆”;直到清代陳士鐸《辨證錄》才專立“呆病門”。鄧氏等[1]根據該病的臨床特點,提出并界定了“中風癡呆”的病名。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已成為近幾年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的熱點,李氏認為血管性癡呆在腦,與心、肝、脾、腎四臟有關,選取心、肝、脾、腎經的穴位針刺取得較好療效。俞氏創(chuàng)立通督健腦調神法治療該病,選取了督脈要穴,該法還能有效增加腦灌注流量,改善患者記憶力和智力。我課題組認為血管性癡呆在祖國醫(yī)學中應屬“中風癡呆”,是由腦絡空虛,引發(fā)內風乘虛入腦所致,基于此我課題組創(chuàng)立祛風通絡針刺法,選取百會穴、神聰穴、風池穴。在百會及四神聰穴施以捻轉補法,在風池穴施以捻轉瀉法,用以補腦絡空虛、祛腦絡之風邪,穴位配伍精當。經過60d的藥物和針刺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認知能力,記憶功能,自主活動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而且祛風通絡針刺治療組對治療前后(MMSE-R)積分、長谷川式智力檢查表(HDS)積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積分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由此說明針刺對VD是有一定的治療干預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以及該法對VD治療的量效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1] 鄧振明,袁應堅.中風癡呆?。跩].中醫(yī)藥學報,1991,6(3):13-16.
[2] 李 綱,查 芹,陳季志,等.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對于篩選非癡呆性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意義[J].現代實用醫(yī)學,2011,24(1):51-52.
[3] 王洪梅.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智能訓練的效果評價[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5(18):2235-2236.
[4] 杜井波,翁秋霖,任 蕾.不同藥物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療效評價[J].上海醫(yī)藥,2011,33(07):335-337.
[5] 田金洲,韓明向,涂晉文,等.血管性癡呆的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0,23(5):16-24.
[6] 陸壽康.刺法灸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3-25.
[7] 陳俊拋,林 煜.癡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