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子 吳松花
延邊中醫(yī)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探討心理護理對肺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
金順子 吳松花
延邊中醫(yī)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護理對肺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 為臨床的護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方法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將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間于本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分成兩組,每組30例。實驗組實施制訂好的心理護理辦法,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的一般護理辦法。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SDS、SAS治療前后和社交活動、生活自理方面的評分變化。結果實驗組患者在熟悉相關知識、接受相關心理護理后,抑郁、焦慮等分數明顯下降,社會活動、生活能力分數也下降。結論心理護理對肺心病患者臨床效果很好,可以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心理護理;肺心病;護理干預;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肺心病在臨床上往往病程較長,易在患者在心理上、生理上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不僅會干擾到正常疾病治療,甚至會增加拖延病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健康需求以及醫(yī)療條件的提高,醫(yī)學界開始注重患者的心理情緒等方面問題[1-2]。本文對患有肺心病的患者做負性情緒、生活質量方面探討,總結出心理護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負性情緒嚴重的肺心病患者做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實驗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為18∶12,對照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為16∶14。兩組患者平均年齡(58.9±2.6)歲,年齡均在40~80歲之間。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3],年齡、性別、職業(yè)等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則采用按傳統(tǒng)的一般護理辦法,而實驗組則需有一套完整的心理護理方案,并在相同的護理周期結束后,評價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實驗組護理方案具體如下:首先需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定相互溝通了解。通過了解每位患者的性格、特殊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正確分析并制定心理護理步驟和形式(書面材料、口頭宣傳、小組互動、講座等)。然后仔細耐心地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各醫(yī)護人員的職責、病患大致的病情狀況,使其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對病情康復建立信心。當發(fā)現患者有這些不良情緒時,醫(yī)護人員應及時定期與患者溝通,了解并體諒患者內心感受,再加以正確疏導和指引。減輕患者對病情悲觀失望情緒,提高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決心和精神力量。對年齡較高或接受能力較弱的患者可更多地進行心理疏導,放慢教育進度或多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健康教育順利進行。對一般的患者家屬也應及時進行溝通和了解,指導他們以正確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患者與疾病,給予患者更多安慰、支持與鼓勵。此外,心理護理方案需不斷征求患者家屬與醫(yī)護人員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對最終結果評價做一份問卷調查[4]。
1.3 評測指標
針對負性情緒,在治療前與治療后的第8周各做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的測評一次,分數越低表明負性情緒越小。針對生活質量,可將其改善效果分為社會活動、生活能力兩個方面來評價。每項分為4個等級,40為最高分,表明生活質量最差,0分為最低分,表明生活質量最好。醫(yī)護人員需如實依據每位患者的臨床表現給予打分[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對比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對比分析(±s)
注:與對照組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S A S評分 S D 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 0 4 6 . 3 ± 6 . 2 3 6 . 5 ± 4 . 6 5 2 . 2 ± 5 . 3 3 9 . 8 ± 5 . 2對照組 3 0 4 4 . 6 ± 7 . 3 3 9 . 8 ± 5 . 1 5 1 . 6 ± 5 . 6 4 7 . 6 ± 3 . 8 t 7 . 2 4 2 . 7 5 1 2 . 4 2 3 . 7 5組別 例數
治療前SAS、SDS評分都較高,而治療后,評分均有所降低,但實驗組的分數降低得更加明顯,說明療效更加顯著,抑郁及焦慮心理改善程度較高。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治療護理后生活質量改變對比
實驗組在社會活動與生活能力兩方面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如表2所示。
患有肺心病的患者由于病癥長期反復、自理能力下降等都可能產生抑郁、焦慮、悲觀甚至暴躁等負面不良情緒。這些會對治療的進程、病情的改善以及患者日后生活有極大惡劣的影響,應得到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及時的溝通,建立基本的信任對而后的心理護理會很有幫助[6]。本文通過對實驗組患者施以嚴密的心理護理方案,探討出心理護理在治療效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外,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合也可對緩解負性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有所幫助。為了確保工作順利進行,醫(yī)院應該設置督查小組,對各個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抽查、考核。綜上所述,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占有重要地位。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對比分析(±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對比分析(±s)
注:與對照組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 社會活動 生活能力實驗組 3 0 1 3 . 2 2 ± 1 . 2 7 2 6 . 8 2 ± 3 . 3 7對照組 3 0 2 0 . 1 6 ± 1 . 3 4 3 8 . 2 3 ± 3 . 5 6
[1]尚雪梅. 肺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護理模式分析[J]. 慢性病學雜志, 2010(11): 1556, 1558.
[2]趙麗芳. 肺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2(35): 26.
[3]曾祥華, 李梅, 鮑瑞芝, 等. 心理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19): 125-126.
[4]智曉旭. 心理支持護理對改善癌癥化療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效果研究[D]. 第二軍醫(yī)大學, 2013.
[5]汪春雨, 汪志美, 王秋臨, 等. 心理干預對肺癌晚期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33):3750-3751.
[6]李金蘭. 心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7): 7-8.
R471
B
1674-9308(2014)06-010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