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英
摘 要: 高粱(Sorghumuulare)又稱蜀黍、蘆粟、桃粟,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是世界第五大糧食作物,產量僅次于水稻、小麥、玉米和大麥。由于其對水分的要求較低(為玉米的1/2~2/3),種植高粱是解決中亞等干旱地區(qū)糧食問題的最佳選擇,也是第三世界易發(fā)生干旱地區(qū)的主要食物。高粱中各種營養(yǎng)成分含量不但因品種不同而不同,還受氣候條件、土質差異、栽培技術、施肥種類和比例、收獲時期等因素的影響。本試驗從一個全新視角——高粱栽培學角度,對不同收獲時期對高粱米質、營養(yǎng)含量的影響程度及改良高粱品質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
關鍵詞: 高粱 收獲時期 品質 影響
1.試驗設計
試驗選用遼雜7號、熊岳253兩個品種作為試驗材料。試驗的條件同試驗一,試驗田面積480m■(長24m,寬20m),劃分10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48m■(長12m,寬4m)。兩個品種五次重復種植,種植方式同試驗一。播種時每小區(qū)施“撒可富”450g(450Kg/hm2)做底肥,拔節(jié)前(6月18日)追一次三元復合肥300g/小區(qū)(300Kg/hm■)。其他管理方法同試驗一。
成熟后分五次收獲,乳熟初期、乳熟末期、蠟熟中期、蠟熟末期、完熟期。兩品種的具體收獲時間不同。每次每個品種收一個小區(qū)。待全部收獲后,對十份樣品分別測定容重、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質含量(凱氏定氮法)、單寧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指標;對蠟熟中期、蠟熟末期和完熟期收獲的六份樣品分別測定著殼率、出米率、適口性、千粒重和單穗粒重等指標。
2.結果分析
高粱籽粒在成熟期內,其容重處在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之中,最高值出現(xiàn)在蠟熟中期或末期。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含量大都在蠟熟末期出現(xiàn)最大值。單寧含量則在籽粒成熟期內不斷下降,直至蠟熟末期出現(xiàn)最低值(完熟期與蠟熟末熟單寧含量基本持平)。這說明高粱在蠟熟末期至完熟期籽粒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水分散失,所以此時期容重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籽粒含水量的減少。高粱籽粒在蠟熟末期以前通過果柄與母株相連,營養(yǎng)物質經由果柄進入籽粒體內,因而籽粒在此時期之前淀粉、蛋白質等含量逐漸增加,導致容重不斷上升;過了蠟熟末期,籽粒果柄與母株之間分離層已基本形成,各種物質向籽粒的運輸已停止。籽粒內的胚是一活體,需要呼吸消耗能量,所以蠟熟末期以后籽粒內各營養(yǎng)物質含量和容重減少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胚的呼吸消耗。欒本容的(1966)研究指出,提早收獲,籽粒中蛋白質含量較高,淀粉含量和容重均較低。適當延期收獲,淀粉和容重變化不大,蛋白質和可溶性糖含量稍有降低。
單寧的含量隨著成熟度的增加而不斷減少,原因是在籽粒成熟過程中,單寧、酚類等物質逐漸被分解。宋高友(1988)研究了高粱穎果發(fā)育進程中單寧含量變化,其規(guī)律是:隨著籽粒成熟度的提高而下降,灌漿期的單寧含量最高,蠟熟至完熟期最低。例如熊岳253,乳熟初期的單寧含量為0.22%,完熟期只有0.07%。
蠟熟末期收獲的高粱出米率、千粒重、產量最高,著殼率最低,適口性好。其原因是高粱籽粒的干物質積累在蠟熟末期或完熟期達到最大值,此時高粱籽粒中含水量約20%。蠟熟末期之前,干物質仍在積累之中;蠟熟末期之后,干物質的積累已基本完成,主要進行水分的散失。盧慶善(1991)用遼雜4號雜交高粱研究適宜的收獲期。結果表明,蠟熟末期收獲的籽粒產量每畝(666.7m■)為626.1kg(9396.5kg/hm■),高于蠟熟中期收獲的12.9%,高于完熟期收獲的4.1%。阜新農業(yè)科學研究所(1976)的調查顯示,蠟熟期收獲晉雜5號雜交高粱,千粒重為30.99g,乳熟期收獲僅為25.15g,完熟期收獲時千粒重降低為29.75g。有關調查表明,收獲過早,因籽粒灌漿中斷而千粒重降低,導致減產,俗稱“傷鐮”;收獲過晚,導致落粒、穗發(fā)芽、倒伏和呼吸消耗等原因引起千粒重降低,也會導致減產,俗稱“落鐮”。因此高粱的最佳收獲時期為蠟熟末期,這時收獲的高粱產量最高,品質最佳,損失最少。
3.結語
在高粱的生產過程中,掌握有利時機適時收獲可以有效改善高粱品質。這對今后指導農民實踐生產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雖然適當?shù)氖斋@期可以改善高粱品質,但其改善程度受到不同土質、不同施肥方法、不良氣候等條件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生產中,通過栽培學手段改善高粱品質有時表現(xiàn)不夠明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還要從育種方面著手。希望廣大科研工作者能在通過育種改善高粱品質這一方面做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