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新課程評價改變了過去單一從學生的各種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好壞,而是從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與形成的價值等方面來評價學生,所以,作為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者在評價學生時,應該站在一個嶄新的高度來進行正確評價。那么我們應該從哪幾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呢?
一、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已經不能簡單地看作業(yè)完成或上課發(fā)言情況來品評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而是看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否對所學的知識有濃厚的興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強調的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注意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占有與教學相關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而新課程也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的,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想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
在課堂上,我盡量不和學生們“搶”著說。把更多的解題思路讓給學生。一個個好思路,一個個好做法,就是在這種激勵的競爭中探求出來了。同學們暢游于智慧的世界,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對未知知識的探求。只有教師把舞臺交給了學生,學生才能盡情舒展,盡情表演,而且它還能激發(fā)所有的學生發(fā)揮他們自身主體的作用, 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這也是對學生自我潛能開發(fā)的一種好的方法。
二、重視評價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教師的教學過程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旋律。通過學生自評或互評的方式,讓學生感覺到優(yōu)點與不足。自評的過程是檢查自己并逐步提高認知的一個過程。而互評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體會集體的凝聚力,同學之間也更加容易相互理解、相互督促、相互勉勵,共同成長。但是由于每個學生都存在個性差異,因此教師也要及時給予調控,適當?shù)丶右栽u價,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重視評價學生情感態(tài)度體驗
沒有賞識的教育不能稱為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指出:“應當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孩子”。人人都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肯定,都希望別人承認自己的優(yōu)點。我們的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迅速變化的時期,他們強烈渴望得到老師、社會和家庭的承認,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去獲取肯定和贊揚。因此我們應全面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看到哪怕是最差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都要讓他們努力化缺點為優(yōu)點,并讓這些閃光點在群體中閃閃發(fā)光。
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要建立在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及其發(fā)展變化的認識基礎上。無論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還是獎品,都要有明確的評價目標、恰當?shù)脑u價結論。隨意的評價是無法對學生起促進作用的,而且還有可能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但是表揚、贊美要發(fā)自內心,要有真情實感。教師在課堂上表揚學生時,不能流于形式,敷衍了事。鼓勵要及時,要有針對性,所以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隨機應變的語言機智。
教師在對學生表揚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的批評。批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懂得道理,改正錯誤。如有一位同學由于好幾次回答問題經常受到表揚,所以他就飄飄然起來。自己認為老師肯定喜歡他,不會批評他。于是他上課就開始隨便講話,影響別人的回答,這時老師該批評就應該批評,要讓他心服口服,要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是對同學們的肯定贊賞,但是老師的嚴格要求同樣也是促進學生人格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四、評價主體多元化
新課程提倡科學合理、靈活多樣、富有實效的評價方式。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注意多種評價相互結合。如采取自評與互評、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成長記錄評價與課堂觀察、激勵評價、課后訪談與實踐活動、改進建議與發(fā)展方向、定量與定性等形式相結合,改革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形成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主體評價。
在多主體評價時,特別是學生互評中要淡化等級和分數(shù),淡化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強調對關注同學的優(yōu)點和長處,強調自我反思。不要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給對方打分數(shù)或劃分等級上,這樣不但無助于學生向他人學習,還往往會造成學生之間互不服氣,只關注對方的缺點和不足,評價變成相互“挑錯”或“指揮”。
推進素質教育評價的主戰(zhàn)場是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由教學的操作者、主宰者變?yōu)橐龑д摺⒓ぐl(fā)者、組織者,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愉快地學習??傊疇I造充滿創(chuàng)新意識的課堂,才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人格,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我們和學生共同努力,師生在愉悅的交流中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我相信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科學的評價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真正實現(xiàn)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目標。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