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著《語文》一年級上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真是有些愛不釋手。經過一年的實踐,覺著這本書暢想了貼近自然的主題,充分利用語文的情感性,帶領學生進入了一個廣博無邊的語文天地。這本書無論是漢語拼音,還是課文,都配備了相應的情境圖。這些情景圖都充分利用和調動剛剛入學的學生對“玩”、“游戲”的本能需求,以學生的心理、情感需要為基礎,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貼切自然生活,為我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準確發(fā)音、理解課文內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特別這冊書中安排了兩處識字課程,為學生較為喜愛和容易接受。例如識字3,安排了學生掌握公園里的一些景點和兒童玩樂設施,并配備了相應的教學圖。在教學中,我先帶著學生學習書中12個生詞,讓學生帶著節(jié)奏誦讀這些詞語。應為這些詞語都是以“a”為韻腳,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接著帶領學生在圖中找到這些詞語的相應圖案,學生興致盎然,學習興趣一下子就高漲起來。然后讓學生從整體到局部認識這些詞語。公園是這一情景圖的整體,而綠樹、紅花、小橋、流水、寶塔則是公園里的美麗景點,轉椅、火車、山洞、滑梯、蕩船、木馬是公園里的兒童玩樂設施,這些都是局部。由于學生對公園較為熟悉,再加上課文配備了直觀的情境圖,理解起來較為容易。這樣教學既讓學生初步懂得了什么是整體,什么局部,又讓學生懂得什么是景點,什么是設施。最后通過錄音機播放流水聲、小鳥叫聲,老師聲情并茂地誦讀:“公園里真美??!綠樹蔥蔥蘢蘢,紅花爭先怒放,小橋彎彎曲曲,流水嘩嘩啦啦,寶塔高聳入云,流水聲、小鳥的唧啾聲、孩子的笑聲,匯成一片,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段話我盡量用上書上原有的詞語。從學生的表情中,眼神中,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這一嘗試較為成功,于是我又提高教學任務,用“我們來到公園里,有的____,有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钡木涫骄毩曊f話,學生也學著老師剛才的方法用上書上的詞語。學生們躍躍欲試,說起來頭頭是道,學習情趣高漲。這樣既進行了句式訓練,又復習了書中詞語,達到了識字與說話有機的結合。
雖然我在教這課時提高了一個難度,但是我根據(jù)學生對“玩”、“游戲”的本能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充分利用情境圖,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為中高年級的詞語歸類、文章布局、寫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又如我在教學識字5中,充分利用情境圖的意境、童趣、色彩,根據(jù)我們沿海開放城市的孩子大多親眼目睹過大海這一特點,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潛在的知識,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語言文字中回歸自然,投入自然的懷抱。
例如我在教學沙灘、貝殼、腳丫這些詞時,讓學生看圖說說這是怎樣的沙灘,學生從顏色中知道這是金黃的沙灘,從孩子的腳印中知道這是軟軟的沙灘,從海的無邊無際中知道這是長長的沙灘;根據(jù)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已獲取的知識,知道這貝殼是各種各樣的貝殼,是形狀各異的貝殼,是五光十色的貝殼;從圖中看出孩子們玩得十分盡興,留下一串串美麗的、充滿無限遐想的小腳印,充滿童趣。這樣通過情境圖直觀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使學生積累了許多詞匯。接著讓學生根據(jù)這些詞說一段通順的話,學生根據(jù)剛才所學到的知識,說起來優(yōu)美流暢。課文下面一些詞語也按照以上方法教學,學生不僅領略到了大海的壯美,而且從心底深處知道了大海美的真正內涵是在于它有著豐富的物產,使學生受到了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通過實踐,我覺得這冊教材中運用詩歌、童話等一些形式讓學生通過淺顯易懂的自然界的事物來理解較為深遠的知識,貼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江南》、《家》、《秋姑娘的信》、《看菊花》、《大海睡了》、《冰花》、《北風和小魚》、《小河與青草》等,如果我們教學中依據(jù)學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帶領學生融入自然生活,合理運用情境圖,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有意識地幫助他們語言文字的積累,那么他們會深深愛上語文,到中高年級寫作文也就會下筆如有神了。
(作者單位: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