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書讀書”事關學生的一輩子,語文老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看書讀書的好習慣,指導學生形成語文閱讀的好方法,并在閱讀中練筆,用練筆促進閱讀,這樣不但能積累很多寫作素材,而且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 語文教學 循序漸進閱讀 注意讀寫結合
“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讀書關系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yǎng),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fā)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看書讀書”事關學生的一輩子,關系到一個民族長遠發(fā)展的大事,語文教師有責任有必要指導好學生的語文閱讀。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學習的延伸,是語文學習的一方“實驗田”,是語言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盡管現(xiàn)在強調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訓練的系統(tǒng)性,但畢竟閱讀面是狹窄的,封閉的。學生如果僅僅局限于一本語文書中所選取出來的幾篇文章,對他的長遠發(fā)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有著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多讀書是學生一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這也要求我們中學語文教師要改變過去跳不出課文的閱讀教學方式,積極拓寬課外閱讀范圍,做到課外與課內相結合。
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不容樂觀,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這樣幾個顯著的問題:寫字潦草,錯別字多;理解概括能力差,語言表述不正確;概念不清;作文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順;思維閉塞,認識膚淺。
閱讀量不夠是主因。課外閱讀本應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學生課余生活的首選,現(xiàn)在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作料,長此以往,學生對課外閱讀極度的不重視,最終導致學生閱讀量急劇減低,知識面狹窄,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fā)展。
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現(xiàn)在的讀書環(huán)境比較復雜,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雖然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在認識問題上依然處于模糊狀態(tài),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中學語文教師不應只盯住幾本課本,而應密切關注學生課外閱讀的熱點,引導學生讀好書,精心挑選好書。
選取適合中學生年齡特征,思想水平的讀物,從篇幅上可由短到長,從內容上由淺入深,可以先閱讀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強的作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然后逐漸過渡到情節(jié)復雜、含義深刻的文學作品。
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正確的引導學生:
1.針對性地選擇文章,拓寬閱讀范圍。課堂上完成了課文教學目標以后,可以根據(jù)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要求從各類報刊雜志等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與課文有一定關聯(lián)的文章或讀給學生聽,或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收集,尋找與這單元類似的文章,把這類文章與單元的課文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立足于課堂,而放眼于整個文學寶庫。這樣,有助于鞏固課文學到的各方面的知識,積累多方面的素材。
2.每周辟出一節(jié)課外自由閱讀課,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要搞好這節(jié)閱讀課,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多讀愛讀。要經常涉獵一些學生刊物和各種類型的文學刊物,選取貼近文學上生活,又文質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讀給學生聽。他們靜下心來領悟,從而體會到美文的魅力,學習的樂趣。教師在這節(jié)課中只能起導讀的作用,也就是說教師只讀一小篇美文,激發(fā)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而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自由閱讀。鼓勵學生選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內容,有助于分清善惡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穎,寫法上有可取之處、文采斐然的文章讀。
3.每周抽出一節(jié)“說”課,發(fā)揮學生的閱讀能力。這節(jié)課可以作為講故事、講新聞、講笑話等專題課。由學生自己分組輪流主持,并由學生輪流講。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表現(xiàn)自我、鍛煉閱讀能力的機會?!叭f事開頭難”,教師在剛開設時,要大力做鼓動工作,讓學生認識到這節(jié)“說”課對于自己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參與。為了“說”好,他們會積極地廣泛地涉獵課外讀物,篩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這樣,學生的閱讀面就多了,知識面也就廣了,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時又由“說”帶動了讀和聽,可謂一舉而三得。
4.注重讀寫結合。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自己喜歡的名言,片段,詩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閱讀中深切的感悟寫成日記,或讀書心得體會。又如,讓學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的事跡,并用一定的文字整理成文章。像這樣在閱讀中練筆,用練筆促進閱讀,不但能積累很多寫作素材,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總之,課外閱讀是一個非常靈活廣闊無限的天地空間。通過這一途徑,可以解決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課堂教學的局限;可以使學生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學基礎,自覺地把所獲得的語文知識、知識技能內化于身心,升華為穩(wěn)定的語文素質,為一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鄭州市第八十九中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