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強
(山東省莒縣中醫(yī)醫(yī)院,276500)
馬錢子臨床應用近千年不衰,說明它具有顯著的效果,可謂是“毒藥猛劑善起沉疴”。但同時由于它是一味“毒藥”,也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我院曾發(fā)生服用馬錢子中毒1例,報道如下。
患者,男,46歲。因頭部外傷于2002年5月26日入院。入院診斷為:腦挫裂傷,顱底骨折,給予脫水降顱壓、抗生素應用預防感染等治療。1個月后病情好轉(zhuǎn),神志清,唯訴頭痛劇烈,夜間尤甚。復查顱腦CT未見異常。中醫(yī)辨證為頭痛,瘀血阻絡,給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治療,血府逐瘀湯加減,內(nèi)有馬錢子0.5g,水煎日1劑,2次分服。病人服藥半小時后即出現(xiàn)煩躁,口舌發(fā)麻,面部及頸部肌肉緊張,背部強直。診斷為馬錢子中毒,給予靜脈推注安定10mg,吸氧,靜臥避免刺激,輸液同時予水煎甘草60g頻飲,3h后病情緩解。
馬錢子,又名苦實、番木鱉,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種子。性寒,味苦,有毒。歸肝、脾經(jīng)。功效散結(jié)消腫、通絡止痛。傳統(tǒng)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癰疽腫痛、跌打損傷等?!锻饪迫分^其“開通經(jīng)絡透達關(guān)節(jié)之力遠勝于他藥也”?,F(xiàn)代已廣泛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如面神經(jīng)麻痹、重癥肌無力、銀屑病、關(guān)節(jié)炎、癃閉、不射精等?!侗静菥V目》說“彼人言治一百二十種病”似不為過,然本品確系大毒藥,用之得當,各種痼疾應手而愈,每獲良效,但稍有不慎則禍不旋踵?!侗静菰肌份d:“鳥中其毒則麻木搐急而斃,狗中其毒則苦痛斷腸而斃,若誤服之,令人四肢拘攣?!?/p>
歷代對馬錢子毒性的認識經(jīng)歷了從“無毒”到“有毒”到“大毒”的過程。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馬錢子含木鱉堿(士的寧)、馬錢子堿(布魯生)、α-可魯勃林及β-可魯勃林、番木鱉次堿、馬錢子新堿、番木鱉苷等。主要的生物堿為士的寧和馬錢子堿。治療量有興奮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所含士的寧對整個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有興奮作用。首先興奮脊髓的反射機能,其次興奮延髓的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并能提高大腦皮質(zhì)的感覺中樞機能。中毒量可抑制呼吸中樞。士的寧還能增強阻止膽堿酶破壞乙酰膽堿的作用,使腸蠕動加強,致腹痛、腹瀉。馬錢子堿和士的寧極大劑量引起驚厥。小鼠扭體法及熱板法均表明馬錢子堿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另外,馬錢子還有抑菌、鎮(zhèn)咳、祛痰等作用。
1.必須依法炮制。馬錢子炮制質(zhì)量的優(yōu)劣一般以炮制品士的寧含量作為標準,以降低療效差、毒性較大的馬錢子堿含量為目的。傳統(tǒng)炮制方法較多,明代有豆腐劑、牛油炸等法;清代有香油炸、炮去毛、水浸油炸后土粉反復制等。目前全國應用較多的主要有兩種,即油炸法和砂炒法,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為法定方法。砂炒法是取原藥材,去除雜質(zhì),將沙置熱鍋內(nèi),用武火加熱至有爆裂聲表面鼓起壓之即碎,外皮呈灰褐色,沙溫240℃~250℃為宜,時間3~4min,內(nèi)部鼓起小泡時取出,篩去沙,放涼除去絨毛。油炸時油溫以250℃為宜。經(jīng)沙炒或油炸等高溫處理,藥效低、毒性大的馬錢子堿大量破壞損失,而士的寧被部分破壞,同時生成異馬錢子堿、異士的寧堿等毒性小的生物堿。
2.嚴格控制用量。這是避免發(fā)生中毒反應的關(guān)鍵。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圍小,成人一次服5~10 mg士的寧(折合生藥約0.8~1.2g)即可發(fā)生中毒,30 mg(約生藥2g左右)可致死亡。內(nèi)服用量日不超過0.3~0.6g,如入丸散,可按士的寧的含量計算。初次服用不可劑量過大,同時要根據(jù)患者的體質(zhì)、病情謹慎定量。本例患者即服用0.5g而發(fā)生中毒。本品治療量與中毒量十分接近,服到治療量時已有輕度中毒表現(xiàn),一般以口舌發(fā)麻而無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為最佳用量。
3.加強配伍?!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序中云:“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毖芯勘砻鳎晗?、延胡索可增強馬錢子的毒性,故不宜同用。赤芍可降低馬錢子毒性,馬錢子配伍一定量的赤芍可降低其毒性,隨著赤芍用量增大,馬錢子毒性降低程度增加。甘草對馬錢子毒性亦有影響,有報道馬錢子與倍量以上的甘草同煎,可減少或解除馬錢子毒性。
4.馬錢子排泄慢,有蓄積作用,不能連續(xù)長時間服用,以免引起蓄積性中毒。年老體弱,嬰幼兒及孕婦等患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