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開學生學習的信息通道
學習漢語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學生漢語學習的質量,也決定了學生主體的參與程度。因此,在漢語教學中,要打開學生學習的信息通道,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以往的漢語教學也十分重視學生的預習,但預習往往是局限于課本內的,而且局限于上課前的,這樣做是不夠的。如:在講解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大量的課外閱讀各種資料,而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外閱讀與生活實際來體會。這樣,教學中對文本既有闡釋,又有質疑,課內外信息互相結合。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營造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和氛圍,師生之間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諧共處、民主團結的師生關系,打消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焦慮感。創(chuàng)設比較濃厚的閱讀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節(jié),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技巧,精心設計閱讀教學中的提問,做到問題設計巧妙、科學、學生易于回答。
二、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應該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學生閱讀的過程應該伴隨著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形成正確有價值觀,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閱讀是間接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多角度閱讀、比較閱讀、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應成為學生閱讀的導師,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控制信息的專制的權威。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領會”、“體味”、“品味”、“感悟”還給學生。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不應該以標準化解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應該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意的讀者,而不能培養(yǎng)人云亦云的聽眾。教師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并掌握閱讀的技能和方法。如朗讀、默讀、誦讀、精讀、略讀、瀏覽等。還應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豐富積累。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漢語素養(yǎng)的前提,同時也是漢語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好習慣能造就人,學習語言的好習慣是學生學好漢語的基礎。因此,漢語教學應注重漢語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漢語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啟發(fā)學生愛讀書、多讀書,使學生體驗到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同時還要經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閱讀比賽等活動。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會閱讀時在書上勾點圈畫等批注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閱讀后做小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后,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使用工具書是讀書、寫作和尋求新知的需要,學生閱讀教材、課外書更是離不開工具書。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細微處人手,要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有周密的考慮和科學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收到實效。
閱讀教學中,學生大多有一個不良的習慣就是只聽不記,主要表現為不愿動筆,結果一部分學生是“左耳聽,右耳出”,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不動筆墨不讀書等良好習慣。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經常讓學生在書上給字正音,畫出重要的或特殊的句子,甚至把有的詞的意思在書上記下來。
四、閱讀訓練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宋代朱熹指出:“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讀書之法,莫忠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在于居敬而持志?!遍喿x訓練的對象是學生,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收到實效。因此,我們不論訓練什么,都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表達的空間。正如葉圣陶所說的,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要“領悟”而“領悟”不到,曾經“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比如教學《蛇與莊稼》一課,講到“貓與苜?!钡穆撓禃r,學生對于貓與田鼠、蜜蜂與苜蓿以及貓與苜蓿的關系,都理解得很好。但是,“田鼠為什么影響蜜蜂給苜蓿傳粉呢”?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的主動性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有的說,田鼠在田里跑,蜜蜂可能害怕就飛走了;還有的說,田鼠的病毒可能會影響蜜蜂;最后還是見多識廣的一位同學揭開了這一謎底:原來這種蜜蜂是一種土蜂,土蜂在地里做巢產卵,田鼠不光破壞土蜂的巢,還吃它的卵,進而影響了蜜蜂給苜蓿傳粉。由此可見,發(fā)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語言,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成為閱讀訓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