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鋒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探討應關注三個方面:對中職語文培養(yǎng)目標的認識要清晰和深刻;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亦不容忽視;教學方法的運用要靈活多變。
關鍵詞:教學改革; 培養(yǎng)目標; 人文素養(yǎng) ;教學方法
近年來,由于中職學生的總體文化素質偏低,語文教師盡管在中職這塊園地里不懈地耕耘——細致地備課,耐心地講授,積極地探討,傾其所學、盡其所能把每一堂課上好,但是,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淡薄,語文水平、文學素養(yǎng)仍是較低,畢業(yè)生多數(shù)依然錯字連篇,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中職語文教學莫非就這樣走進了死胡同?出路在哪里?筆者在感到困惑的同時,不斷地探索,試圖找到一條適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語文教學之路。筆者認為,在試圖擺脫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窘境、探討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時候,應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培養(yǎng)目標的認識要清晰、深刻
目標明確才能有的放矢。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包括:創(chuàng)新精神,終生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生活能力,認識自我和社會交往能力,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備了以上能力,在生活中才能成為積極、健康、和諧的自然人和社會人。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某一方面的專家,而是一個和諧的人?!边@種綜合能力體現(xiàn)在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就是思維和情感。而語文學科的核心正是思維和情感!語文教育歸根結底應該是一種思維啟迪、一種情感教育。只有對培養(yǎng)目標的認識是清晰而深刻的,才能改變以往的課堂角色,變學生是思維的被動者、欣賞者為學生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而形成終生學習能力。
二、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不容忽視
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可幫助學生做人。中職的學生綜合素質從整體上來說雖遜于普高的學生,但他們大多對自己所學專業(yè)有著濃厚的興趣,比較重視專業(yè)課,作為文化課的語文學科應體現(xiàn)為專業(yè)課服務的特點。一個合格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應該有著較好的職業(yè)操守、較高的敬業(yè)精神;換言之,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他高超的專業(yè)技能反而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道德感、責任感的提高主要依靠文化的積淀,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文化基礎上的。而語文學科的特點體現(xiàn)了高度的人文教化作用,語文學科有助于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而且在他一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這真正體現(xiàn)了語文課為專業(yè)課服務的特點。
只有了解才能熱愛,只有比較才能鑒別。一個人如果對中國歷史、文化一無所知,其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感就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在語文課堂上通過文本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升華。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有李白、杜甫的詩句等,讀起來都令人激動、振奮,能夠凈化人的心靈、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語文學科的人文滲透可以帶給學生很多直接或間接的人生體驗和人生哲理,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自己以及對社會的責任。人文文化中有很多精彩的東西,能直接給我們以啟迪。如孔子講“君子不器”,就是說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不能只是做一件器皿、只能有一種作用。在實用主義思潮泛濫的今天,這句話就很值得我們深思??鬃舆€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蔽幕摒B(yǎng)較高的人雖然各有其個性,但大家在一起卻很和諧;小人沒有自己的個性,在一起卻不能和諧。和學生一起討論這些話語,對他們處理人際關系很有啟發(fā)。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要靈活多變
教學方法決定了教學的成敗。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可以使教學效果大幅提升。加強職業(yè)教育的語文教學,重點是改進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語文教學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強調教師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揮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學習目標的主動探究者、建構者。教師可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經驗,是情境教學法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由教學內容決定的情境,幫助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主動學習新知識,體驗新知識領域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乃至生成創(chuàng)新性。情境教學能夠使學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同身受,在體會中學習知識,繼而轉化為能力,更具有人文教育的內涵,使人產生情感,體現(xiàn)人文關懷。中職生的學習質量取決于學生依據自身經驗、知識去建構有關知識和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生認知記憶的能力。情境教學法在職業(yè)教育中運用很多,特別是專業(yè)課教學。語文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或現(xiàn)場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教學效果。
2.拓展領悟教學 在知識的范疇內,顯現(xiàn)性知識是能通過語言準確表達的明確知識;隱現(xiàn)性知識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默會知識?!皫煾殿I進門,修行在自身”,就是講究學習者的感悟能力。語文教學除了明確的知識必須讓學生掌握外,大量的知識、能力是靠學生自己去體悟和意會的,往往各人有各自的體驗和領悟,甚至有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是要憑感覺去支配的。這些知識和能力帶有主觀性和私人性,尤其實踐性特別強,即通過個人的體驗產生自身獨有的認知能力。語文教學中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就是要在學生自身反復的實踐中形成的。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的互動中設置多種環(huán)節(jié)、情境,讓學生做中學、做中體會,反復練習,反復領悟,在腦海中產生自己的體驗和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路徑,以至發(fā)現(xiàn)某些“訣竅”、“絕招”、“秘訣”,達到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
3.發(fā)揮情感教學 語文教材中充滿著情感,教師要把教材中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充滿激情的教學最有感染力,最能打動學生,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滿激情的教學能把教學內容開掘到深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可以說,情感教學是語文教師必備的能力。然而情感教學必須建筑在愛學生的基礎上,語文教師要有愛,愛教育對象,不能因為中職生是所謂的中考失敗者、成績差、行為規(guī)范差而與他們保持距離,甚至埋怨他們。中職生可能在邏輯思維上有些欠缺,但是在形象思維上往往有獨到之處;可能在智商上有些差距,但在情商上有著優(yōu)勢;可能在思維能力上有些落后,但在動手能力上是強項。我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中職生畢業(yè)后都是生產一線亟需的建設者。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以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的觀念,以滿腔的熱情對待學生。只有充滿愛,才可能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要對語文學科有感情,有愛,喜歡語言文字、語言文學,才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教師,只要我們能夠潛心于實踐和研究,中職語文的教學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作者單位:四川省阿壩州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6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