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個性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促進其主體發(fā)揮,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
【關鍵詞】引導 感悟 朗讀 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眾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讀”一直占重要地位。人們稱上學為讀書。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毙抡n程改革也在呼喚“讀”的回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位?!爆F(xiàn)在語文教學中流行一個字眼叫“語文味”,是指朗讀是語文細酌如“味”之佳法。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個性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促進其主體發(fā)揮,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
朗讀是感悟、理解的重要方式,只有目有所視(文字),耳有所聞,“朗讀”,獲得了“感”的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jīng)驗碰撞、接通,才會有所“悟”。學生受年齡、閱歷等條件的限制,在閱讀中,很難自發(fā)地“悟出”。因此教師的“引導、點撥”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引導、點撥,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增強語感,促進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一、引導學生讀出層次,感悟文本內(nèi)涵
朗讀是一項口頭語言的藝術,朗讀就是用普通話把書面語言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朗讀,按其熟練程度和教學進程,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正確,即讀音正確,停頓適當,不錯不漏;二是流暢,即正確把握語調(diào),語氣連貫;三是傳神,即能熟練地運用語音和表情,表達出文章的風格和神采,變文字這種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朗讀訓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朗讀教學中一定要按照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先指導學生過好正確關,流利關,然后再要求有感情的朗讀和誦讀。講讀教學一般有初讀、精讀和課后練習讀三個階段之分。初讀以范讀、默讀為主,便于粗知課文大意,做到讀得正確;精讀以指名讀、默讀為主,便于深入細致理解課文內(nèi)容,練習讀得熟練;課后練習讀即課文講讀后的讀,多以朗讀為主,便于讀出感情。
朗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老師來說指導學生朗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由淺入深,避免高屋建瓴、急于求成,使朗讀訓練有它的適度性、層次性。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讀文本,才能引領學生真正走進作品,走進人物,走進作者。
語文閱讀教學要植根于情感,朗讀是加深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因此,文本細讀的前提是教師引導學生多讀文本,有層次的朗讀文本。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有效地為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創(chuàng)設平臺,挖掘蘊涵文字之中的情感因素,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朗讀實踐活動。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將豐富多彩的詩意的世界惟妙惟肖地加以再現(xiàn),整堂課煥發(fā)出盎然生機,學生也充分享受了閱讀帶來的樂趣和收獲。
二、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激發(fā)朗讀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最佳的朗讀效果需要情感的投入。那么閱讀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呢?精彩的導語,鋪墊情感。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精心設計導語,能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動情精彩的導語句句傳情,為整個課堂教學的氣氛奠定了基礎,學生以極大的熱情主動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中。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給學生一種更直接、更豐富的感受,更容易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只要選取的音樂與教材語言和諧、協(xié)調(diào),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青少年時代是用圖畫、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把課文抽象的語言符號轉化為直觀的、形象的畫面,以幫助學生再現(xiàn)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然后進行朗讀訓練。配樂朗讀,入情激趣。此外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F(xiàn)代多媒體集圖像、聲音、影像、文本于一身,增加了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使語言文字所描寫的內(nèi)容變成文聲圖影結合的視聽材料,讓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tài)的審美對象,對學生的感官產(chǎn)生強大的沖擊力,使學生自主地進入到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中。利用視聽激趣導入新課也就成為我們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式。教學時,當學生看到真切的畫面,聽到有聲有色的示范,就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fā)起學習興趣,接下來在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展開想象或聯(lián)想,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把握朗讀基調(diào)。
要激活閱讀教學,就必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充分的朗讀,在閱讀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nèi)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在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要合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能自己動口,動腦去閱讀、領悟,從而切實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師大出版社.2002.
[2]饒杰騰.語文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大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蒙縣于寺學校)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