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賓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分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 南通 226001)
綜合康復治療治療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效果評價
黃 賓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分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觀察綜合康復治療治療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效果,探討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84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隨機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實施神經(jīng)科??浦委煟^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采用康復治療,同時輔以高壓氧、針灸治療。結果治療前觀察組洼田俊夫飲水實驗評分平均(3.28±0.67),對照組平均為(3.31±0.72)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治療半月以后觀察組洼田俊夫飲水試驗(1.49±0.37)級低于對照組的(2.31±0.39)級(P<0.05)。觀察組顯效10例、有效28例、無效4例;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30例、無效8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48%(38/42)高于對照組的80.95%(34/42)(P<0.05)。結論腦卒中并發(fā)假性球麻痹患者積極采取綜合康復治療是針對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比較合理的臨床管理及治療策略,值得臨床應用。
腦卒中;假性球麻痹;綜合康復治療;臨床價值
腦卒中后所導致的假性球麻痹它不僅造成機體營養(yǎng)代謝失衡,還會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造成窒息,危及生命[1],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病癥對于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疾病帶來的痛苦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對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早期應用綜合康復治療綜合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82例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分院經(jīng)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jīng)頭部CT/MR檢查,主訴都有飲水發(fā)嗆、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男50例,女32例,年齡45~83歲,平均(63.25±14.23)歲,患者意識清楚、配合檢查和治療。將82例患者按入院時間隨機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病程長短、病情程度、吞咽障礙程度一般資料兩組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3]
①行CT或MR檢查結合臨床表現(xiàn)(意識障礙、突發(fā)的言語不清和吞咽嗆咳癥狀、突發(fā)的視感障礙、一側肢體和面部的感覺異常、頭痛、嘔吐、眩暈和流口水)確診腦卒中;②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構音障礙,聲音嘶啞,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咽反射存在,下頜反射亢進,并出現(xiàn)原始反射(掌頜反射、強握反射等),有強哭強笑,椎體束征,無舌肌萎縮及顫動,明確診斷假性球麻痹。
1.3 方法
①對照組:實施神經(jīng)科??浦委?。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采用綜合康復治療,康復技術內容包括間接訓練法(口腔周圍肌肉的運動訓練、頸部放松法、舌體主動、被動運動訓練、用力吞咽法、低頜/縮頜吞咽法、冷刺激軟腭、呼吸訓練、咳嗽訓練),直接訓練法(進食體位、食物形態(tài)、吞咽的意識化、攝食階段推進法、咽部殘留食塊去除法);同時輔以高壓氧、針灸治療。
1.4 吞咽功能評價
參照日本洼田俊夫的飲水實驗評定[4],顯效:假性球麻痹消失,飲水試驗評定1級,或吞咽功能提高3級;有效:吞咽功能提高2級;無效:吞咽功能無變化,總有效=顯效+有效。2次評估均由同一經(jīng)治醫(yī)師進行評估。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療效評定應用χ2檢驗;洼田飲水試驗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觀察組洼田俊夫飲水實驗評分平均(3.28±0.67),對照組平均為(3.31±0.72)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t=0.22,P>0.05)。治療半個月后觀察組洼田俊夫飲水試驗(1.49±0.37)級低于對照組的(2.31±0.39)級(t=3.09,P<0.05)。觀察組顯效10例、有效28例、無效4例;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30例、無效8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48%(38/42)高于對照組的80.95%(34/42)(χ2=5.79,P<0.05)。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也是腦血管疾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它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和復發(fā)率高的特點。