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敏生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中藥房,廣州 510150)
在傳統中醫(yī)的臨床辨證治療中,中藥飲片作為中藥的施治手段之一,是中藥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障中藥材的質量,提升施治的安全性,在貯存中藥時應重視防霉工作。傳統的硫磺熏制貯存可能帶來二氧化硫 (SO2)殘留,危害人體健康,近年來部分企業(yè)開始采取天然抗菌劑進行無硫貯存。因此,對天然抑菌劑在中藥飲片無硫貯存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受外界溫濕度影響,在貯存過程中中藥飲片造成內部水分含量升高、霉菌寄生,從而引起藥材變質。為保持藥材干燥,傳統的中藥飲片貯存多在藥材干燥前后采取硫磺熏蒸養(yǎng)護法,有效去除中藥飲片中的水分,起到防蟲、殺蟲、增艷、防霉、殺螨、漂白等功效[1]。但硫磺熏制存在局限性:第一,硫磺熏制過程對熏制者的身體健康具有較大傷害,長期接觸可能出現流淚、頭暈、惡心、嘔吐、眼紅、乏力、失眠等癥,嚴重時還會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語言能力障礙、反射性聲門痙攣、肝腎功能損傷等。第二,硫磺熏制過后,藥材中可能有部分SO2殘留,SO2能夠與藥材中的羥基活性基團發(fā)生反應,從而改變中藥飲片原有的化學成分,影響藥效,對用藥安全性與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第三,硫磺熏制會產生有毒氣體,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危害區(qū)域的生態(tài)平衡。在此背景下,如何實現中藥飲片的無硫貯存成為中藥產業(yè)中的一項技術性難題。
采用對抗貯藏法雖然可以利用不同品種藥材的特殊氣味或抗霉菌活性成分,達到防蟲與防霉變的效果,但對抗貯藏涉及的中藥材資源較少,無法滿足規(guī)?;闹兴幧a,經濟效益較低[2]。由此,部分企業(yè)開始利用含抑菌防霉活性成分的中藥材資源進行無硫貯存,此類中藥材多見于豆科、唇形科、菊科、木蘭科、禾本科、蓼科、傘形科、百合科、十字花科、葫蘆科、木犀科、莎草科、樟科、馬兜鈴科等,將上述中藥同其他品種的中藥材一起貯存,從而增強其他中藥的抗菌防霉能力。天然抑菌劑的發(fā)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存在有品種單一、相互作用因素未完全明確、研究方向有待進一步深化拓展等問題。
相關實驗對中藥材貯存過程中的常見霉菌進行了檢測,方式為分離多種中藥材的霉菌菌株,其中青霉屬、根霉屬、毛霉屬與曲霉屬檢出率較高,其次為擬青霉屬、枝孢霉屬、頭孢霉屬、木霉屬等[3]。同時,在特定的溫濕度條件下 (溫度2~35℃,濕度>85%),中藥材平均的含水量>15%,其中淀粉含量較多的中藥材的吸水能力更強,含水量更多,在此環(huán)境下真菌毒素開始滋生,且能夠在低溫條件下繁衍,如玉米赤霉烯酮、黃曲霉素、赭曲霉毒素、伏馬毒素、單端孢霉烯族毒素等。2.1揮發(fā)性中藥材的抑菌作用 在艾葉、陳皮、藿香、茴香、肉桂、白芷、薄荷等揮發(fā)性藥材的抑菌作用實驗中,將上述中藥材的提取物與16種菌株進行抗霉防菌實驗,菌株包括柔毛葡柄霉、黑曲霉、焦曲霉、土曲霉、雜色曲霉、共頭霉、總狀共頭霉、蠟葉芽枝霉、產紫青霉、繩狀青霉、褶皺青霉、草酸青霉、互隔交鏈孢霉等[4]。實驗結果證明,茴香、白芷等揮發(fā)性中藥材的抑菌作用較弱,藿香、艾葉、陳皮的抗菌活性最強。在所有藥材的揮發(fā)油成分中,桂皮醛的抑菌效果最強,其次為丁香油、茴香醛及香草醛,效果欠佳的中藥材揮發(fā)油為冰片、薄荷油、山梨酸等。在桂皮醛的抑菌試驗中,透射電鏡觀察發(fā)現桂皮醛能夠破壞霉菌細胞的外壁,使胞漿凝固,從而溶解細胞器,導致霉菌死亡。
