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好燕
摘要: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精神。繪畫風格與時代精神之間是辯證的關系。就是某個時代的時代精神決定了該時代繪畫的風格特征,而繪畫風格反過來,則又能夠反映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北宗山水體現(xiàn)了民族陽剛之氣,我們可以通過繼承和發(fā)揚唐宋北宗山水的陽剛之美,來弘揚民族精神、展現(xiàn)時代精神,來適應時代發(fā)展。
關鍵詞:北宗;唐宋;氣度;啟示
[中圖分類號]: J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1
“北宗”是山水畫中的專業(yè)名詞,最先出現(xiàn)于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的南北宗論中,董其昌將山水畫分成兩大宗派。北宗以李思訓為首,包括李昭道、李唐、劉松年等;南宗則以王維為首,以董源為實際領袖,包括米芾、米友仁、黃公望等。北宗主要以為皇家服務的畫家為主;而南宗主要以文人士大夫中具有放逸思想的人為主。就藝術風格來說,北宗山水以剛性線條為造型手段,以斧劈皴或點皴等為皴法特色,筆格遒勁、風骨奇峭,體現(xiàn)的是雄強博大、偉岸豪邁的陽剛之美;南宗山水則以柔性線條為造型手段,以披麻皴或牛毛皴等為皴法特色,平淡趣高、天真率意,體現(xiàn)的是溫柔嫵媚、淡泊寧靜的陰柔之美。
什么樣的時代反映出什么樣的藝術風格,所以說厚重大氣的北宗山水可以給予我們很多啟示。
中國自元代以來,文人寫意畫占據(jù)畫壇的主導地位。特別是明末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后,畫壇一味崇南貶北,陰柔畫風遍及大江南北。明朝畫家陳洪綬認為,學畫應從唐畫學起,再學宋畫,最后學元畫。如果不學唐畫直接學宋畫,就會有匠氣。因為宋人的畫韻并不十分高雅。北宋的李成、范寬、郭熙等人的都以骨力取勝,用筆上實而硬、繁而厚,沒有唐畫功底自然就會顯得匠氣。但是宋人的作品雖然實、硬、繁、重而不匠,那是因為他們具有扎實的唐畫基礎。所以,學習宋畫的人,如果不學唐畫,那只能學到宋畫的皮毛,而無法學到宋畫的精神。學元畫的人又要以宋畫為基底,因為元畫空靈、飄逸,沒有嚴謹?shù)脑煨湍芰ψ龌A就會顯得草率,漂浮而不耐看。而學習宋畫又必須先學唐畫,所以唐畫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五代宋初山水畫理性的寫實技法并不是像西方傳統(tǒng)繪畫那樣強調(diào)客觀意義上的寫實,而是藝術家的心靈與大自然物象融合,構成“天人合一”式的精神對話,它滲透著藝術家對大自然所懷有的靈魂關照,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狀態(tài)以及針對山水自然的哲學文化意識正是我們當代畫壇所要汲取的人文精神。這實際上提示我們,繪畫并只是一項技術活,它是一門哲學意味的文化。貢布里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理論和風景畫的興起》中說道:“偉大的藝術必須針對人的心智而非感官,必須顯示出獨創(chuàng)、勻稱和比例,并引導人的心靈去思索較高深的問題”。顯然,五代、宋初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在探求藝術本質(zhì)的過程中,藝術家并不停留在個人感官審美的愉悅上。在畫面的結(jié)構布局上,自然物象的精確與傳神,無不顯示出山水藝術家積極思辯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再創(chuàng)心態(tài)。在構圖方面,五代、北宋山水畫主要是層嶂疊巒、繁雜茂密的以大觀小的全景式,而南宋山水畫是去其繁雜,采其大要的以小顯大的截取式,因此北宋山水畫顯得雄渾、博大、厚重。五代、宋初山水畫以對物象的深入刻畫來豐富畫面的變化,以景物的漸層、重復的節(jié)奏來形成畫面的統(tǒng)一,畫家多是取完整的中、遠景,描繪崇山峻嶺、層嶂疊巒,深澗巨壑,茂林高樹,作品氣勢雄偉,視野開闊,構圖完整,境界深邃,被稱為全景山水。但是,這種全景式的構圖,不像西方繪畫的全景構圖那樣出于焦點透視。典型的代表作品如范寬《溪山行旅圖》,采用高遠構圖法,以一座巨大的峭峰作為畫幅的主體,襯以一瀉千尺的飛瀑,其意是在突出雄偉、厚重、博大的主題。畫家運用了高低、大小、開合、起伏等辯證藝術手段,構成非常強烈的對比效果,使得峭壁具有雄偉崇高感,在觀者面前呈現(xiàn)一種莊嚴渾穆的氣勢,充分表現(xiàn)了范寬雄強渾厚,深沉健壯的風格特點。這件作品很好地顯示了五代、宋初全景山水的特點。
五代宋初的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頂峰期,像荊浩、關仝、范寬等人都是隱士。如范寬,據(jù)《圖畫見聞志》記載,范寬“居山林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雖雪月之間,必徘徊凝覽,以發(fā)思慮”。像他們這樣將生活視作藝術,將藝術視作生活,把藝術、生活、生命合而為一,他們成為一代大家也是必然的。當代人對藝術的虔誠程度和他們相比,差距不小。而且有些急于求成了,朝學執(zhí)筆暮已成“家”,學藝術就是為了掙錢,真正把藝術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yè)的人少了。所以,大家才認為,這是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其實,當今時代已經(jīng)賦予我們很好的物質(zhì)條件?,F(xiàn)在有很多的畫院,而且當今出版業(yè)發(fā)達,古人見不到的各種精美畫冊,書籍資料,我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各類畫展、大賽、學術交流活動也遠比古代頻繁得多。我們?nèi)绻颖杜?,是能?chuàng)造出不少經(jīng)典作品。
唐朝的青綠山水、五代宋初的北宗山水代表中國山水畫中最具有陽剛之氣的一部分,也是傳統(tǒng)山水畫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揭示出它對于當代畫壇所具有的啟示性。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精神。繪畫風格與時代精神之間是辯證的關系。就是某個時代的時代精神決定了該時代繪畫的風格特征,而繪畫風格反過來,則又能夠反映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因此,這個課題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這應當引起我們山水畫家和學者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天津: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2]王伯敏 中國繪畫通史上下冊 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
[3]姜怡祥 山水畫教程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