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有了這種喜歡和愿望,才可以讓學習漢字變得輕松、主動。怎樣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讓學生從想學、樂學到主動學習呢?通過實踐,我探究了幾種比較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
一、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識字量很大,這對七八歲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注意結(jié)合兒童心理特點,以靈活新穎的形式,為兒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1)編字謎識字
兒童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教學中,我常常根據(jù)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 “草”字,謎面編成“十個太陽戴著草帽來了” 小朋友猜對后,興趣來了;還比如,教學“蘭”字,我說:小羊的尾巴不見了;再如,我教學“顯”字,問:“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在“草”字謎的啟發(fā)下,很快編成“太陽出來了我就寫作業(yè)”的字謎等。經(jīng)過不斷啟發(fā),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在水邊干活”,謎底“汗”;“東面長耳朵”,謎底“陳”;“困”字,“一口吞掉一根大木頭”等等,看著孩子們猜到時興奮的笑臉,領悟后恍然大悟的神情,我想,他們已經(jīng)把識字當成樂趣了。
(2)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這樣來考學生: “門+口=?”(問)、“早+艸=?”(草)?!安荨H=?”(早)孩子們的興趣很濃,久而久之,他們都會照樣子編題來考老師了,如“坐—土=?”(從)、 “立+早=?”(章)等。除此之外,我還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發(fā)現(xiàn)形近字之間的異同,對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換偏旁或是換一部分的方法識記,如在長春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蛙、哇、娃、洼、掛、佳”“請、清、情、晴、蜻”、下冊中的“坡、披、波、玻、跛、菠”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間的聯(lián)系,學習起來便容易多了。
、“比較對照”識字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我不讓學生單獨去認識本課的生字,而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并出現(xiàn),在比較中識字,在聯(lián)系中區(qū)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如學習“地”字,可與“池、他、她”相聯(lián)系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讓他們自己總結(jié)出:這四個字的右邊都是“也”,但又各有不同,有水(氵)是池,有土(土)是地,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再混淆了
(4)、在競賽中提高識字能力
學生個體是有差異的,認識生字的數(shù)量、快慢也就有所不同,利用競賽這種形式更能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在競賽中拓展了學生的識字空間,增大了學生的識字量,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課外識字,方式多樣
語文是母語教育,漢字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在開始學習漢字之前,小學生已通過口語積累了相當數(shù)量的口語詞匯,這些從不同渠道接受的字詞,構(gòu)成了最基本的語言積累,為今后的識字、閱讀奠定了基礎。所以,課堂外識字也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途徑 。
1、以校園文化結(jié)合進行識字教學。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識字愿望,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定會收到好效果。在一年級孩子入學的第一天,我就帶領孩子們參觀熟悉學校,在課余及空隙時間,孩子們又認識了校園內(nèi)的名言,草坪上的標語……漸漸地,就有不少孩子告訴我他在商店認識了哪個字、在飯店里認識了哪些字、在馬路上認識了哪些字……半學期后,我發(fā)現(xiàn)班上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許多,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2、走入生活,凸顯識字的現(xiàn)實性。
漢字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和濃厚的興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廣告,家庭中的電視、電腦,學校的墻報、標語、花草樹木上的標簽、墻體標語等,把語文同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在家里識字,走向社會識字,把生活當成語文課堂,在生活的舞臺上識字,增大了識字量,容易提升學生識字的成就感,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效率。
3、以古詩詞為主,增加課外識字量。
在教學識字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小朋友對“三字經(jīng)”都能背下來,于是,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加學生課外識字量,我就把三字經(jīng)寫在了黑板的兩側(cè),讓他們看到原來自己會背誦的三字經(jīng)都是這樣的字??!慢慢的,我對經(jīng)典古詩文也做了這樣的處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記錄,學生確實認識了挺多課外的字,有些好的學生甚至還會寫自己所認識的字。
4、以課外“識字錦本”鞏固識字量。
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導孩子制作了“識字手冊”。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識字手冊”上,如果會畫畫的還可以配上相應的圖畫。再每天早上將本子里的字讀一遍。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定期鞏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誰的課外識字量最大、識字渠道最廣,學習興趣盎然。長此下去,孩子們的識字量逐漸增多了,知識也更加豐富了。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