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飛
(江蘇省儀征中學, 江蘇 揚州 211400)
以“學研式”教學提高講評課的效率
劉永飛
(江蘇省儀征中學, 江蘇 揚州 211400)
試卷講評課是以分析學生的考試情況、糾正考試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矯正教學偏差、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學習能力為主要目的的課型。因而,講評的目的就不是再糾結于某個問題正確與否,也不是針對某個題目的簡單分析,而是借助某個問題或題目幫助學生復習和內化所學知識,明確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當前的地理講評課由于教師對講評課功能與價值認識不足,對這一課型重視不夠,缺乏深入研究,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產生很多問題。
1. 面面俱到,缺乏重點
有些教師缺乏對考情的細致研究,導致課堂教學缺乏側重點,講評課的效率較低。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會太長。因此,課堂教學必須重點突出,選擇學生共性的錯例,分析錯因,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2. 就題講題,缺乏拓展
有些講評課只是就題論題,滿足于把答案告訴學生,缺乏必要的拓展與延伸,導致講評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講評課設計時要拓寬講評課的寬度,擴大知識量,幫助學生理清原題考查的知識點,再借題發(fā)揮,以點帶面,建構知識體系。然后,改變原題的情境、條件、要求、題型,進行變式訓練,形成解決同類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從而在知識層次、能力要求上挖掘講評課的深度。
3. 一講到底,缺乏互動
很多教師覺得試卷講評課很輕松。一份試卷“一講到底”“就題講題”,結果是教師累,學生苦,效果差。新課標在“基本理念”方面明確提出“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理念在講評課教學中也應當?shù)靡泽w現(xiàn)。教學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如:對于一些共性的問題,講評時可以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答案,讓學生去分析評價存在的問題,并自行歸納正確的答案等等。
以上諸多問題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講評課的效果,削弱了講評課的功能與價值。因此,構建科學高效的講評課模式,已經成為高中地理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積累,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思考,摸索出了“學研式”講評課模式,可以切實有效地提高講評課的效果。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講評課的特點,摸索出了“學研式”講評課模式,即“整體總結—錯題研討—補償訓練—自主矯正—達標檢測”。其中,“錯題研討”是整個講評課的核心,筆者將以“江蘇省儀征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2)班的試卷講評課”為例,談談關于“學研式”講評課模式建構的實踐與思考。
1. 整體總結
教師在全面分析學生成績和學生答題情況的基礎上,首先簡單介紹總體成績及各分數(shù)段的分布情況(表1),便于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明確自己的學習狀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其次,對試題錯誤率及重點錯題的錯因作簡要分析(表2),引導學生找準失分點,分析失分原因,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表1 江蘇省儀征中學2013-2014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2)班成績分析
表2 江蘇省儀征中學2013-2014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2)班考情分析
2. 錯題研討
教師根據答題情況,將重點錯題確定為研討對象,以學生分析為主,讓學生展示解題思路、分析錯因。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研討,實現(xiàn)“研學、互學、助學”,重點點撥易錯點、易混點。此環(huán)節(jié)要重點突破,不可面面俱到。
(1)先學:“學生先學”這是“學研式”課堂模式首要特征?!皩W研式”課堂模式倡導“以生為本,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基本理念,重點關注學生的“研”和“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前將答題卡和答案分發(fā)給學生,并要求學生根據“先學設計”完成:①學生個體的自主糾錯,填寫“自我分析表”(表3);②回歸教材,復習相關考點,并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表3 自我分析表
通過“先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主動進行初步訂正錯題、分析錯因,內化和鞏固所學知識,查漏補缺,為試卷講評課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生的自我診斷、分析,往往能夠客觀、真實的反映學生的答題情況,老師可以根據對“自我分析表”的分析,更加全面的掌握考情,了解學生知識與能力層次,確定講評課研討對象,使得課堂教學能夠“對癥下藥”,提高講評課效率。
(2)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研式”教學模式另一重要特征。學生皆有交流與表達的愿望,“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滿足學生的這一愿望搭建了平臺。“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了由“獨學”到“互學、助學、研學”的轉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主要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
①根據考情確定研學對象,以選擇題的講評為例:第1組—第4、5小題;第2組—第14、15小題;第3組—第18、19、23小題;第4組—第26、27、28小題;……
②組內研學、助學、互學:此時,學生對這些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先學”經驗,通過組內成員的研討,達成一定的共識,組長安排組員記錄整理組員的見解和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并確定主講人。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不停的巡視,聆聽學生的交流,對學生的疑難問題給予一定的幫助,對于學生好的做法與見解,一定要給予積極的評價;
③組間研學、助學、互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各小組展示研學成果,主講的學生不只是公布答案,還要展示思維過程,包括審題干、讀圖表、讀問題,說答題的方法、技巧。其他各小組成員對照自己的思維過程,找出答題的關鍵點。同時,其他各組還可以提出質疑,通過生生互動,形成思維的碰撞,從而產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升華。例如:本次期中考試試卷第28題。
試題:圖1為“某城市工業(yè)、商業(yè)、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26~28題。
圖1
28.圖示城市空間結構屬于
A.同心圓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園城市”模式
學生質疑:圖中①、③、⑤三地分別形成了三個商業(yè)區(qū),也就是在城市中以這三地為中心形成了三個城市核心,那么,該城市空間結構應當是多核心模式才對?
