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華英
從這間教室出發(fā),他們能走得更遠
——武穴市大金小學“科技教育”掠影
●本刊記者 張華英
“開啟電源,你會看到有一個隧道出現(xiàn)在面前,奇怪的是只有20公分厚的空間里怎么會有無窮無盡的隧道?”武穴市大金小學的科技室里,四(4)班的劉娜娜向大家介紹“時光隧道”時,一群小腦袋擠在她的身邊,黑黑的眼睛里閃爍著探索的光芒。
一望無際的田野包圍著學校,不遠處就是一條鐵路。在火車穿行而過的轟隆聲中,校長劉堂志咧著嘴笑了。每天站在校門口和老師一起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他,這會兒在他想盡辦法建設的科技室門前,看著全神貫注的學生,心里格外歡喜。
“從這一間教室出發(fā),我希望農(nóng)村的學生能走得更遠。”談到大金小學的發(fā)展,劉堂志對學校充滿了信心。學校一方面抓學生行為習慣教育,一方面打造科技教育,推進素質(zhì)教育,使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求知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從2007年的500多名學生到今天的1400多名學生,大金小學走出了一條農(nóng)村學校的特色發(fā)展之路。
坐落在大金鎮(zhèn)的這所小學,規(guī)模不大,兩棟教學樓,一個200米跑道的操場。
這座緊鄰菜園、規(guī)模不大的學校,在大金鎮(zhèn)卻有著不小的影響。
把手放在兩個金屬小柱上,可以通過人體和金屬產(chǎn)生電能;20公分厚的空間里有無窮無盡的隧道……大金小學的這一間“神秘教室”,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這間教室里聚集著聲、光、電、磁、機械、化學等多種科學原理的科技展品,成為孩子眼中吸引力超強的“神秘玩具”。
讓學生在玩中感受科學的神奇魅力的這間教室,是聞名武穴的“微縮科技館”。學生在課余飯后,喜歡鉆進去安安靜靜待上好一陣。他們左瞧右看,琢磨著這些神秘玩具的制造原理。
如果說大金小學的“微縮科技館”是給學生打開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窗戶,“鄉(xiāng)村少年宮”則是承載這些窗戶的良好平臺。
面向大金鎮(zhèn)全體學生開放的鄉(xiāng)村少年宮,深得孩子們喜歡。環(huán)境優(yōu)雅的音樂教室里,墻壁上有教師和學生精心布置的音樂小知識、藝術名人簡介,五線譜像小蝌蚪一樣跳躍其間。跟隨旋律時快時慢,學生一邊模仿漁夫劃槳的動作,一邊輕輕哼唱,輕快悠揚的歌聲回響在校園里。在這節(jié)課上,授課者陳思老師用古箏演奏《漁舟唱晚》,并通過課件展示、語言描繪,讓學生置身于夕陽西下,江面歌聲四起,漁人滿載而歸的動人畫面中。
充滿樂趣的鄉(xiāng)村少年宮,有多個不同用途的功能室。48座省級標準的科學實驗室;有仿真風景樹、有地毯鋪成的假山、孩子們可坐可躺、能自由閱讀的科技圖書吧;巧手制作室以活動代替?zhèn)鹘y(tǒng)聽講、以主動學習代替被動參與……大金小學的教室不一樣了。而更不一樣的,是教室里的學生更加主動、自由的學習狀態(tài)。
原本內(nèi)向的庫晨,進入大金小學后,她的變化讓家長和老師倍感欣慰。在日記中,庫晨這樣寫道:紅紅的地毯,明亮的鏡子,穿上舞蹈服裝的老師就像傳說中的天使……當學校建立了舞蹈班時,我既驚訝又開心!這不正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嗎?經(jīng)過兩年多的訓練,我在“六一”匯演中以飽滿的情緒將情感傳達給觀眾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舞蹈帶給了我全新的體驗。不一樣的教室,給庫晨帶來了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動力。
不一樣的教室,帶來了不一樣的精彩。而打造不一樣的教室,這條路走得并不容易。
2010年10月,劉堂志擔任大金小學校長。回想自己當年“埋頭苦讀”的上學時光,不擅唱歌、不會樂器的劉校長,深感農(nóng)村孩子沒有一個興趣特長的失落。這年夏天,領導班子經(jīng)過幾輪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在這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進行一場“學生喜歡的教室”為主題的改革。
隨著大金鎮(zhèn)人口結構的改變,學生逐漸減少,原來緊張的教室富余起來。劉堂志將靠近鐵路的一棟教學樓拿出來,開辦“鄉(xiāng)村少年宮”。
鄉(xiāng)村少年宮依托學?,F(xiàn)有場地、教室和設施,進行修繕并配備必要的設備器材,依靠教師和志愿者進行管理,在課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組織開展普及性課外活動的公益性活動場所,面向鄉(xiāng)鎮(zhèn)學生免費開放,學生們可自愿選擇參加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的各式活動項目。
2011年,大金小學申請到了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學校少年宮建設項目。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大金小學的少年宮如期成立并開展各項活動。
