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思佳/輯
知道
一凡 思佳/輯
結(jié)婚前應(yīng)該對另一半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做好步入婚姻殿堂的準備,《紐約時報》的“婚前15問”相當細致全面:
1.我們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誰來負責?
2.我們的家庭收入主要來自哪里,目標是怎樣的?兩個人的消費觀及儲蓄觀會不會發(fā)生沖突?
3.我們的家庭如何維持運轉(zhuǎn)?由誰來掌控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
4.我們有沒有詳盡地交換過雙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們的父母對我們在一起是什么態(tài)度?會不會給足夠的祝福?
6.我們有沒有自然、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懼?
7.臥室能放電視機嗎?
8.我們真的能傾聽對方訴說,并公平對待對方的想法和抱怨嗎?
9.我們清晰地了解對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嗎?我們討論過孩子將來的信仰問題嗎?
10.我們喜歡并尊重對方的朋友嗎?
11.我們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對方的父母?我們有沒有考慮到父母可能會干涉我們的關(guān)系?
12.我的家庭最讓你心煩的事情是什么?
13.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婚姻放棄的東西是什么?
14.如果我們中的一個人需要離開家鄉(xiāng)陪同另一個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嗎?
15.我們是不是充滿信心地面對任何挑戰(zhàn),使婚姻一直往前走?(泰山)
交響曲中特殊打擊樂器(全曲中只響幾下)的演奏者會不會感到空虛寂寞?
我是一名打擊樂手。在我看來,當排一首你特別不喜歡的交響作品時,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小節(jié)的休止會讓你覺得特別絕望。
但是排一首你特別欣賞的作品時,你會感激自己打擊樂手的身份,因為可以免費在環(huán)繞聲中欣賞最真實的交響樂作品。而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在欣賞音樂,或者說體察音樂。
我們擔心打錯,因為一旦出錯,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丟人不說,還會影響整個樂團的節(jié)奏。因此我們都具備敏銳的感覺,在沒有數(shù)拍子的情況下也能在對的時間演奏。
打擊樂聲部并非一個人只管一樣樂器,有時候我們會把譜子拼好,然后一人身兼數(shù)職,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不讓自己寂寞。
即使是業(yè)余的交響樂團的打擊樂演奏者,也都不是一開始就學打擊樂的,我們大部分是學鋼琴出身,還有些是學其他樂器出身的。這就決定著我們都有視唱練耳的能力,我們會聽出來旋律,而且非常敏銳地捕捉旋律,到了那個合適的點,起身,矯音,拿錘,打。(王響亮了)
為什么中國商店的標價簽上不標稅費?
中國的流轉(zhuǎn)稅(包括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以及附加稅費)都包含在商品價格中,其中的稅收由終端消費者承擔。中國稅收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商品的市場價格一目了然,但是消費者卻不了解購買這件商品自己到底繳納了多少稅,似乎認為繳稅是商家的義務(wù),與己無關(guān)。其實,無論生產(chǎn)廠家繳的稅還是中間商繳的稅,都來自消費者的腰包。然而,如果一件商品標價117元,稅由賣家支付;或者這件商品標價100元,消費者另交17元的稅,對于你來說,更愿意接受哪一種呢?(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