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莉
(云南省富源縣中安鎮(zhèn)衛(wèi)生院,6555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
趙 莉
(云南省富源縣中安鎮(zhèn)衛(wèi)生院,655500)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方法 20例過敏性紫癜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中藥紫癜湯加減治療。結果 治愈17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療效顯著,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過敏性紫癜;治療;中西醫(yī)結合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以毛細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變態(tài)反應性出血性疾病,以累及皮膚最常見,其次是胃腸道、關節(jié)和腎臟,起病較急、癥狀多變,易反復。春秋兩季發(fā)病者居多。本病以兒童及青少年為多見,發(fā)病年齡多在3~14歲?;颊叨嘣?~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以皮疹為主要表現(xiàn),多為雙下肢對稱性紅色或暗紅色皮疹,也可累及上肢及臀部,壓之不褪色是本病的特點,嚴重者可有水泡或血泡,可有其他表現(xiàn)如腹痛、腹瀉、嘔吐、便血、四肢關節(jié)腫痛、血尿、蛋白尿等。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對20例過敏性紫癜患者進行治療,療效顯著、療程明顯縮短,尤其對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慢性患者療效明顯。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例過敏性紫癜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齡2~7歲8例、10~17歲8例、35~47歲4例;病程2~7 d 6例、7~15 d 4例、15~30 d 10例;單純型13例、混合型7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排除其他型紫癜?;颊呔橥?。
1.2 臨床表現(xiàn) 15例發(f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咽痛、咳嗽等;5例不明原因。全部患者均有雙下肢對稱性紅色或暗紅色皮疹,也有累及上肢及臀部者,壓之不褪色;伴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2例、血泡3例,伴腹痛、腹瀉、嘔吐2例,伴四肢關節(jié)腫痛5例。
1.3 輔助檢查 白細胞輕至中度增高12例、正常8例,可伴有嗜酸粒細胞增多。出血時間、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shù)、血塊收縮時間均為正常。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血尿5例。
2.1 治療方法
2.1.1 西藥治療 常規(guī)治療:靜脈滴注葡萄糖酸鈣0.6 mL/kg、維生素C 0.1 g/kg、西咪替丁6 mg/kg、小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0.2~0.4 mg/kg;口服撲爾敏0.06 mg/(kg?次)、賽庚啶0.03 mg/(kg?次)。對于有發(fā)熱、咽痛、血象高者,及早給予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如青霉素20萬U/kg或阿奇霉素10 mg/kg,清開靈0.8 mL/kg等,療程3~7 d。未靜脈滴注者,加服強的松0.2 mg/(kg?次),3次/d,療程3周,逐漸減量至停藥。
2.1.2 中醫(yī)治療 自擬中藥紫癜湯治療,方藥組成:升麻、赤芍、紫草、厚樸、丹參、丹皮、檳榔各15 g,大棗、藕節(jié)、粉葛、赤小豆、綠豆、苡仁各20 g,紅花10 g,甘草6 g。加減:咽痛、舌苔黃膩者,加板藍根20 g,金銀花、生大黃各15 g;腹痛者,加玄胡索12 g;關節(jié)腫痛者,加桑枝15 g,蒼耳子、牛膝各12 g;尿血者,加小薊、白茅根各15 g。1劑/d,水煎服,此為成人劑量,小兒劑量:2~7歲用1/3;8~14歲用1/2;>15歲用成人劑量。
全部患者均遵醫(yī)囑: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清淡飲食,戒煙酒,避免接觸可疑過敏食物或藥物。
2.2 療效標準 治愈:皮膚紫癜及其他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反復,血、尿常規(guī)檢查正常。有效:皮膚紫癜明顯減少,偶有反復。無效:皮膚紫癜無改變,且反復出現(xiàn)。
治愈17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1個療程治愈6例,2個療程治愈10例,3個療程治愈1例。
過敏性紫癜是由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一類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出血性疾病。治療原則:使用抗感染及抗過敏藥,所以首先使用抗生素及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藥和抗組胺類藥物。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可抑制抗原抗體反應,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對軟組織腫脹、關節(jié)腫痛及腹痛癥狀的改善,以及對腎病型和鏡下血尿療效較好??菇M胺類藥物西咪替丁能降低機體對組織胺的反應和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癥狀。青霉素或阿奇霉素具有抗菌作用。清開靈具有清熱解毒、抗病毒作用。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及脆性,為輔助治療藥物。諸藥合用,達到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起到止血、抗過敏、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本病中醫(yī)稱“紫癜”“紫斑”,屬于中醫(yī)血證范疇,為中醫(yī)古籍中所記載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證。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分為風熱傷絡型、血熱妄行型、氣不攝血型、陰虛火旺型。所以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益氣攝血、滋陰降火、活血散淤為主。病初多為實證,是一種熱毒,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病程遷延、紫癜反復出現(xiàn)者,多為虛證或虛實夾雜,治以益氣攝血、滋陰降火、活血散淤、健脾除濕為主,但還要清熱涼血,因為熱毒淤血未去,出血不止,病情易反復。方中,粉葛、升麻清熱解毒、發(fā)表透疹;配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淤;紫草涼血止血、解毒透疹;紅花、丹參活血、涼血、祛淤;藕節(jié)涼血、止血、化淤;赤小豆、綠豆解毒消腫;苡仁、厚樸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檳榔行氣利水;大棗、甘草補中益氣、緩和藥性。加減:咽痛、舌苔黃膩者,加金銀花、板藍根、生大黃清熱解毒、瀉火;腹痛者,加玄胡索緩急和中;關節(jié)腫痛者,加桑枝、蒼耳子、牛膝祛風通絡;尿血者,加小薊、白茅根涼血止血。諸藥合用,祛邪扶正,達到熱毒淤血去、血止紫癜消的目的。
本病過敏原難查,對食物、藥物、蛔蟲過敏者,多數(shù)發(f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對先有腹痛、關節(jié)痛者易誤診,且容易反復,1個月后易并發(fā)腎病。故其及早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單用西醫(yī)的抗過敏(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藥和抗組胺類藥物、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等)治療是治標,且出現(xiàn)一系列副作用,如滿月臉、水牛背、食欲亢進等,癥狀消失快,但易反復。而中醫(yī)的清熱解毒、涼血透疹、活血散淤治療是治本,達到根治的目的。中醫(yī)有“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說法,所以中西醫(yī)合用能夠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顯效快,一般治療3 d皮疹開始變淡、漸退,1周所有癥狀消失,且無毒副作用,無反復。
本研究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療效顯著、療程明顯縮短,且無毒副作用、無反復,并且治療越早,效果越好、療程越短,尤其適用于病程長、反復發(fā)作者。但是,治療要徹底,在癥狀消失1周后,還要服中藥1周進行鞏固,以防復發(fā)。綜上,本治療方法簡便,值得推廣使用。
1672-7185(2014)21-0041-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1.029
2014-06-09)
R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