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天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如何根據(jù)課標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意義、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呢?
一、內(nèi)容“真”
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最為學生所熟悉的情境,應該是實際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和可能發(fā)生的,而不是教師人為杜撰的,即使是虛擬的情境,也屬于“真實”情境的范疇。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四則運算”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天氣變冷了,媽媽想給玲玲買一件棉衣。媽媽來到百貨商場,看中兩種款式。第一款:4件共492元;第二款:每件125元。哪種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有位學生就站起來說:“老師,我看到商場里的衣服都是標單價,或者是買一件送幾件的,沒有標4件一共多少元的?!?/p>
思考:本案例中,教師隨意更改事實,情境與生活不符,學生是否會產(chǎn)生“原來數(shù)學是編造出來的”感覺呢?但不是說所有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都必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背景,如果處處強調與生活聯(lián)系,牽強附會,反倒會導致一些教學情境簡單化和庸俗化。
二、起點“準”
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為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服務:首先要準確把握好教材,了解編者意圖;其次,要準確把握好本課的教學目標,熟知教學的重難點;第三,要準確把握好學生真實的認識起點和年齡特點。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二年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把書上的例1第一幅圖“每個小朋友擺出了什么圖形?每個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改為“天空中飛來一群小鳥,每行有2只,排成6行,一共有多少只小鳥?”“12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數(shù)出來的?!薄澳闶窃趺磾?shù)的?”“一只一只地數(shù)?!薄斑@樣數(shù)麻煩不麻煩?”“不麻煩!”“還有不同方法的嗎?”“老師我不用數(shù),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p>
教師想引導學生說出要2只2只地數(shù),可學生就是不聽話。教師沒轍了,只好引導學生觀察:“你們看,這2只小鳥多親密?。 庇种钢竺娴?對小鳥,學生就連續(xù)說:“這兩只小鳥多親密?。 币贿B就是6個“多親密啊”。這下教師只好指著2只小鳥說:“這就是2,有幾個2?怎么知道一共有幾只?”生:“2+2+2+2+2+2=12(只)?!睅煟骸斑@樣計算麻煩不麻煩?”生:“不麻煩!”
教師這下可麻煩了,“看這一對一對的小鳥數(shù)字都怎么樣的?”“都是2。”師:“不對,這些數(shù)字都相同,這個2是相同的加數(shù),有6個相同加數(shù),列式是2×6或6×2=12(只)?!?/p>
第二幅圖:小鳥5只一行,排了4行。一共有幾只小鳥?學生照樣還是2只2只地數(shù)??梢妼W生根本搞不明白:為什么剛才要2只2只地數(shù),現(xiàn)在又要5只5只地數(shù)呢?
思考:在案例中,如果在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引導學生觀察加數(shù)的特征(相同),在學生感到6個2相加用加法算式表示還顯得不麻煩的情境下,教師若能再出示跨度大的問題(更多個的2相加的算式),讓學生邊聽教師念加數(shù)邊寫加法算式,學生就會力不從心,感到再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這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算式就會很長,就會產(chǎn)生麻煩,此時提出:能不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簡便的表示方法呢?引導學生審視、改進自己的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對乘法形成了深刻的認識。
三、形式“新”
“課程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苯處熞朴诜e累素材,活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適時地變換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時刻保持新鮮感、親切感。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時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
師:老師了解到小朋友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矗@是誰?(課件演示)
生(欣喜若狂):天線寶寶!
師:仔細觀察,天線寶寶在干什么?
生1:天線寶寶在看飛輪變魔術。
生2:不知道今天會變出什么?
生3:肯定是小熊跳舞。
生:哇!是鐘!
師:想和天線寶寶一起來“認識鐘”嗎?拿出你的鐘面學具,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你們知道天線寶寶是什么時候起床的嗎?
生4:天線寶寶肯定和我一樣,是在早上7點起床的。
生5:天線寶寶太小了,應該是8點起床。
生6:一定是7點,因為我是看旁邊的鐘知道的。
師:你們是怎么看鐘的呢?
生7: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點,這是媽媽教我的。
師:謝謝你把看時間的方法教給了大家……
思考:案例中,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巧妙地將卡通人物“天線寶寶”一天的活動與“時、分”知識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合在一起,在學生興致勃勃關注卡通人物的同時,他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學習興趣很自然地被激活,新知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所理解、接受、掌握。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去除它“時尚、華麗的外包裝”,回歸“真實有效”的本色,為學生有效的學習服務,讓學生的學習更現(xiàn)實、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責編 金 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