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掌握授課技巧是上好一節(jié)高中化學課的關鍵。下面,筆者結合多年高中化學教學實踐,從設計導課、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互動、訓練思維等方面,談一下怎樣教好高中化學課。
一、精心設計好導課
1.開門見山。上課一開始,教師開門見山直接提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說明要學習的知識內容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如在講授元素周期表這節(jié)課時,老師會說“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元素種類已達一百多種,那么這一百多種元素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還是具有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呢,這種規(guī)律能否通過一種直觀的工具給展示出來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設計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這種方法簡便易行、直截了當,能起到定向學生思維的作用,但啟迪、引導學生思維的功效太差,不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2.復習導入。復習導入法是我們教師常用的一種方法,使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是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通過復習舊知識能夠很自然的引入新的課題。
3.實驗導入?;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所以實驗導課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且也十分奏效。新課伊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個現(xiàn)象新穎、變化明快的實驗,再配以生動的描述,將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認識興趣和激發(fā)起強烈的求知欲。然后,教師抓住這一最佳時機,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就可以使化學課引人入勝。
4.生活實例導課?;瘜W是一門與生活聯(lián)系很緊密的科學,選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學生熟悉的一些化學相關知識,這既很好地引入了新課同時又向學生展示了化學的實用性,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注重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
1. 從學生學的角度思考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課堂自主學習。以往教師備課多從如何教入手,新課程要求我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的能力,作為教師就必需換位思考,考慮學生如何去學,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進行化學學科的探究活動。
2.讓學生作小老師,在生生交流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課堂師生互動可以更為大膽地把學生推上講臺,教師坐到臺下去。學生為了在講臺上講好自已的學習內容,在課下會做充分的準備:上網(wǎng)、看教材、查資料、做課件,設計講述流程,設計交流問題,在課下準備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間進行更為深入的單獨交流,教師可以借機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狀況,課外興趣愛好及思想狀況,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學生特長和優(yōu)點,通過對學生努力的充分肯定使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學生通過準備,在課堂上充當小老師,利用生生間無障礙心里的平等關系,帶動全班同學共同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自主性強,能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開展課堂小組競賽。為了取得最佳的課堂互動效果,要及時建立學科合作學習小組。小組由學生自由組合,但要注意個人能力、性格特點及學習成績等因素,確保學生在自己的組內感到愉快,愿意發(fā)表自已的見解,承擔小組學習的任務。為使合作小組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作用,同時要建立完善的小組評價機制,包括小組成員課堂回答問題次數(shù)及正確率,提出問題次數(shù),完成課堂探究活動速度與效果,完成課堂訓練成績,完成作業(yè)情況,小組成員個人成績進步狀況等各方面的小組指標。由教師和各小組組長共同成立評價委員會確認評價結果。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對各小組活動合理地調控,不斷激發(fā)小組間的競爭意識,使小組之間互動更為充分。
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1.整體思維訓練。整體思維就是思維的廣闊性、高度性和整體性。站得高,看得遠,既有廣闊的視野又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化學學科跟工業(yè)、農業(yè)、國防、日常生活、環(huán)境保護、科學技術和其它自然科學、哲學等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應經(jīng)常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例如在講二氧化碳時介紹“溫室效應”,講二氧化硫時介紹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講鹵化銀時介紹變色鏡的原理,講原電池原理時向學生介紹個種新型電池,如筆記本電腦中的甲醇燃料電池,講乙酸時介紹我國中醫(yī)用食醋滴鼻治療感冒,講合成材料時介紹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如應用高分子材料做的人造器官等等。在化學教學中結合教材適當?shù)芈?lián)系實際,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
2.動態(tài)思維訓練。就是用動態(tài)平衡的觀點觀察現(xiàn)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質的性質,掌握物質的制備原理,分析反應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氯的分子結構和性質”時,通過觀察新制氯水的顏色和氯水性質演示實驗后,使學生認識到氯氣跟水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并組織討論下列問題:(1)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氯水跟液氯有何區(qū)別?(2)氯水應如何保存?為什么?(3)如何鑒別某一氣體是否為氯氣?(4)為什么工業(yè)上要把氯氣制成漂白粉?(5)氯氣使?jié)駶櫟挠猩紬l褪色起作用的物質是什么?通過討論,學生增強了對氯氣的性質跟制備、貯存、檢驗的聯(lián)系的理解,活躍了思維,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同時也將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逆向思維訓練。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從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質疑,不僅加深知識理解,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也有利于打破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去發(fā)現(xiàn)令人驚奇的新天地。如在講化學鍵時,可要求學生思考以下是非判斷題:(1)極性分子一定具有極性鍵,那么具有極性鍵的化合物一定是極性分子。(2)只有非極性鍵的物質一定是非極性分子,那么非極性分子一定具有非極性鍵。(3)具有離子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一定都只有離子鍵等。
4.發(fā)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訓練。發(fā)散性思維是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思維形式。收斂性思維是以集中思維為特點的邏輯思維,具有同一性、程序性、比較性三個特點。對于已設計出來的方案,它能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審查比較,以確定目標實現(xiàn)的可能性。所以它又是一種批判的思維過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發(fā)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辨正地統(tǒng)一起來。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從一個目標出發(fā),啟發(fā)引導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利用全部信息,多方位發(fā)散,多方位論證,多因素分析。例如,化學計算的一題多解和巧解,基礎理論教學中,對一個問題,一個論點,從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徑加以論證,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分離和物質的鑒定,多種鑒別方法的設計等訓練,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爆發(fā)出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