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菊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科 617068
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是顱腦損傷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者可誘發(fā)大出血,使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1]。隨著現代護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實踐——循證護理正逐步應用于臨床,是近年來護理領域發(fā)展的新趨勢[2]。本文將循證護理應用于防治重型顱腦損傷后并發(fā)應激性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后合并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為觀察對象,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8分。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9.32±8.13)歲;體質量50~80kg,平均(62.38±10.16)kg;致傷原因:車禍傷70例,高空墜落傷24例,打擊傷16例;嘔血及黑便12例,從胃管抽出暗紅色血液或咖啡色胃液并黑便60例,大便隱血實驗陽性者16例,以出血積存腸道、貧血及休克為首發(fā)癥狀者22例,多為中、少量出血。將上述11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傳統(tǒng)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該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和護士各1名組成,由護士長統(tǒng)一制定護理計劃,該小組所有成員均經循證護理知識培訓,能熟練掌握循證護理的相關知識。(2)建立循證問題。將患者健康影響最大的問題作為研究題目進行討論,從中挖掘出問題癥結所在;同時對提出的問題進入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和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尋找來源于科研的證據。(3)護理計劃一旦制定好,將設計出精密、科學的干預方案進一步實施,同時評價效果。即干預方案:(1)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發(fā)現患者顱內高壓的先兆癥狀;(2)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針對患者的心理特征、實際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及時解除患者的不適;(3)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條件:病室定時開窗通風,每日進行有效的空氣消毒,溫度為10~20℃,濕度50%~60%;(4)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早期給予腸內營養(yǎng),有助于減少腸黏膜屏障的損傷和腸源性感染的發(fā)生,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止血成功率,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情況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止血成功標準:48~72h無繼續(xù)出血現象,且血壓、脈搏穩(wěn)定?;颊叩慕箲]和抑郁情況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護理服務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分析,共包括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項內容,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較干預前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SAS干預前干預后SDS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 55 65.13±10.23 54.72±9.51# 66.37±11.59 57.73±10.44#觀察組 55 63.76±12.38 46.21±8.01#*65.69±12.32 49.66±9.06#*
2.2 兩組患者止成功率和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護理服務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顱腦損傷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機制是由于多種應激因素,如外傷、大手術等作用于中樞神經和胃腸道,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和消化道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使胃和十二指腸黏膜屏障受損所致[3,4]。該病一旦出現,死亡率極高,有報道達30%~50%[5]。因此,在治療原發(fā)性疾病的同時,應密切觀察、早期發(fā)現、積極治療以降低應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
表2 兩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n(%)〕
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醫(yī)護人員是絕對的主宰,患者只能被動地接受護理;而循證護理要求把患者的主觀意愿作為重要的直接證據,使護理人員更關心患者的主觀感受,加強了護患關系[6]。本文中,將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防治重型顱腦損傷后并發(fā)應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較干預前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可更顯著地改善重型顱腦損傷后并發(fā)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狀況。
早期腸內營養(yǎng)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需求,可維持消化道血流穩(wěn)定性,同時可促進消化道黏膜的生長,有效改善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統(tǒng)功能,大大降低了神經源性應激性潰瘍和出血現象[7]。因此,早期腸內營養(yǎng)對防治應激性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中,觀察組將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應用于防治應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其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4.55%VS 81.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總之,將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防治重型顱腦損傷后并發(fā)應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可提高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
[1] 鹿守華.50例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應激性潰瘍的觀察及護理〔J〕.黑龍江醫(yī)藥,2012,25(3):499-500.
[2] 董新.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重度顱腦損傷應激性潰瘍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42(17):1085-1086.
[3] 鄭楊.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應激性消化道出血護理對策〔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8,17(3):409-410.
[4] 吳陽.重型顱腦損傷后應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預防與治療〔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15(4):73-74.
[5] 楊露靜,李永吉.重型顱腦損傷后應激性消化道出血發(fā)病機理分析與護理方法探討〔J〕.西南軍醫(yī),2008,10(2):40-41.
[6] 盧霓虹.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并發(fā)癥的循證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34-36.
[7] 陳錦輪,陳成,趙永陽,等.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的預防和治療〔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92):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