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磊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11
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與前臂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對照
孫磊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探討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與前臂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接收的70例行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治療的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以皮瓣類型為依據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遠期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采用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治療后其術后感染率及Ⅰ期愈合率均明顯優(yōu)于采用前臂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治療的對照組(P<0.05);治療1年后兩組患者的手功能恢復情況比較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軟組織缺損;前臂
為比較分析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與前臂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提高手部軟組織缺損的治療效果,對接收的70例患者分別行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與前臂游離靜脈皮瓣修復兩種治療方式,且效果顯著,本次研究的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接收的70例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齡最小為19歲,最大年齡為46歲,平均年齡為34.2歲;受傷原因:壓榨傷30例,撕脫傷12例,電燒傷12例,熱壓傷16例;其中42例患者為手掌側傷,28例患者為手背側傷;缺損面積均在2.5 cm×3.0 cm~4.5 cm×6.0 cm;以皮瓣類型為依據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受傷原因、缺損面積等比較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修補法治療,即臂叢及硬膜外麻醉后,于氣壓止血帶下行手術治療。常規(guī)清創(chuàng),對于合并骨質缺損癥狀的患者應利用髂骨克氏針緊急性固定,對于合并肌腱缺損癥狀的患者應取趾長伸肌移植,尋找雙側指固有動脈及掌側淺靜脈1~2條。以患者手部軟組織缺損的具體情況為依據進行皮瓣設計,并在跗內側踝到足舟骨間長60 mm、寬40 mm的類橢圓形區(qū)域中切取皮瓣。切取后對供區(qū)創(chuàng)面進行直接縫合,同時皮瓣移植時應對深層靜脈與手部受區(qū)動脈進行吻合,并對淺層靜脈和手部指背側或指掌側淺靜脈進行吻合;然后對皮瓣進行縫合,術后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炎、抗痙攣、抗凝等治療,并對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進行觀察。
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前壁游離靜脈皮瓣修補法治療,麻醉及移植前準備方法與觀察組相同,以患者手區(qū)血管走向為依據自前壁選取合適的皮瓣,并直接縫合受區(qū)創(chuàng)面。然后按照橋接動脈側倒置、橋接靜脈側順置原則進行動靜脈吻合,將引流條置于皮瓣下,然后進行皮瓣縫合。術后處理方式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Ⅰ期愈合率、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的手功能恢復情況。以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標準為依據將效果分為優(yōu)、良、可、差四個等級[1]。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70例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進行t檢驗,組間比較則展開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性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各項治療比較
觀察組35例患者中僅1例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占2.9%,34例患者Ⅰ期愈合,占97.1%;對照組35例患者中僅7例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占20.0%,25例患者Ⅰ期愈合,占71.4%;兩個患者比較均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手功能比較
觀察組35例患者中優(yōu)18例,良15例,可2例,其手功能優(yōu)良率為94.3%,對照組35例患者中優(yōu)9例,良12例,可11例,差3例,其手功能優(yōu)良率為60.0%,兩個患者比較均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手部創(chuàng)傷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類型,其中較為常見的創(chuàng)傷類型即為軟組織缺損[2]?;颊咭坏┏霈F手術軟組織缺損癥狀則極易對其手部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僅會給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便,還極易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影響。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促進患者手功能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近些年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上逐漸將微型游離皮瓣修復術應用于手部缺損的治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型游離皮瓣的類型較為多樣,而較為常用的一種即為前臂游離靜脈皮瓣,該操作方式因具有取材方便、皮瓣切取簡單、對供區(qū)損傷小等多種優(yōu)點而在臨床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3]。然而該治療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其屬于非生理性皮瓣,動脈血逆靜脈生理血流方向進行灌注,自靜脈跨越旁路或通路行迷宮式循環(huán),然后進入毛細血管,最后自另一靜脈回流。然而僅僅一小部分進入迷宮循環(huán),血液難以達到毛細血管水平,極易導致前臂游離靜脈皮瓣出現供血不足現象,術后極易導致皮瓣淤血腫脹、水皰現象發(fā)生,甚至會導致術后皮瓣萎縮現象。因此,臨床上仍需探討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近些年來,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法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該治療方式具有類生理性皮瓣的特點,且其將跗內側內踝下至足舟骨之間的類橢圓形區(qū)域皮膚作為手術供區(qū),該范圍內存在有深、淺兩層靜脈系統(tǒng),且兩層靜脈系統(tǒng)間具有豐富的血管交通支,這也就在一定會程度上為皮瓣成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將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法應用于手部軟組織缺損的治療中必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采用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治療后其術后感染率及Ⅰ期愈合率均明顯優(yōu)于采用前臂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治療的對照組(P<0.05);治療1年后兩組患者的手功能恢復情況比較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這就說明給予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跗內側游離靜脈皮瓣修復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其臨床價值較高。
[1]祝李霖,吳偉熾,牛國慶,等. 手部軟組織缺損兩種皮瓣修復方法的比較[J].現代醫(yī)院,2013,13(12):16-18.
[2]朱英,李志斌,張敏,等. 前臂任意穿支皮瓣修補手部軟組織缺損的12例臨床研究[J]. 當代醫(yī)學,2013,19(30):74-75.
[3]梁高峰,智豐,張滿盈,等. 吻合淺靜脈的游離腓動脈穿支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J]. 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1):74-75.
R658.2
B
1674-9308(2014)06-005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