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風琴 王克梅
奇臺縣人民醫(yī)院內科,新疆 奇臺 831800
觀察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效果
史風琴 王克梅
奇臺縣人民醫(yī)院內科,新疆 奇臺 831800
目的觀察舒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方法選取來我院采取介入術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介入術治療后給予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在介入術治療后給予舒適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應用于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能夠顯著的緩減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顯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舒適護理;冠心??;介入治療術;心理;生活質量
冠心病是一種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臨床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主要是介入術。臨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應用介入術治療后,給予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干預,對于降低患者介入術后不良反應,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舒適度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1]。我院對舒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進行了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我院采取介入術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患者。觀察組50例患者,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齡為52~75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9.8±10.5)歲。NYHA分級:8例為I級,16例為II級,20例為III級,6例為IV級。對照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齡為52~75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9.8±10.5)歲。NYHA分級:25例為I級,72例為II級,88例為III級,55例為IV級。1.2 臨床方法
對照組患者介入術治療后給予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在介入術治療后給予舒適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心理舒適護理:患者在進行介入手術治療后,由于手術治療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一定的創(chuàng)傷,因此患者會在術后產生不適感,導致患者會出現(xiàn)緊張情緒。護理人員需向患者仔細說明介入術治療的安全性,以及術后出現(xiàn)不適癥狀的原因,并積極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消除術后不適。(2)環(huán)境舒適護理: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整潔、舒適的養(yǎng)病環(huán)境。消除外界不良刺激,保持病房每日通風2次,確保室內空氣新鮮。(3)生理舒適護理:首先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休息,每日保證充足的睡眠,患者在止血期間,要保持絕對靜養(yǎng)。對于病情趨于穩(wěn)定的患者,指導其進行合理的運動,首選散步、慢跑等。(4)體位舒適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期幫助患者進行翻身、更換舒適的體位。護理人員每次幫助患者改變體位之后,要詢問患者是否舒適。護理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患者的痛苦,及時的滿足患者的翻身需求[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記錄所得數(shù)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比較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記錄所得數(shù)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舒適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它以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疾病給患者帶來的身體和心理的不適,使患者感到舒適。本次研究中,對50例介入術后的冠心病患者實施了舒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3]。研究表明,舒適護理應用于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能夠顯著的緩減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謝鳳娣,張彩霞. 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2,33(11):2446-2447.
[2]梁翠林,張銀鳳,孫芳梅.舒適護理模式在住院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1):39.
[3]謝亞利. 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1-15.
R473.5
B
1674-9308(2014)06-008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6.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