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瑩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風濕免疫科,沈陽110032)
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流行病學和病理
畢 瑩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風濕免疫科,沈陽110032)
本文介紹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流行病學和病理。
類風濕關節(jié)炎;流行病學;病理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的患病率為0.8%;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3倍,最常見于30~50歲人群,80%在35~50歲起病。本病在各民族均可發(fā)病,地區(qū)分布似乎難以提供環(huán)境因素的線索,但顯示不同民族(遺傳背景不同)患病率有較大差異,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加勒比黑人中發(fā)病率和嚴重程度較低,國內對北京、汕頭、黑龍江(漢族)及寧夏(回族)調查的結果,患病率皆為0.36%左右。
RA的基本病理改變是滑膜炎。主要表現(xiàn)為滑膜的血管增生和炎性細胞浸潤以及滑膜炎導致的滑膜、軟骨乃至軟骨下骨組織的破壞。同時,患者可有皮膚及內臟血管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致炎細胞浸潤。早期的滑膜病變?yōu)榛に[、纖維蛋白沉積以及滑膜襯里細胞的增生和肥大。隨病變進展,淋巴細胞可遷移至滑膜,并形成以血管為中心的灶性浸潤。病變早期以CD4+T細胞為主,CD8+T細胞和B細胞較少,周圍可有吞噬細胞?;さ牧硪惶卣餍愿淖兪茄荇瑁@是一種以血管增生和炎性細胞浸潤為特征的肉芽組織,電鏡下可見增生的滑膜呈指狀突起。血管翳和軟骨交界處可見血管單個核細胞及成纖維細胞侵入軟骨內,形成“血管翳-軟骨交界區(qū)”。血管翳可逐漸覆蓋軟骨,導致其變性和降解,從而形成“血管翳-骨交界區(qū)”,引起骨侵蝕和破壞。血管翳的早期為細胞浸潤和血管增生,局部可有基質金屬蛋白酶增多,蛋白多糖減少及細胞因子分泌增加等,晚期則以纖維增生為主。類風濕結節(jié)也是RA的一種特征性改變,病理上可見其中央為壞死組織,周圍有柵欄狀排列的吞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及纖維組織,外層有散在的淋巴細胞。
R593.22
A
1672-7185(2014)23-0002-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3.002
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