假性球麻痹是由雙側上運動神經(jīng)元病損(主要是運動皮質及其發(fā)出的皮質腦干束)使延髓運動性腦神經(jīng)核-疑核以及腦橋三叉神經(jīng)運動核失去了上運動神經(jīng)元的支配發(fā)生中樞性癱瘓所致。言語含糊、進食嗆咳、吞咽困難、構音障礙是假性球麻痹的主要表現(xiàn),假性球麻痹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后遺癥,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生活質量和危及生命[5],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只是針對原發(fā)病治療,如控制血壓、血糖,適當應用脫水劑,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腦細胞活化劑等,對于球麻痹本身的癥狀西醫(yī)并無特效藥物[6],臨床解決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進食問題多采用鼻飼的方法,缺乏積極而合理的吞咽康復訓練,致使吞咽障礙患者咽、喉、腭、舌肌廢用性萎縮,不利于功能重建。
康復訓練是一種物理療法,吞咽的全過程分為3個時相,即口腔時相、咽時相、食管時相,重點要加強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訓練,當患者意識清楚,對聽覺、視覺刺激的簡單指令能作出正確反應如吸吮、咀嚼等,即可進入飲食治療,通過康復訓練,康復功能訓練根據(jù)神經(jīng)促通技術和神經(jīng)可塑性理論,對構音器官的訓練,通過讓其得到主動和被動運動,促進吞咽和構音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和肌肉的靈插性和協(xié)調性,可防止咽下肌群廢用性萎縮,促進舌肌、咀嚼肌的運動[7],提高吞咽反射避免誤吸,促進有效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為肢體及各方面功能的恢復奠定基礎。高壓氧治療可通過緩解血管痙攣、促進新的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清除自由基、減少缺血區(qū)腦組織凋亡等途徑,顯著提高局部腦組織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壓,同時可增強組織內毛細血管氧的彌散能力及增加有效彌散距離,最終可提高腦組織氧含量和儲氧量,進而改善患者局部腦缺氧的損害,促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恢復[8]?,F(xiàn)代中醫(yī)理論認為針刺咽喉諸肌群局部的相應穴位,可直接刺激舌咽、迷走、舌下神經(jīng),使興奮傳入上運動神經(jīng)元,促使病變的上運動神經(jīng)元恢復;針刺頸后穴位可擴張頸動脈和椎動脈,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大腦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腦組織的損害,有利于皮質延髓束功能的恢復,最終通過調節(jié)皮質和腦干網(wǎng)狀結構當中的吞咽中樞對于吞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協(xié)調吞咽諸肌的運動,從而起到治療作用[9]。結果顯示治療前觀察組洼田俊夫飲水實驗評分平均(3.28±0.67),對照組平均為(3.31±0.72)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治療半月以后觀察組洼田俊夫飲水試驗(1.49±0.37)級低于對照組的(2.31±0.39)級(P<0.05)。觀察組顯效10例、有效28例、無效4例;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30例、無效8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48%高于對照組的80.95%(P<0.05),說明綜合康復治療治療能夠改善吞咽功能。
綜上所述,假性球麻痹是患腦血管疾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西醫(yī)治療作用有限,對腦卒中并發(fā)假性球麻痹患者積極采取綜合管理措施(并輔以高壓氧、針灸配合中藥、康復鍛煉及適合的內科治療)是針對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比較合理的臨床管理及治療策略,對患者提高生存質量和更好地回歸社會家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10]。
[1] 錢仁義,關運祥.多元化綜合治療中風假性球麻痹240例[J].中醫(yī)研究,2013,26(6):49-50.
[2] 胡笑群,李敏,張朝霞.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康復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2):493-494.
[3] 林衛(wèi),謝玉琴.腦卒中吞咽障礙綜合治療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313-314.
[4] 趙麗華,邱祖燕,崔益鳳,等.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6):37-38.
[5] 王相明,張月輝,詹成,等.腦卒中后吞咽障礙19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5(19):6-7.
[6] 李雪蓮,張云云.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中醫(yī)療法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6):738-739.
[7] 陳瑩,曾琨.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難的康復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518-519.
[8] 孫慧麗,熊桂華.針刺配合康復訓練對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7):219-220.
[9] 彭紅.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預后影響的研究[J].西南軍醫(yī),2009,11(3):473-474.
[10] 王茂斌.腦卒中的康復醫(yī)療[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05-108.
R743.33
B
1671-8194(2014)23-0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