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艷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中對新課改實施的理解,體會更加深入。從師生關系,到課堂結構,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到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都有一些切身的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效課堂;學習方式;評價體系
新課程改革已經有一段日子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作為一線教師,對其理解愈加深入,愈加深刻,體現在教學中就是不斷改變和嘗試。新課改有三大理念:一個是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二是強調整合性,要建立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科學人文性課程文化觀。三是完善評價機制,特別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的評價機制。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我的體會和感受。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建立尊重、民主的師生關系。為了構建和諧、輕松、融洽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是新課改要求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多方面的合作者,“教師不再僅僅作為課程的消極接受者,而是要作為積極的課程開發(fā)者,這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蓖瑫r,也要求教師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全面的知識貯備,以及“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二、做好準備,構建高效課堂
內容結構上,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yōu)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tài),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節(jié)奏要隨著學生學習節(jié)奏變化而變化。
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助、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fā)現、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這節(jié)課,以往的教學,教師可能用幾句話向學生闡述伽利略的研究過程,不會花費很久的時間在這節(jié)課上。新課程要求我們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有一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歷史回顧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和學生共同感受當時的環(huán)境,思索探究中存在的困難,假設我們就是伽利略,該如何推翻傳統(tǒng)的理論,如何進行探究呢?和同學們共同重現了當時伽利略的實驗,用節(jié)拍器代替脈搏計時。一方面讓學生知道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也讓學生體會到,單純的有限推理和對有限事實的歸納都不會導致新的發(fā)現;科學發(fā)現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猜想、假設與直覺。這是這節(jié)課的主旨所在。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到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單純的一個結論更加有意義。
四、實施新課改必須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
已有的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生的課業(yè)學習情況通過考試分數來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品質的評價,評價方式呆板,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還打擊了一批學生的積極性。而新課改中提出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對學生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是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要以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從過去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論成敗,評價方式要科學、全面、客觀,要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也只有關注過程,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科學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形成,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要幫助學生承認并尊重現實,接受和善待現實中的自己,幫助學生體驗內心的情感,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等。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自我統(tǒng)一性,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
總之,新的課改讓人精神一振,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突破,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數的創(chuàng)造空間,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chuàng)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大膽地實踐、大膽地創(chuàng)新。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學生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幸福的道路上來。
參考文獻:
楊德廣.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質[J].教育研究,1992(02).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