2.2 姜科類中藥材的抑菌作用 在高良姜及草果的抑菌作用實驗中,將易產生滋生霉菌的沙參、山藥、川牛漆粉、黨參、甘草、桔梗、山藥等中藥與高良姜、草果的揮發(fā)油放置在一起,結果證明姜科揮發(fā)油對致霉菌的抗菌效果明顯,致霉菌主要包括黑曲霉、黃曲霉、枯青霉、產黃青霉、黑根霉、黃綠青霉等6種。結果表明高良姜及草果揮發(fā)油的最低殺菌與最小抑菌濃度 (MIC)基本相等,高良姜的根莖主要成分包括β-蒎烯、3-莰烯、α-松油醇、 1,8-桉葉素等,能夠有效抑制霉菌滋生[5]。在抑菌濃度范圍內采用上述兩種揮發(fā)油價格較為低廉,抑菌效果較理想,且由于未發(fā)現其具細胞毒性,因此安全性較高,值得在中藥飲片無硫貯存中推廣應用。
2.3 樟科類中藥材的抑菌作用 山蒼子油的主要成分包括甲基庚烯酮、莰烯、香茅醛、枸櫞醛、C-蒎烯及C-蛇麻烯等,山蒼子葉油的主要成分則包括芳樟醇、C-羅勒烯、橙花椒醇等。實驗證明山蒼子油及山蒼子葉油對多數致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如黃曲霉、黑根霉、雜色曲霉,且山蒼子油MIC值為1.77mg/L。另外分析山胡椒果揮發(fā)油的抑菌效果,該天然抑菌劑由山胡椒過水蒸氣蒸餾與溶劑聯合提取得出,成分主要包括10.71%大根香葉烯A、10.08%正十二烷酸、25.39%正癸酸及7.29%水菖蒲乙酯等,能夠對常見致霉菌產生抑制作用,且MIC保持在1.0~1.5ml/L范圍內。
2.4 藻類中藥材的抑菌效果 在海帶的抑菌實驗中,研究者依照100:1比例將其他中藥材同海帶或昆布一起放置,每隔2d取出海帶或昆布進行晾曬,待其干燥后再放置回藥材中,反復操作7d后將藥材與單獨貯存的藥材進行對比,發(fā)現與藻類中藥材一起放置的藥材,其霉菌量顯著少于單獨貯存的藥材,證明海帶及昆布對常見致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海帶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菌敏感度較高,抑菌活性較好。但由于實驗條件有限,對藻類中藥材抑菌活性成分的檢測尚未取得成果,因此還需依靠進一步的實驗證實。
隨著中藥事業(yè)的不斷進步,中藥飲片的貯存技術也將不斷發(fā)展成熟,在天然抑菌劑的應用與研究中,揮發(fā)性中藥、姜科類中藥、樟科類中藥及藻類等抑菌試驗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大部分中藥材較為常見、價格低廉,具有較高的實用性與性價比,便于企業(yè)投入規(guī)?;兴庯嬈A存中。目前天然抑菌劑在中藥飲片無硫貯存的發(fā)展時間較短,尚處起步階段,抑菌劑的品種較為單一,中藥飲片無硫貯存的廣泛運用還需依賴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
[1]王洪.淺談中藥飲片加工炮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09):146-147.
[2]熊朝群.中藥飲片防霉的管理方法[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06):525.
[3]龔道鋒.天然抑菌劑用于中藥飲片無硫貯存的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03):106-107.
[4]吳旖,王建國,楊禮安.天然抑菌劑的提取工藝及抗柑桔病原菌作用研究[J].中國果菜,2011,36(03):46-47.
[5]劉敬.天然抑菌劑的提取工藝及抗芒果病原菌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3):7729-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