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2013年馮旭初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四合一”主體教學模式研究,獲廣東省第六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被廣州市教育局確定為全市推廣的5種教學模式之一,并在廣州七中掛牌成立了“四合一教學”應用推廣工作室。一位73歲的退休老教師,不忘教育使命,他的影響與傳承已激勵更多一線教師為中國教育發(fā)展獻計獻策。
理念沖突的探索之路
馮旭初,廣州市第七中學教師。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1998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學特級教師稱號,1999年被評為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yōu)秀教師”。讓學生“愛數學”,學“好玩的數學”,進而到讓學生喜歡學習——這是馮旭初老師研究創(chuàng)立“四合一”教學的簡樸初衷。“四合一教學”已經經歷近20年時間。對于馮旭初而言,“四合一教學”就像他精心培育的孩子,最終有了自己的模樣與內涵。從一個班到學校,從一所校到多所學校,從一個學科到21個學科,從廣州到香港,并于2011年7月應邀赴美交流,使其教學模式的影響不斷擴散。
馮旭初始終認為,“考試成績好不一定素質好,但素質好考試一定能好,素質教育當包括應試能力在內?!边@種理念讓他更加專注于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要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更要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來面對應試教育。馮旭初潛心學習了一些教學前沿的理論和國家教育政策,關注了一些實踐研究。他開始構想與以往不同的數學教育思路,希望把數學教育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他提出了“把數學教學與人的發(fā)展相結合,可以開發(fā)人的潛在智力,有效提高人的素質”,提出了“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固然需要外部條件,但在教師主導下,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還提出了在教學中要對人的生理素質給予關注,特別應該關注腦科學研究,應把這些研究成果與素質教育相結合。
1997年,當他對這種教學模式有了一定思路的時候,開始教高一年級數學。高一年級有5個班,他接手班級的中考英語成績是全年級最好的,但數學成績是全年級最差的。他決定用自己的辦法來教數學。在把時間交給學生的過程中,老師講得少了,學生參與多了,課堂變得活了,同時也顯得“亂”了。雖然這種教學模式遭到部分人的質疑,但馮旭初仍沒退縮。當馮旭初的教學實驗班參加高考時,廣州市同類學校高考數學的平均分為560.38分,馮旭初所在的廣州七中數學平均分為578.71分,而他所帶的班的平均分為621.59分。這個成績,引起了廣州市教研室的重視,并在全市的數學教研會上進行了交流與推廣。送走了一屆學生,馮老師又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的數學。接手后的這個班第一次期中考試,數學比全年級平均分低了10分,他向家長承擔了責任。這一屆,他把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方法用得更加嫻熟了。這一屆學生參加高考時,馮老師所帶班的平均成績是641.84分。這個成績已經超出了廣州市最好的A類學校平均的627.57分。那一年,廣東省的數學高考狀元就出在了馮老師所帶的班中。
申請全國教育課題
“四合一”教學提出要改善現行教學過程的單一講授為有講、有學、有練,變死記硬背為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同時,提出了具體操作策略,如即時反饋的方法、課堂練習的方法、形成性評價的方法,等等。廣東省教育廳普教科研辦公室在了解情況以后,相關負責人鼓勵馮老師以學校教學實驗為基礎,申請全國教育課題,使這一教學實驗變得更加完善和有影響力。2002年7月,廣東省第一個由一名普通中學教師領銜的國家教育規(guī)劃課題“‘四合一主體教學模式”得以立項。2004年,馮旭初退休了。他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領導研究中心的邀請下,選擇了一所相對薄弱的學校的一個班,實驗他的“四合一教學”。結果證明,這樣的教學方法受到學生歡迎,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提升幅度很大。
本刊點評
馮旭初提出的數學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關注到了智力、情感、品質、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四合一”主體教學模式被認為是一種既有系統理論又有可操作性,可使在第一線工作的教師容易掌握,能夠大面積推廣和肯定提高考試成績的教學模式。該模式自1997年開始構建至今,取得了顯著效果,實踐了“課堂40分鐘解決問題,不搞加班加點,學生學得高興,素質全面發(fā)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教學理念。馮旭初創(chuàng)立的“四合一”教學模式,從無到有,從被質疑到被肯定而被廣泛學習,走了一段很長的路。在當下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中,既可以獲得好成績,又可以使得其它各項能力提高的,“四合一”主體教學模式,無疑會被視為基礎教育的珍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