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素琴
【摘 要】近年來專業(yè)英語四、八級考試不斷地改革和完善,目標是進一步調(diào)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包括各級教學行政部門、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從長遠來看,隨著語言測試科學的發(fā)展,多媒體以及輔助性考試系統(tǒng)受到師生的青睞。本文將探討自適應測試方法在英語專業(y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自適應測試 英語教學
1 測試簡介
自適應測試方法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ant Test 以下簡稱CAT)運用了人工職能來進行指導。使用者在自己的界面能與系統(tǒng)進行互動式的溝通。在進入系統(tǒng)后可以進入專家領域,從某個虛擬的專家處獲得完成任務的信息。專家系統(tǒng)是根據(jù)專家的多年對知識、技能和能力的積累開發(fā)出來的,具備決策能力,可以模擬某個專家的推理,并可以從事實和圖表中獲得信息。學習者也可以進入受訓者模型領域,通過完成測試來確定自己的水平。在進入培訓管理領域時,則可以報告自己的學習行為,匯報學習成績和結果。系統(tǒng)會自動提供指導,學習者將知道自己下一步應該做什么。而情景發(fā)生器的界面里,則可以對問題的難度進行評價,其靈活地測試學習者的能力,超越了普通計算機輔助教學。一般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習者從幾個水平的學習材料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如初級、中級和高級。而自適應測試卻可以做到在學習前對受訓者進行測試。根據(jù)學習者對計算機所問的問題的回答的錯誤程度來判斷學習者的能力。自適應測試輔助教學,更接近于像是給學習者請了一位電子化的“老師”。這個老師會幫助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鼓勵他所進行的學習實踐,通過測試來刺激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對于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者來說,這種方法能提供個別的指導。訓練可以讓受訓者在人造的環(huán)境中靈活地運用技能。更好的自適應測試輔助教學甚至允許學習者自己開發(fā)培訓項目的內(nèi)容。
2 CAT在專業(y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2.1確定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開展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進行摸底。成績測試也要緊隨形勢,把考試的重點放在考査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方面,著重測試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同時使成績測試中的考題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為準確測量學生英語水平提供科學的手段,保證考試后效,使測試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自適應測試能夠幫助教師決定基于成績對學生的水平所作的推論。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大學英語教學起到評估作用,根據(jù)學生英語水平的實際情況,確定接下來的教學目標。
試題資源共享與自適應測驗是日后高校教學的重點。測試得出的指標評價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將這種目標逐級分解為各項教學知識點,構成知識體系,然后按照知識體系逐項收集有關的教學難點,集合由若干知識點構成,每一個知識點又由更小的知識點組成,由面到線,由線到點,對學生知識點情況掌握得更為詳盡,從而更為精確判斷出失分率,幫助教學判斷。例如,動詞完成進行時態(tài)一直是語法教學重點,但失分率比較大。經(jīng)測試得知,學生其實掌握了這一語法規(guī)則,但語法運用起來不夠熟練。因此,教師可在以后教學中加強這一語法交替運用,而減少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篇幅。
2.2了解個體性差異
學習存在著個體差異。例如有的學生擅長于分析、邏輯推理,那么他擅長于做閱讀細節(jié)分析題,有關數(shù)字與計算能力題,地點、職業(yè)身份、人物關系分辨等能力題,有的學生語感比較好,語法無需多學便能掌握。學生具有各種不同的智力,這就意味著某個相同的學習任務并不適應于所有學生。具有很強邏輯-數(shù)學能力的學生善于對付復雜的語法解釋,而另一些學生也許需要圖解和具體物體的呈現(xiàn)才能理解,因為他們具有較好的視覺和空間的能力。而且人們對某一相同事物的刺激也會有不同反應,這證明每個人大腦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相同的語法教學活動不可能適應于每一個學生,教師應因“智”施教。自適應測試則把學生個體性差異展示給教師,甚至細化到虛擬語氣中倒裝句是學生薄弱之處都清晰列明,讓教師設計出適合于學生水平的各種教學活動。
2.3引導教學方向
自適應測試引導教學,在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上包括以下幾種策略:
⑴個人練習策略(其中包括趣味游戲策略)。它的運行過程是:先由學生掌握某語法規(guī)則后,由計算機通過一定的程序,向學生提出有關其所學內(nèi)容的一系列規(guī)則原理以及某些語法運用實例并要求作答,在學生給出答案后,計算機再給出正確答案,必要時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釋,這樣不斷地強化所有正確的反應,直到完全掌握培訓目的為止。這種方式適用于語法的掌握等專業(yè)基本概念知識的建立。
⑵模擬策略。這里所說的模擬是計算機化的模擬,對這種方式的另一種說法是虛擬現(xiàn)實。這常常是以計算機為基礎開發(fā)的三維模型。通過使用專業(yè)設備(佩戴特殊的眼鏡和頭套)和觀看計算機屏幕上的虛擬模型,學生可以感受到模擬情景中的環(huán)境,并同這一環(huán)境中的要素,例如設備、操縱器、人物等進行溝通。這一技術還可以刺激學生的多重感覺。有的設備還具有將環(huán)境信息轉變?yōu)橹X反應的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可視界面,可真實地傳遞觸覺的手套、腳套和運動平臺來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的環(huán)境。利用各種裝置,學生可以將運動指令輸入電腦,這些裝置就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個策略尤其適用于模擬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3 結語
語言測試在項目反應理論的指導下實現(xiàn)了自適應性測試,外語學習過程同樣也可以實現(xiàn)自適應性的學習。學習者可以選擇與他/她語言水平相適應的教學內(nèi)容,而且在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上(即教學設計方向)與他/她的學習策略相適應,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積極性,達到高效的語言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秦川. 基于web的自適應考試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