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靜 慕曉芳 劉小肅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64309)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和飲食護理體會
姜華靜 慕曉芳 劉小肅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64309)
目的 探討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心理和飲食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70例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飲食與心理護理。結果 68例患者康復出院,2例因二次心肌梗死而猝死。結論 對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心理和飲食護理,臨床效果較好,值得推廣使用。
心肌梗死;飲食護理;心理護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基礎上,冠狀動脈血流發(fā)生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壞死?;颊呖稍谇榫w激動、精神緊張、過分勞累、飽餐,尤其是高脂飲食時誘發(fā)心肌梗死。該病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患者面對疾病,往往心理復雜、思想負擔重,嚴重影響治療與預后。住院期間作好患者心理與飲食護理在治療過程中起著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7月—2012年7月,筆者對70例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飲食與心理護理,效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心肌梗死患者70例,男55例、女15例;年齡55~80歲,平均69.8歲。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
1.2.1.1 急性期心理護理 患者因為患病后劇烈疼痛,瀕死感加上陌生環(huán)境無法適應使其產(chǎn)生恐懼心理。這個時期護士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應加強心理護理,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進行各項操作前向患者詳細解釋,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同時應尊重患者,呼叫患者尊稱,避免直呼姓名,以拉近護患距離。對個人隱私要注意保護,以減少環(huán)境對患者的惡性刺激[1]。杜絕在患者面前轉達有關家庭、經(jīng)濟、工作等方面的問題,以免對患者產(chǎn)生不良刺激,從而加重病情。
1.2.1.2 恢復期心理護理 恢復期患者病情漸穩(wěn)定,心理狀態(tài)復雜,醫(yī)護人員應提高警惕,加強心理護理。①保持病房環(huán)境清潔、舒適、安靜,減少探視,保證患者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②加強健康宣教,建立互信關系。急性期后若患者無并發(fā)癥,應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有助于心理狀態(tài)的恢復。對于有嚴重心律失?;蚝喜⒂行菘?、心力衰竭的患者,或梗死面積過大的患者不宜早期下床活動[2]。③加強心理指導,與患者溝通,尤其是護理計劃可以告知患者,使之了解自己的治療與護理,消除緊張情緒。指導患者聽從醫(yī)護人員安排,避免情緒激動,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④做好出院指導,逐漸增加活動量,但是要避免重體力勞動與劇烈活動。定期門診復查,聽從醫(yī)生用藥指導。
1.2.2 飲食護理 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死的恢復至關重要。由于老年人的食欲、消化能力、吸收功能都有所降低,護理時要掌握嚴格的飲食互利原則。
1.2.2.1 急性期飲食護理 急性期應禁食。發(fā)病后2~3 d以流質(zhì)飲食為主,可給予米湯、果汁、菜湯、去油的肉湯、藕粉等,6~7次/d,100~150 mL/次;避免脹氣食物,如豆?jié){、牛奶;避免刺激性食物或調(diào)味品;禁食太冷或太熱飲料。烹飪多樣化,注意色、香、味,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既增加食欲,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1.2.2.2 緩解期飲食護理 隨著病情好轉,可給予患者低脂肪(<30 g/d)、低膽固醇(<300 g/d)、低鹽(<3 g/d)、清淡易消化、產(chǎn)氣少、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半流質(zhì)飲食,少量多餐,避免過飽,每日保證必需的熱量和營養(yǎng)[3]。
1.2.2.3 恢復期飲食護理 隨著患者病情的穩(wěn)定,活動量也逐漸增加,這時應供給患者足夠的熱量。在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的基礎上給予高蛋白飲食。蛋白質(zhì)是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選擇優(yōu)質(zhì)蛋白,以植物蛋白為主,如大豆蛋白;動物蛋白以瘦肉和脫脂奶為主。另外,應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C可防止出血,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改善冠狀動脈循環(huán),增加血管彈性。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主要有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西紅柿、獼猴桃等。微量元素中的鎂、碘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可減少、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鈣鹽和膽固醇在血管壁內(nèi)的沉積。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海產(chǎn)品中的海帶、紫菜、海蜇、魚、蝦等含碘量較多。每天的飲食中還要有一定的粗纖維,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有調(diào)查顯示,5.3%的患者在排便過程中因誘發(fā)心絞痛、二次心肌梗死而猝死[4]。告知患者飲食不宜過飽,最好七分飽。因飽餐后腹腔器官血流相對增加,而冠狀動脈血流反而減少,易加重心肌梗死程度,甚至導致猝死。
70例心肌梗死患者規(guī)范治療中配以心理護理和飲食護理,取得滿意效果。68例患者康復出院,2例因二次心肌梗死而猝死。
通過上述70例患者的護理,我們體會到,心理護理和飲食護理是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和護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提供不同的心理護理,可有效使患者處于最佳治療狀態(tài)。飲食搭配合理,會對疾病的好轉起到促進作用,相反會延長疾病的病程。將飲食護理和心理護理貫穿心肌梗死患者護理過程中,均收到良好治療效果,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1] 紀婕.心理護理在預防ICU綜合征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5,9(4):49-50.
[2] 孫素芬.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5):537.
[3] 陳云峰,張學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3):329.
[4] 周鳳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4,3(5):16-17,44.
1672-7185(2014)19-003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9.025
2014-03-24)
R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