每到周二晚上、周三下午,大金小學的校園呈現(xiàn)的是一派熱鬧景象。20個興趣小組,4-6年級的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參加不同的活動。
合唱室,學生們悅耳的和聲,構成和諧優(yōu)美的旋律,回蕩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鼓號隊軍樂雄壯,節(jié)奏和諧,展現(xiàn)了孩子們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昂揚的斗志;舞蹈室,他們用心聆聽,用肢體語言去表達內(nèi)心世界;繪畫室,孩子們嫻熟專注,勾畫著心中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手工制作室,在老師的指導下,心靈手巧的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將各種顏色的彩紙變成形態(tài)各異、造型精美的裝飾品;器樂室里,學生彈奏著動人的樂章。
如今,大金小學根據(jù)農(nóng)村學校的實際,組織調(diào)用學?,F(xiàn)有教師,并通過招募民間藝人,成立了二胡、電腦繪畫、棋藝、書法、葫蘆絲、古箏、鼓號、乒乓球、豎笛、舞蹈等十多門興趣課程。在豐富的課程中,孩子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放飛著自己的夢想。
如何形成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劉堂志在深刻思考后意識到,以“科技教育”為辦學特色,在大金鎮(zhèn)這樣一所鄉(xiāng)鎮(zhèn)學校,比較務實可行的,是把“更廣泛的各種資源整合到學校教育中來。”
“才兩天不見,它就長高了許多。白胖胖的桿兒,綠油油的葉,在太陽的照耀下,它們咧著嘴笑了起來?!狈艑W回家,當李萍聽到兒子一邊寫作文一邊嘟囔著“明天得給白菜澆水”時,她有些疑惑:“學校還讓孩子種白菜?”
第二天,李萍陪著早早起床的兒子去了學校。校園外的一塊空地被分成了很多個小格子,每個“格子間”都豎起一個班牌。不同班牌的格子地里,種著一片片深深淺淺的小白菜。三三兩兩的孩子們,圍著這些白菜嘰嘰喳喳。
原來,大金小學的圍墻外,是大金鎮(zhèn)中心學校的一塊空地。在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空地上筑起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八角亭,亭子的周圍還開發(fā)出了一塊塊屬于各個班級的“小菜園”。
這些被許多人認為“與考試無關”的東西,經(jīng)大金小學熱愛思考的教師們帶入課堂后,卻給了孩子們對生活的樂趣和對知識的渴望。
“在學校開辟空地讓孩子們學習種菜”的念頭,源于熊愛華老師和女兒的一次對話。
“爸爸,老師讓我們寫一種蔬菜,我想寫白蘿卜??墒翘}卜是怎么長大的呢?”
熊老師和女兒對話的第二天,在班上展開了一個調(diào)查:你了解哪些蔬菜的成長?這些多半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有80%以上不了解任何一種蔬菜,這個結果讓他很惆悵。
一周以后,熊老師搬來了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在教室的窗臺上種下身邊常見的各種蔬菜,每個小組認領一盆,并“負責照顧它們長大”。一個學期下來,熊老師所帶的班級,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學校引進了小學《科學》課中的花卉和其它植物,供學生研究。一塊塊種植園排列整齊,這是師生共同栽培的結果,有西紅柿、黃瓜、青椒、豆角等惹人喜愛的蔬菜。孩子們每周都會抽時間去觀察,并主動寫觀察日記。
五(1)班周洋洋同學為了證明兩個鐵球是同時落地的,他與同學們一起在不同的樓層、用不同大小的兩個鐵球反復實驗。這個實驗過程中,有人準備不同大小的圓球,有人負責實驗程序,有人擔任安全管理員,還有人記錄時間和實驗變化……一次在戶外進行的實驗,孩子們目標明確、條理清晰、程序嚴謹,不僅讓大家更生動地理解了知識,還讓他們動手能力與安全意識都有了提高。
把課堂從室內(nèi)搬到戶外,從農(nóng)家長大的校長劉堂志沒有“好高騖遠地折騰”,而是把鄉(xiāng)村生活可以賦予教育的豐富資源整合到學校。他夢想著這所包圍在泥土中生長起來的學校,能為孩子們打開一扇心靈的窗戶。在他的帶領下,大金小學的教師們也開始有了許多思考。
2012年秋天,戴金玲在晨霧籠罩的一個清晨,來到了大金小學。天氣有點涼,一個面龐黝黑的漢子在大門不遠處四處張望。簡陋的學校,因為有了桂花的暗香,“并不讓人排斥”。
這位通過湖北省農(nóng)村教師招聘考試進入大金小學的年輕人,曾是一個地道的城市女孩。在大金小學待了半年后,她由開始的不適應到“靜了下來”。和記者聊起學校時,外向而又洋氣的她笑了,“最初看見的那個黝黑面孔的人,就是我們劉校長。他喜歡每天看著學生來到校園,又目送他們離開學校?!贝骼蠋熖拐\,“這兒的一群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教育夢想,并為之一起努力。我喜歡這樣的學習和工作氛圍?!?/p>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則可以走得很遠。
夏天的夜晚,沒有霓虹燈的干擾,大金小學的校園相當安靜。年輕教師們喜歡聚在辦公室喝點茶,聊聊天,或是海闊天空地談點自己身邊的故事。但每個這樣夜晚的核心話題,卻總離不開“怎么把課上得更好?”