很多同學紛紛表示贊同。第4組主講的同學不慌不忙地說:“開始我們跟很多同學想法一樣。但是,經研討后發(fā)現(xiàn),圖中地租水平只受‘距市中心距離’的影響,在距市中心相等的范圍內形成的功能區(qū)相同,此圖只是教材P47圖2-3-6的變式圖,所以,答案應選A?!焙芏鄬W生都有了一些明悟,但依然是有疑問的。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切入話題:同學們,多核心模式中的“核心”,是不是就指“商業(yè)區(qū)”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到P48,我們回頭看一看究竟什么是“多核心模式”?教師在學生思維障礙處設問,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交給學生方法與思路,這就體現(xiàn)了教師的引領作用。
(3)內化:其實質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先學”時學生已經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教師選擇三份“知識清單”利用實物展臺投影出來,讓學生分析對比,交流存在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分析中質疑,在交流中內化。
3.補償訓練
近幾年地理試題命制多以“能力立意”為背景,具有“三新”(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特點。講評課強調拓展與變化,對重點錯題應能借題發(fā)揮。因此,補償訓練的設計應立足于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要目的,利用新情境、新材料,設計新問題,幫助學生理順知識網絡,完成相應考點的思維方法的歸類。
4.自主矯正
在“錯題研討”環(huán)節(jié)學生共性的錯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而錯誤率較低的個性問題學生通過“先學”環(huán)節(jié)自主糾錯、查找錯因解決了部分問題。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提交組內,通過組內成員的“研學、助學、互學”,相互啟發(fā)、相互點撥。此時,教師應在各組間巡視,參與小組討論,并適時點撥,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5.達標檢測
達標檢測是教師在講評課后,利用“學研測”,針對講評課的教學特點,變換視角,重新設計試題。學生當堂完成,并交給小組成員互評,以檢驗學生對典型錯題的掌握情況,便于查缺補漏,改進教學。
經過對“學研式”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筆者對這一教學模式有了以下認識。
1.“學研式”教學著力于學生長遠的“學習力”的提升。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學”為主線,“研學”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小組的助學、互學成為主要的學習方式,課堂中充滿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思維的碰撞,彰顯“學習能力”的提升。
2.“學研式”教學強調“先學后教”的這一基本理念,課堂“研學”要基于學生“先學”經驗,因此,“先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講評課的“先學設計”應著力于學生的重點錯題,引導學生回歸教材,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切實領會“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思想。
3.“學研式”教學雖然以學生的“學”為主線,但也不可忽略教師的引領作用。教師不但要初步規(guī)劃課堂教學流程,更要關注課堂教學中生成性的問題,需要思考試題講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思考如何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需要思考在什么時候切入交流,提升學生思維的高度等等。
總之,“學研式”講評課以“學”為主線,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抓手,倡導“研學、互學、助學”,改變學習方式,從而達到“樂學”目的。當然,這一講評課方式還需不斷的完善,以充分挖掘講評課的功能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