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英 姜雅萍 王秀娟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1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60例臨床分析
劉純英 姜雅萍 王秀娟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1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可行性及臨床效果。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肌瘤;手術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腹腔鏡切除肌瘤,如果成功完成,并去除傷口或肌肉修復,由于小腹部切口,術后疼痛與剖腹手術方式,恢復快,術后腸梗阻和靜脈淤滯并發(fā)癥相比,腹腔鏡手術方式后?;仡櫺苑治?0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年齡32~49歲,平均38歲。體重48~59 kg,平均52 kg。漿膜下肌瘤32例,肌壁間肌瘤28例,其中單發(fā)44例,多發(fā)16例,肌瘤平均4.4~6.2 cm。
1.2 方法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需要恥骨聯(lián)合上及左、右下腹共3個輔助穿刺點。中間穿刺點進入位置應適合于主要肌瘤的大小,大的肌瘤穿刺點取高一些以便于手術操作。病人應取膀胱截石位,大腿屈曲5°~10°。在肌瘤周圍的子宮肌層內直接注射催產(chǎn)素20 u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切口和分離面的出血。切開肌瘤表面子宮肌壁及假包膜達肌瘤核心。在肌瘤隆起的最突出部位作垂直切口直達珍珠樣白色的肌瘤,切割能源可用單極電刀、電鉤或電針;也可用激光和超聲分離鉤或超聲剪切割,切口應足夠大延伸到整個肌瘤表面。健康子宮肌與纖維瘤組織的螺紋有明顯區(qū)別,有助于識別分離界面。用內凝刀或超聲分離鉤緊貼肌瘤鈍、銳性結合將肌瘤從子宮肌層內分離出來;兩種器械在分離過程均激發(fā)熱凝固,邊分離邊凝固止血;肌瘤與子宮之間結締組織橋的血管也可用單極或雙極電凝后用剪刀剪斷。在分離肌瘤與子宮界面時,持續(xù)向外牽拉肌瘤;并向各個方向旋轉肌瘤以暴露結締組織橋切斷之;一旦分離到肌瘤基底部的血管蒂,用雙極電凝或超聲剪凝固后斷離子宮。分離過程要注意識別大血管、輸尿管和膀胱,避免損傷。
腹腔鏡完成,手術順利。手術用時78~185 min,平均125 min。術中失血55~480 ml。術后血紅蛋白下降7.1~9.3 g/L。術后1~2 d拔除尿管,進食活動,術后3~7 d出院。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技術受到肌瘤數(shù)目、大小及生長部位的限制。為直徑>3 cm的肌瘤4個或以上,或肌瘤體積,平均直徑>10 cm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腹腔鏡肌瘤切除僅適合于漿膜下肌瘤及那些易于摘除不會進宮腔的肌壁間肌瘤。深部肌壁間肌瘤腹腔鏡下摘除難度大;如果耗時達數(shù)小時才能完成該手術的話,則沒有理由采用腹腔鏡途徑手術[1]。同樣,闊韌帶內肌瘤在腹腔鏡下切除還存在損傷輸尿管及子宮動脈及發(fā)生血腫的潛在危險;另外,禁忌證還應包括病人生理情況不允許較長時間氣腹者。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能否獲得成功取決于病人的選擇和術前準備[2]。
大肌瘤、多個肌瘤或位于肌層深部的肌瘤引起癥狀和不育者需行肌瘤切除術。在腹腔鏡下操作的主要困難是肌瘤摘除后肌瘤床的止血和子宮切口的縫合。剖腹子宮肌瘤切除術,肌瘤剝出后肌瘤床的出血主要靠縫合止血,同時對合子宮切口關閉死腔。腹腔鏡下縫合要達到如剖腹術的技術水準是不容易的。手術醫(yī)師必須具備腔內縫合和腔內、腔外打結的技術,并應根據(jù)個人手術經(jīng)驗選擇合適的病人。一開始應避免選擇需深部縫合的肌壁間肌瘤手術。筆者認為,盡管不少婦科內鏡專家提到深入肌層的肌壁間肌瘤甚至突入宮腔者仍可采用腹腔鏡手術,但術后傷口裂開、瘺管形成的危險性必定比剖腹手術高。傷口裂開和瘺管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比如因深層縫合困難,子宮切口僅作漿肌層單層縫合對合,或創(chuàng)面采用電凝止血引起組織過度凝固壞死影響愈合等。另外,對不育癥病人來說,子宮切口不能精確對合不利生育,子宮切口瘢痕和裂開增加今后妊娠可發(fā)生子宮破裂的危險性。腹腔鏡與腹部小切口相結合途徑的子宮肌瘤切除術保留了腹腔鏡的優(yōu)點;并由于將子宮移置腹壁外作子宮切口的縫合,因而避免了腹腔鏡下處理子宮切口的上述缺點,是一種可取的手術方式。
[1]郎景和,冷金花.婦科腹腔鏡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3,15(2):68.
[2]陳樂,石少權,王峰.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7,21(7):492-493.
R71
B
1674-9316(2014)07-0069-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7.038
方法回顧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的手術效果進行分析。
結果腹腔鏡完成,手術順利。
結論腹部切口腹腔鏡方法子宮肌瘤剔除術相結合的技術,它允許醫(yī)生執(zhí)行用傳統(tǒng)方法縫合子宮的缺陷,特別是對于子宮深部縫合容易多層缺陷符合技術要求,并需要更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