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丹丹 劉 艷 賈春怡
循證護理學的核心即強調證據(jù)[1-2],而良好的滅菌效果、數(shù)量充足、性能優(yōu)良、零部件完整的手術器械,以及手術器械的及時供應到位是保證手術進行的必要條件。在手術室的器械管理中,因證據(jù)意識不足造成的潛在法律問題,以及缺乏證據(jù)收集、證據(jù)保存等方面的意識問題比較嚴重,因此應對其引用循證護理,以做到護理工作中有證可循、有據(jù)可依,減少問題的再次發(fā)生。我院手術室2010年7月將循證護理引入器械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循證 手術室作為使用精密器械、貴重儀器相對集中的科室。儀器設備的完好備用狀態(tài)是保證手術進行并有效提高設備使用率的基礎。尤其是對外來器械的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措施。
1.2 干預
1.2.1 干預方法 成立器械管理小組,設立責任組長1名、組員7名。由專人負責本院普通器械管理、外來器械管理、精密器械管理、常用器械包管理、備用器械包管理、術后器械管理。
1.2.2 手術室器械管理小組職責 ①組內管理:器械
小組責任組長負責協(xié)調小組內人員工作,監(jiān)督、檢查工作質量。②本院器械管理:負責管理院內所有備用普通器械,根據(jù)器械柜建立登記本,做好增減、借出、收回記錄,定期檢查、保養(yǎng)器械。③外來器械管理:負責管理外來器械,建立外來器械登記本,詳細記錄器械名稱、型號、廠牌、供應商,隨記錄粘貼合格證(植入器械放置5類爬行卡)。④精密器械管理:負責管理所有腔鏡、纖維器械,使用不同規(guī)格紙塑包裝封口后,進行低溫等離子滅菌備用,并放置于專設的器械柜內,分門別類擺放。⑤常用器械包管理:負責準備手術所需手術包,如需特殊器械與院內器械管理者聯(lián)系;每日檢查消毒后的器械包,按日期順序擺放,防止過期。⑥術后器械管理:負責術后器械的清洗、消毒、烘干、上油、打包、送消。
1.3 結果 通過成立器械管理小組,明確分工、細節(jié)管理、定期培訓,使術前器械查對有依據(jù),使用有記錄,有效減少器械的遺失、損壞。
2.1 循證 在手術過程中因器械傳遞速度快、傳遞頻繁易傷害自己或他人。污染的縫合針或銳利器械的刺傷是導致護士發(fā)生血源性傳播疾病最主要的職業(yè)因素。劉桂平[3]研究發(fā)現(xiàn),約有11.7%手術室人員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觸。
2.2 干預
2.2.1 手術開始前,洗手護士認真檢查器械包滅菌效果、消毒日期,注意無菌操作。合理安排準備時間, 提前15~30 min洗手,模塊化布局,合理擺放器械,按器械清點本核對器械數(shù),認真檢查器械細節(jié)處,如關節(jié)、軸節(jié)處的螺絲等小配件。
2.2.2 手術進行中,監(jiān)督手術醫(yī)生的器械使用,傳遞器械時應嚴格遵守快、準、對原則,術者接過即可使用。根據(jù)手術部位,及時調整手術器械,并及時收回切口周圍的器械,避免堆積,防止掉落。有弧度的器械,彎部向上;有手柄的器械,柄朝向術者;單面器械垂直遞;銳利器械放在彎盤遞。
2.2.3 結束前,洗手護士、巡回護士與第二助手共同清點器械無誤后在手術護理記錄單上簽字,一旦發(fā)生醫(yī)療糾紛,護理記錄單是第一手資料證明[4]。
2.3 結果 整齊的物品擺放,固定的擺放位置,可有效減少傳遞手術器械的時間,通過整理器械臺使之標準模式化,可增加器械護士的熟練操作程度,使整個器械臺在術中及術畢均能保持清潔整齊,有效減少手術時間,充分提高手術配合質量。
3.1 循證 有效的器械清洗是保證物品滅菌成功的關鍵步驟[5],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6]研究表明經(jīng)過清洗(水洗、酶洗和刷洗)步驟后幾乎可祛除儀器表面的所有致病微生物,因此手術室必須重視手術器械、儀器清洗的步驟及質量。
3.2 干預
采用自動清洗機清洗,應注意將器械拆卸為最小化的可拆卸單位。自動式清洗程序包括流水沖洗、(魯沃夫酶洗液)振蕩酶洗、冷水沖洗、熱水清洗(水溫80~90 ℃),清洗后干燥、打包、消毒以備用。若為特殊傳染性器械,則按先消毒、清洗、再滅菌程序處理,做好記錄。
3.3 結果 嚴密的術后管理,保證了手術器械的清潔、無菌,對預防和控制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手術順利完成提供了必要保障。
手術室使用儀器、設備、器械的管理程度,對于手術質量和患者的安全將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手術器械管理應做到嚴謹規(guī)范,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此外,通過在手術室器械管理中運用循證護理,可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有證可循、有據(jù)可依。
[1] 王振英,臧艷軍,孫玉璽.循證護理學——以證據(jù)為基礎的護理實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9(12):483-483,498.
[2] 廖秀梅.加強護理證據(jù)管理以減少護患糾紛[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7):100-101.
[3] 劉桂平.醫(yī)院手術室工作人員職業(yè)健康危害因素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8,13(1):16-17.
[4] 張馥婷.護理文件書寫中常見的錯誤及防范對策[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4):199-200.
[5] 錢黎明,王雪暉,錢荷健.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標準化管理流程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5):465-466.
[6] WHO.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M].WHO: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