一天內(nèi)的影子有哪些變化?張文帶著學生觀察時,索性和孩子們一起蹲在地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這節(jié)五年級的科學課上,他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學生測量影子的長度變化。小組內(nèi)的同學分工很明確,有人負責記錄時間,有人負責扶小木棍,有人負責做記號。在自己的記錄表畫好之后,完成的同學還會幫助未完成的同學。而六年級同學在進行“杠桿原理實驗”時,全班同學都很安靜,他們邊擺弄器材邊做記錄,臉上露出認真和嚴謹?shù)纳袂椤?/p>
在這些課堂上,張老師看到了未來科學家的身影。
深受孩子喜歡的張文并不是專職科學課教師,一開始他也不太愿意做這些“分外之事”。在大金小學啟動了科技教育的改革實踐后,他有了自己的思考。怎樣讓科學課成為開啟學生探索之門的鑰匙?張老師上網(wǎng)查閱資料,在線觀看名師執(zhí)教的科學課,并在名師博客留言或發(fā)郵件請教相關問題。而讓他堅持把科學課在大金小學“本土化落地”的,不僅有劉校長的充分信任與支持,還有與他一起反復探討、實踐的大金小學的各個學科的同事們。
結合教育局的安排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怎樣在有效的時間、有限的條件下,讓科學課常態(tài)地開展起來?如果把科學課和國標課程結合起來,從現(xiàn)有知識或問題中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效果會不會更好?張文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期待開展更多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把課上好,他向數(shù)學、英語、語文甚至音樂等學科教師請教,并在學校開展多個主題的探究綜合實踐活動。為了揭開科學課的神秘面紗,他精心選取了幾項既能展示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又具有很強操作性的主題活動,對低年級學生采取觀察的方式,對高年級學生組織動手能力強的活動,讓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一開始覺得張老師挺折騰的。在現(xiàn)有考核標準下,提高學生分數(shù)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因此,以提高成績?yōu)橹鞯膽T性思維會引導我們判斷哪些工作‘有益’。但張老師帶著孩子們在學校里四處觀察,組織各種活動,還開展科學故事的演講,許多原本沉默內(nèi)向的學生慢慢變得更有神采了,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待人接物,都有了很大變化!”李雯婷聊到張老師時,言語中透露著對同事的贊賞與肯定?!翱匆姀埨蠋熀蛯W生的變化,感受他們的快樂后,我們也被感染了!當張老師遇到困難時,我們愿意將現(xiàn)有資源與他共享。還有一個不得不承認的變化,就是同事們在他的影響下,對自己所執(zhí)教的學科開始了更多探索?!?/p>
年輕教師在不斷成長,年長教師心中的“小馬達”如何發(fā)動?劉堂志拉著這些共事多年的“老相識們”一次次座談。當大家有了共同的認知、情感、意識,一個團隊就會完整堅固。
為了讓研究課、提高課更加常態(tài)化進行,大金小學每周會舉行教研活動,并聘請教育專家當教學顧問,每次講課必有年輕教師和骨干教師一起聽課、研討,發(fā)現(xiàn)教師們在課堂中的不足,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與此同時,授課教師也經(jīng)常觀摩骨干教師講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經(jīng)驗。在一次次這樣的教研活動中,呂莎莎、李雯婷等年輕教師們感覺“受益匪淺”。
怎樣讓學習變?yōu)橐患腥さ氖虑椋縿⑻弥鞠肓撕芏噢k法。每周一次教師閱讀會、每月一次教師分享會、鼓勵年輕教師上公開課、每學年選送優(yōu)秀教師外出學習……在這個遠離大都市的普通小鎮(zhèn),大金小學留下了一群不普通的教師。
“當你用心去面對工作時,工作也會給你回報。這種回報,不僅僅是提一個干部或上一個級別,更切實的是你能聽見自己成長的聲音。就像清晨竹子的無聲拔節(jié),那是一種特別的豐盈。”大金小學的教務主任馮紅昌談起教師們的成長,眼里有亮閃閃的光芒。
“孩子們從這里畢業(yè),有一天他們從外面又走了回來。我希望微縮版的校園科技館、簡易版的少年宮、他們親手種下一棵棵樹的校園……這些承載和豐盈少年夢想的地方,能讓他們的童年不再苦澀,而是美好的回憶。”直到現(xiàn)在,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幾乎沒有一樣特長的劉堂志回想童年,最深的感受仍然是苦澀。而如今,他有了一個教育夢:從這間教室出發(fā),讓師生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 張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