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一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4)
《論語》中的君子與小人之比
劉文一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4)
對論語的閱讀不難發(fā)現(xiàn),有好多君子與小人比較出現(xiàn)的語句,這些語句究竟說明了什么,在這些語句中,又能體現(xiàn)出君子與小人的哪些特質呢?本文通過對這些對比的歸類,簡要總結出幾點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希望對今天我們理解儒家的君子與小人有一定幫助。
君子;小人;區(qū)別
在《論語》中,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君子……,小人……。這樣的對比句,那么到底孔子眼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有什么樣的特質呢?君子和小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我們就來走進君子與小人的世界一探究竟。
我們初識一個人,可能他的品質、內涵等全都看不出來,但卻能看出他(她)的氣質,同樣,孔子對君子和小人的氣質也有描述。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嬌而不泰?!本忧f重,心境平和,氣定神閑,沒有驕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帶有攻擊性,充斥著驕矜的氣息。這是君子與小人外在氣質的表現(xiàn),而外在氣質往往是人內心的一種反應,孔子識人的能力作為典范流傳至今,也許他就是憑著這些外在的氣質,獲得對人的第一印象吧。而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第一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出席正式場合,一般都要先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形象??鬃映藢Ρ韧猓€對君子的氣質有更進一步的描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沒有像今天的小說一樣描述君子的眼睛、鼻子、嘴都長什么樣子,而是給人們一個輪廓上的感覺。在簡單的言語中,我們不難看到一個氣度翩翩,莊重文雅的君子形象。君子一定是內外兼修,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更注重自己的內心修養(yǎng),從內而外的給人以優(yōu)雅的風度感。而小人無論怎樣修飾自身的外表,也掩飾不住其內心的匱乏和精神的枯萎。這就是孔子眼中君子小人的外部形象之比,雖不具體,但卻足以讓人意會。
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四個人:自己、自己最愛的人、最愛自己的人以及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也許后三者可以三合一,但自己卻是每個人必須要認識的人,所以在孔子的眼中,君子和小人對自己的要求也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本幼粤⒆詮姷男蜗笠淹ㄟ^這短短的五個字躍然紙上。除此之外,孔子還說過“躬自厚而薄則于人則遠怨矣?!贝颂庪m沒提到君子與小人的對比,但也可以看出孔子對于自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重視,自然在孔子的心中,君子必不可失自立自強的特質,而小人則正好相反,什么事情都要求別人,自己不愿意動腦筋,更不愿意出力氣,對人更是求全責備。時至今日再看此對比,我覺得這不僅是君子、小人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態(tài)度問題,更是能力問題。君子孜孜不倦,善學勤思,最終會培養(yǎng)出自己自立自強的能力;而小人不善學習,懶散懈怠,投機取巧,甚至想通過一些不正當?shù)氖侄螡M足自己的欲望,最終只能導致其真的有一天想要靠自己,也沒有那個能力了,這也是要做到君子求諸己的先決條件。自立自強的心態(tài)和自立自強的能力,缺一不可。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說某人有原則,不會輕易違背自己的原則。其實在孔子那里,已經有了君子小人的原則性之比?!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風必偃?!笨磥砦覀兘裉煺f的墻頭草兩邊倒,也就是孔子眼中的小人。君子之德不僅不會輕易消退,而且還會影響周圍的人,尤其是沒有原則性的小人。當然,這種原則性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是正確的,我相信孔子所說的君子的堅持是正義的堅持、善的堅持,我們也應動態(tài)的看待這種堅持,堅持每個時代對的東西,不能固守過時的、不符合歷史潮流的東西不放。君子的原則性在孔子心中不只是停留在堅守上,更體現(xiàn)在和諧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雖然有不同的觀點,卻可以達到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而小人即使有相同的立場,也會為自己的利益,不能相互融合、交流。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退讓,那么即使是君子之間也會因為堅持原則而變得不和諧,甚至彼此傷害,孔子看到了這點,所以他要求君子要在堅守正確原則的同時懂得尊重他人,在分歧中達到合作,在區(qū)別中達到和諧,我不禁感嘆:孔子,智慧也!在今天的社會中,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愛情觀都不盡相同,所以我們更需要孔子和而不同的智慧作為指引,使我們能和諧相處,友愛相待,達到共贏。
一生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追名逐利,有的追求公益事業(yè),有的追求忠孝之義,等等。對君子的追求,我認為孔子的要求是對“義”的追求。孔子曾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敝苯拥莱鼍硬慌赂F困潦倒,小人則不擇手段的擺脫窮困之境。就如孔子所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彼钥鬃右缶訉ω敻坏淖非笠欢ㄒ≈械溃瑳Q不能違反社會“道義”??鬃釉澷p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室,人不堪其憂,會也不改其志?!边@一贊賞也就是對君子堅守“道義”,不為名利的肯定。君子和小人,在利益面前的差別是巨大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孔子一再強調其追求之不同的原因。君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物質的滿足,但君子在利益面前,首先要用“道義”去衡量得到它的途徑??梢?,君子與小人不是追求的東西不同,而是追求的方式不同,就如我們今天所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用合法、合禮、合乎“道義”的方式取得所要的東西,這才是君子所為。
我認為境界即由一個人看待世界、對待事物的方式方法所表現(xiàn)出來的追求。所以在孔子看來,君子與小人的境界是天壤之別。在《里仁》篇中,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簡單的十個字,卻讓君子與小人的境界毫無保留的暴露出來。君子追求的是“義”,我認為即是對“禮”的遵守,也是對天道(仁)的遵守?!熬由线_,小人下達?!边@也能明確的表現(xiàn)出我們中國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提倡的“仁”,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道家所講的“天道”,道家的天道思想是形而上的思維方式,儒家的“仁”則是降落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生活方式上的思想。君子的追求是對天道的弘揚,是時刻符合“仁”的要求,無時無刻不希望達到天人合一,順乎天道的境界。就像日月更替,四時轉換一樣,君子的境界也從未改變過。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追求一樣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追求有益的目標,這有益不僅僅是對我們自身有益,還要有益于社會,有益于更多的人。如果這樣還是很難,那我們起碼要對損人的事說不,做一個不損害社會的人。始終保有一顆向“仁”的心。
以上說了這么多君子、小人自比,我們不禁心里會想,今天的社會有君子嗎?又有小人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的道德認知、風俗禮節(jié)都有或多或少的變化,所以我們也應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君子與小人。我想今天的君子即是道德高尚,心系他人,做事合規(guī)的人;小人則是只看利益,其他不管的人。今天也許我們找不到完全的君子,也看不見完全的小人,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走在君子的道路上,向著君子的方向不斷努力,用君子的品德不斷審視自我,我相信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美好。
[1]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
[2]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局,2003.
[3]劉寶楠.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I206
A
1674-9324(2014)01-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