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臣
望奎縣中醫(yī)院,黑龍江 望奎 152100
甲狀腺癌的治療分析
張廣臣
望奎縣中醫(yī)院,黑龍江 望奎 152100
目的探討甲狀腺癌的治療體會與經驗。方法選取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行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經過治療后,老年組患者的一年顯效率為50%,中年組患者的一年顯效率為81.2%。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臨床經過甲狀腺X線及CT等各項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甲狀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
甲狀腺癌;治療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3%,占癌癥死亡率的0.4%,甲狀腺癌在甲狀腺疾病中的發(fā)生率為5%~10%,近年來發(fā)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甲狀腺癌以女性發(fā)病較多,較多發(fā)生于青壯年。甲狀腺癌的病理分型有原發(fā)性甲狀腺癌和轉移性甲狀腺癌。原發(fā)性甲狀腺癌按組織學分型分為:乳頭狀癌(約占70%)、濾泡性腺癌(約占20%)、未分化癌(約占5%)、髓樣癌(約占2%~5%)?;颊甙l(fā)病年齡、生長速度、轉移的方式根據個體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甲狀腺癌的轉移方式包括淋巴轉移(最主要)、直接浸潤、血行轉移。乳頭狀腺癌分布最廣,乳頭狀癌生存時間較長,而未分化癌病程短,生存僅幾個月時間[1]。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行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癌患者26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35歲,26例患者中,患有乳頭狀癌者16例約占61.5%,患有濾泡性腺癌者10例約占38.5%。
1.2 方法
針對各型甲狀腺癌的基本治療方法就是行手術治療,但是未分化癌除外,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以及頸淋巴結清掃,腺葉切除,腺葉切除是適合的。腺葉切除術:對側葉不切除,僅探查有無異常。甲狀腺次全切除,保留對側葉甲狀腺上極2~4 g甲狀腺組織,保留喉返神經和對側上極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甲狀腺近全切除術,靠近Beery韌帶處保留更少的甲狀腺組織,保留喉返神經,但不保留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甲狀腺全切術,去除所有甲狀腺組織。可能導致永久性低鈣血癥。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老年組患者的一年顯效率為50% ,中年組患者的一年顯效率為81.2%。老年組患者的一年存活率40%,中年組患者的一年存活率87.5%,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中年組患者1年顯效率與1年生存率明顯高于老年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臨床上,經過實驗證明甲狀腺的發(fā)生與放射線的作用有關。在嬰幼兒期曾因胸腺腫大或淋巴腺樣增殖而接受上縱隔或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尤易發(fā)生甲狀腺癌,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的細胞增殖旺盛,放射線是一種附加刺激,易促發(fā)其腫瘤的形成。成人接受頸部放射治療后發(fā)生甲狀腺癌的機會則不多見。對于年齡<15歲或>45歲、有放射線照射史、已知有遠處轉移、雙側病變、甲狀腺外侵犯、腫瘤直徑大于4 cm、頸淋巴結有轉移、有乳頭狀或濾泡狀癌家族史的患者,應行全甲狀腺切除術。對沒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乳頭狀腺癌不需同時清除患側頸淋巴結,因預防性頸部淋巴結清除不能提高治愈率,但應強調術后隨訪。如果淋巴結陽性,應行頸中部淋巴結清掃、側方淋巴結清掃,盡可能行功能性頸部淋巴結清掃。因良性病變行腺葉切除后確診的乳頭狀腺癌病人,如病變直徑小于1 cm、僅限于患側內、切緣陰性、無淋巴結轉移,不需再手術,則可檢測甲狀腺球蛋白和給予抗甲狀腺抗體治療,以及給予甲狀腺素以抑制TSH治療。但如病變大于4 cm、切緣陽性、甲狀腺外侵犯、臨床可疑淋巴結轉移、雙側病變或多發(fā)性病灶的,應再行全甲狀腺切除術[2]。
濾泡狀癌的診斷需要有包膜侵犯或血管侵犯的證據。因為甲狀腺濾泡狀腫瘤多為良性疾病,所以,經過FNA細胞學檢查診斷出是濾泡狀腫瘤時,行腺葉切除加峽部切除是最好的方式,如果術后病理證實為浸潤性濾泡狀癌,應行全甲狀腺切除術為最佳[3]。
常用的TSH抑制藥物有兩種,一種是甲狀腺片,系豬、牛等動物的新鮮甲狀腺體,除去結締組織與脂肪組織,在60%以下干燥,研細制成。主要成分為甲狀腺素,應用時有明顯蓄積作用,口服效果吸收快,作用佳。甲狀腺癌時常用劑量80~120 mg/d。另一種是左旋甲狀腺素鈉,可以從家畜中提取,亦可人工合成。主要成分為T4左旋體,在周圍組織中脫碘形成T3和反T3,部分激素在肝臟中代謝,代謝物由膽汁排泄,因病人個體差異的不同病人其耐受性不同,每個病人的用量也有所差異,通常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大量為宜。
影響甲狀腺癌預后的重要因素與年齡有關,患者年齡超過40歲預后差,隨著年齡的增加行手術后死亡率隨之升高,60歲后急劇升高。兒童及年輕患者預后好。腫瘤大小與預后、死亡率呈線性關系。乳頭狀癌直徑小于1 cm的微小癌,通常是在良性甲狀腺病手術中發(fā)現,復發(fā)率和致死率幾乎為零。直徑小于1.5 cm乳頭癌或濾泡狀癌30年死亡率為0.4%,而較大腫瘤(直徑>1.5 cm)為7%(P<0.01)。腫瘤巨大,特別是直徑大于4 cm預后差。
[1]王少春.甲狀腺癌患者的治療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133.
[2]李訓海,殷德濤.甲狀腺癌86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41(08):20-21.
[3]尹凌雪,石增霞,王茜.甲狀腺癌根治術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7):1649-1650,1707.
The Treatment Analysis of Thyroid Cancer
ZHANG Guangchen 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Wangkui County,Wangkui Heilongjiang 151200,China
Objective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yroid cancer to be investigated.MethodsAnalyzing clinical data se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ncer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September 2013.ResultsWith being treated,the effectiveness probability in old-aged group is 50 percent,while,it is 81.2 percent in middle-aged group.Such a comparison manifests the differentiation(P<0.05).ConclusionThyroid cancer is diagnosed clinically by thyroid-rays and CT examination;It is suggested for patients operated with total or subtotal resection to take thyroxine tablets in the whole life.
Thyroid cancer,Treatment
R736.1
B
1674-9316(2014)22-0036-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