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繼平
扶余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扶余 131200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榮繼平
扶余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扶余 13120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治療后的對預后產生影響的因素。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間診治的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其最終結局分為兩組,分別為死亡組和存活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同時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可能對心肌梗死產生影響的因素。結果通過對所選的患者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對急性心肌梗死治療預后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胸痛至溶栓時間、年齡、前壁心梗、心力衰竭、吸煙史,OR值分別為8.44、8.25、6.22、5.98、5.33,同時隨著OR值的增加,危險的相關性也隨著升高。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治療后預后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應根據具體的因素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預后效果;影響因素;臨床分析
在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屬于重癥和急癥,是引起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數量越來越多,而且向年輕化發(fā)展?,F(xiàn)今臨床對心肌梗死的發(fā)病機理研究不斷地明確,臨床主張充分、早期以及持續(xù)的實施梗死相關血管的治療,同時聯(lián)合應用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以及溶栓藥物,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我院選擇2012 年4月~2013年4月間診治的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1 基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間診治的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04例為男性,72例為女性;年齡在54~76歲之間,平均為(65.2±7.9)歲;48例為非ST段抬高,128例為ST段抬高。
1.2 AMI診斷標準
根據WHO診斷標準對AMI患者進行診斷:(1)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胸悶、胸痛等癥狀,或者同時存在左肩背部上肢放射性疼痛,出汗等癥狀;(2)心電圖表現(xiàn)至少存在相鄰兩個導聯(lián)的ST段抬高超過0.1 mV;(3)心肌酶譜CK升高至少2倍;(4)排除陳舊性心肌梗死或者亞急性心肌梗死。
1.3 溶栓治療入選標準
(1)發(fā)病時間超過6 h;(2)發(fā)病年齡低于70歲;(3)排除存在出血性腦卒中史患者;(4)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者活動性內出血的患者;(5)本研究經過本人或者家屬的同意。
1.4 治療方法
本文所選的患者均進行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溶栓治療方法:在實施溶栓治療前要讓患者嚼服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片,4 000 u低分子肝素針進行皮下注射。50萬尿激酶+4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推注,之后將100萬U尿激酶加入到10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30 min內靜脈滴注完成。溶栓治療12 h后運用100 U/kg低分子肝素鈉進行皮下注射,連續(xù)臍周注射5~7 d。在溶栓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心電圖以及心肌酶譜。
1.5 分析方法
依據患者實施治療后的結局分為兩組,分別為存活組和死亡組,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吸煙史、肥胖、治療方法、梗死部位、合并癥、溶栓治療時間、并發(fā)癥以及合并癥等情況。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2.0系統(tǒng)軟件,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t檢驗進行計量資料比較,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單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所選的患者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對急性心肌梗死治療預后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胸痛至溶栓時間、年齡、前壁心梗、心力衰竭、吸煙史,OR值分別為8.44、8.25、6.22、5.98、5.33,同時隨著OR值的增加,危險的相關性也隨著升高。率降低,但是AMI預后與溶栓后血管的再通率存在密切的相關性,本文研究結果也說明了這點。本文研究結果指出溶栓治療的時間并不晚,但是血管再通的幾率并不是很高。這就說明梗死血管再通的幾率并不僅僅與實施溶栓治療的時間相關[3]。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治療后預后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應根據具體的因素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的預后效果與很多因素息息相關,其中對AMI預后產生主要影響的是年齡,這已經被國內外學者一致同意。顧永群[1]通過研究指出,吸煙會使血中的CO升高,在降低室顫時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通過戒煙行為能夠將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幾率有效降低。
黃先勇[2]等研究指出溶栓治療自身無法將患者的死亡
[1]劉廣倩,姚國新,徐永祥. 急性心肌梗死藥物治療的影響因素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院,2011,24(9):852-853.
[2]張力儼,張翠麗,富路. 急性心肌梗死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6(2):610-612.
[3]宗文倉,孔令軍,馮曉云,等. 血清胱抑素C水平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預后的影響[J]. 臨床薈萃,2011,22(11):74-75.
R542.22
B
1674-9308(2014)06-003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