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陽 湯義平
浙江省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浙江臺州 317200
抑郁癥是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患者常悲觀厭世,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企圖和行為[1]。抑郁癥診斷較容易,但治療較困難,多數病例病情會反復發(fā)作,有研究表明其終身患病率高達15%~20%[2]。目前抗抑郁藥物是治療抑郁癥的最主要手段,其種類多樣,療效各異。安非他酮是一種新型的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 多巴胺再攝取的弱抑制劑,近年來逐漸應用于抑郁癥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其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了[3-4]。本研究觀察了安非他酮緩釋片治療抑郁癥患者的效果及對血清P 物質(SP)和神經肽Y(NPY)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2 年4 月~2013 年1 月在浙江省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門診治療的抑郁癥患者7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抑郁癥的診斷標準[5];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 分。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器質性疾病;②懷孕或哺乳期婦女;③有嚴重的自殺企圖及行為;④長期使用鎮(zhèn)靜類藥物;⑤抗抑郁類藥物過敏者。采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兩組患者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
實驗組予以安非他酮緩釋片(迪沙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規(guī)格:150 mg×12 片,批號:111123),起始劑量150 mg/d,連用3 d,第4 天開始加量至維持劑量300 mg/d,分2 次服用,連用6 周。 對照組予以氟西汀分散片(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28 片,批號:120106),起始劑量10 mg/d,連用3 d,第4 天開始加量至維持劑量20 mg/d,每日清晨服用,連用6 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兩組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2、4、6 周檢查血常規(guī)、 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及腦電圖,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SP 和NPY 水平變化,并比較其臨床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
1.3.1 血清P 物質與神經肽Y 水平測定 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3~5 mL,采用3000 r/min 低溫離心20 min 取上清液分裝,置于-20℃冰箱內保存待檢。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P 和NPY 水平,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公司提供,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2 治療效果評定[6]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療效評定, 其中痊愈:HAMD 減分率≥75%;顯效:HAMD 減分率50%~<75%;進步:HAMD 減分率25%~<50%;無效:HAMD 減分率<25%。 以痊愈率、顯效率和進步率合計為總有效率。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和組間比較分別采用配對t 檢驗和成組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SP 與NPY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6 周后,兩組患者血清SP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t = 2.98、2.26,P <0.01或P <0.05),NPY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上升 (t =2.89、2.30,P <0.01 或P <0.05), 且實驗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t = 2.25、2.19,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P 和NPY 水平的比較(ng/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P 和NPY 水平的比較(n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P <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SP:血清P 物質;NPY:神經肽Y
?
治療6 周后,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94.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0,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例)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4.3%)明顯低于對照組(3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9,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抑郁癥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較復雜,迄今國內外對其作用機制尚未研究清楚,大多數學者認為其發(fā)病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遺傳因素及大腦器質性改變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7]。近來,有研究發(fā)現抑郁癥與腎上腺素、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失衡密切相關[8]。NPY 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中樞和外周的多肽,具有增加應激反應、抑制肌肉及交感神經興奮的作用,有研究發(fā)現NPY 與感情培養(yǎng)和協作行為有密切的關系,NPY 水平升高有利于緩解抑郁癥患者的情感障礙,減少抑郁癥患者的自殺行為[9-10]。SP 是一種含有11 個氨基酸的腦-腸肽激素,主要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內,神經激肽1 是SP 的受體,其主要分布于紋狀體、海馬、杏仁核及下丘腦等處。有研究發(fā)現神經激肽1參與了情感障礙的病理生理過程,SP 水平的降低能拮抗神經激肽的作用,達到抗抑郁的效果[11-12]。 因此,SP 與NPY 水平能夠有效地反映抑郁癥患者的病情,調節(jié)SP 與NPY 水平可能是治療抑郁癥新途徑[13-14]。
抑郁癥的治療是困擾臨床醫(yī)生多年的難點,其最主要的問題為抗抑郁藥物治療的臨床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患者生活質量差[15]。 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是以往臨床上最常采用的抗抑郁藥物,但使用后僅40%左右的患者能達到完全臨床緩解。安非他酮緩釋片是一種新型的抗抑郁藥物,其通過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達到抗抑郁的效果。安非他酮緩釋片與5-羥色胺受體、組胺受體等缺乏親和力,對突觸前與突觸后5-羥色胺神經傳遞無影響,因此藥物不良反應少[16-17]。 安非他酮緩釋片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明確,但其抗抑郁的作用機制及與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的優(yōu)劣存在一定的爭議,臨床上與之相關的報道較少[18]。本研究結果發(fā)現治療6 周后,實驗組血清SP 水平下降幅度及NPY 水平上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且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由此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安非他酮緩釋片治療抑郁癥與氟西汀比較更安全有效,其作用機制除了與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相關外,還可能與其提高NPY 水平及降低SP 水平密切相關。
總之,安非他酮緩釋片治療抑郁癥效果確切,安全性較好,其作用機制與其能降低患者降低血清SP 水平及升高NPY 水平密切相關。 但由于外周血與中樞間存在血腦屏障,血清SP 和NPY 水平變化并不一定與中樞改變一致,必要時應對腦脊液SP 和NPY 水平進行測定,以進一步深入研究。
[1] 陳雪彥,毛佩賢.住院老年抑郁癥治療方案分析[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4):300-302.
[2] 和昱辰.抑郁癥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7):832-834.
[3] 杜彪.安非他酮與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系統評價[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0,29(10):797-800.
[4] 郭建雄,杜文佳,王西林,等.安非他酮緩釋片治療抑郁癥對照組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13(4):323-324.
[5]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CCMD-3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 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9.
[6] 馬欣榮.安非他酮與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17(5):331-332.
[7] Rajkowska G,Miguel-Hidalgo JJ. Gliogenesis and glial pathology in depression [J].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7,6(3):219-233.
[8] 張建宏,孟焱,王永軍,等.安非他酮治療首發(fā)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隨機對照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6):3016-3018.
[9] 楊斌,王有德,張?zhí)m,等.抑郁癥患者血漿P 物質含量變化及其相關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6,39(2):78-80.
[10] 呂文標,周愛華,丁郁武,等.度洛西汀對伴軀體疼痛癥狀的抑郁癥患者血漿P 物質水平的影響及其與療效的關系[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5(2):103-105.
[11] 楊斌,王有德,葉蘭仙,等.抑郁癥患者血漿神經肽Y含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6):106-108.
[12] Zambello E,Fuchs E,Abumaria N,et al. Chronic psychosocial stress alters NPY system:different effects in rat and tree shrew [J].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0,34(1):122-130.
[13] 林杏云,羅利飛.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機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4):1508-1510.
[14] 楊敏.帕羅西汀對抑郁癥患者血漿中P 物質和神經肽Y 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6):1042-1043.
[15] Papakostas GI. Dopaminergic-ased harmacotherapies for epression [J].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06,16(6):391-402.
[16] 白曉光,劉翠美.安非他酮合用奧氮平與安非他酮單用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0):1467-1468.
[17] 嚴偉良.安非他酮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治療依從性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10):731-733.
[18] 徐國洪,黃少平.鹽酸安非他酮與鹽酸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3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