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古至今,日本與我國一直保持著經(jīng)濟、文化上的交流,這使得兩國在文化構成上多有相似之處。日文當中有一部分文字是漢字,這種日文漢字與我國大陸地區(qū)現(xiàn)行的簡化漢字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這就造成了日本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對于簡化漢字“又熟悉又陌生”的情況。本文將通過分析調(diào)查問卷結果,力求找到幫助日本學生學習漢字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日本留學生;漢字學習;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張夢捷(1988-),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現(xiàn)為西安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2011級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5--01
出于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研究目的,調(diào)查小組于2011年10月在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對不同漢語水平的日本留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主要內(nèi)容是日本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和漢字以及在日常交際中所使用的策略。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找到日本留學生學習漢語和參與交際時的難點,以便更好地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本報告根據(jù)問卷的反饋結果,只針對日本留學生在漢字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以及選用的相應策略進行分析。
一、調(diào)查對象及情況
調(diào)查對象是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的所有日本留學生,班級跨度是從一班到碩士A班,共15人接受了調(diào)查,其中1班一人,2班一人,3班兩人,4班1人,7班、8班以及碩士A班各一人,剩余7位被調(diào)查者均來自6班。問卷共發(fā)出15份,全部回收。但是,我們不排除有個別學生沒有全部完成調(diào)查表的情況。
1. 分析方法
調(diào)查問卷中共有選擇題32道,簡答題6道,我們擬對選擇題的答案采用了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而簡答題則采用答案綜合分析。
2. 選擇題的統(tǒng)計和分析
由于日本也處于漢字文化圈中,所以日本學生對漢字的字形并不陌生,給他們造成最大困擾的是多音字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多種意義。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出,雖然日本學生對漢字字形相當熟悉,但漢語漢字與日語漢字有細微差別也是他們難以掌握漢字的原因之一。另有學生提到了漢字中有很多字字形相近,筆畫多,筆順復雜,這就要求老師在漢字教學過程當中不斷讓學生熟悉漢字的筆畫、部件以及漢字整體的結構,通過系統(tǒng)講解和充分練習,讓學生在利用母語文字優(yōu)勢的基礎上認識漢字,熟悉漢字。
大部分被調(diào)查者都使用漢語拼音記音,這對學生準確記憶漢字讀音有很大幫助。一些學生會采用邊寫邊讀的方法,這就要求學生一定要準確發(fā)音才有可能準確記音。還有學生充分利用了漢字中形聲字的特點,利用聲旁記音,但形聲字的聲旁并不能準確代表每個形聲字的讀音,因此可能會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錯誤的印象,造成發(fā)音錯誤。另有個別同學會利用母語發(fā)音記音,可以看出學生想用自己熟悉的發(fā)音系統(tǒng)解決新的發(fā)音困難,但由于日語和漢語的發(fā)音體系并不完全相同,恐怕這對準確掌握漢字讀音會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母語中的漢字對目前中文漢字的學習相當有利。事實上,掌握日語漢字的確會給中文漢字的學習帶來一定的正遷移,但是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還應對學生強調(diào)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之間存在的差別,否則學生可能會因為忽略差異而造成錯誤。
大部分學生采用了機械記憶的方法,這無疑會造成很大的記憶負擔。也有學生選擇了與母語進行對比記憶的方法,這可能會在記憶的時候更加省時省力,一旦與母語進行對比,對學生準確記憶可能會有幫助。從中日兩國借詞的歷史來看,肯定會有很大一部分“同形異義詞”存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最好能對日語漢字有一定了解,主動采用對比記憶的方法教授這種“同形異義”詞,相信學生會更易于接受。
大部分學生會通過向中國朋友詢問或學習來習得漢字,而少部分學生只依靠課堂上老師教授或課下的練習來學習漢字。通過我們自身的外語學習經(jīng)驗,筆者認為應該盡量鼓勵留學生與中國朋友多接觸交流,這可能會給留學生漢字學習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
3. 簡答題的統(tǒng)計分析
問題2.你是否會混淆日語中的繁體字與漢字?哪些字容易混淆?請舉例說明。(例:步-歩 晚-晩)
簡答題的調(diào)查情況不如選擇題理想,據(jù)我們分析,很可能是被調(diào)查者還沒有掌握漢字或短文的寫法,因此無法回答簡答類型的題目。但還是有學生做出了回答。結果顯示,學生們會混淆日語中的繁體字與中文簡體字,如:語—語,愛—愛,場—場,鄉(xiāng)—鄉(xiāng),縮—縮等一些字在日語中的繁體寫法和中文中的簡體寫法已經(jīng)對他們造成了困擾,使他們有似曾相識但又不敢確定的感覺。因此,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寫法與字形差異也是日本學生在學習漢字時要克服的一個巨大的問題。在日常教學時,老師也應該熟悉中國繁體字的寫法,在學生產(chǎn)生混淆時及時給予糾正和幫助,相信這對教學會有一定幫助。
二、結語
本次調(diào)查讓我們直觀了解了留學生們在面對漢語學習時的所遇到的問題、采取的策略以及選擇策略的傾向性,也為我們從事教學工作汲取了第一手的資料。我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fā):
1.日本雖然處于漢字文化圈之內(nèi),但是日本學生在學習中文漢字時還是會遇到字形方面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熟悉漢字字形就放松對他們的要求,反而應該幫助他們克服母語文字所帶來的負遷移作用,更好地掌握中文漢字,尤其是中文簡體字。
2.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傾向于采用的學習方法各不相同,因此這對老師的“因材施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同學生接受、理解和記憶的途徑不會完全一致,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學習的時候應時刻牢記這一點,盡量做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3.漢字數(shù)目繁多,字形復雜,的確會給學習者造成很大的困擾。但漢字的字形及結構不是毫無章法,隨意擺放的。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時的歸納總結就顯得十分重要。學生需要在不斷地練習和使用中逐漸積累,因此巧妙的設計一些漢字游戲及課后練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姜安.對外漢字初級教材評價研究.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3]孫德金主編.對外漢字教學研究[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周小兵,李海鷗.對外漢語教學入門[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