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90后學員個性鮮明,與以往有很大區(qū)別,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但這也促使管理干部就管育方式和手段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探索。
一、針對90后學員自我意識過強的特點,著力打造入學教育精品課程體系,探索以學員為中心的目標導向性自主管理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人在心理上得以成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于個體保持心理健康、行為正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過猶不及”,過強的自我意識阻礙著90后學員順利實現角色身份的轉變。這首先表現在難以養(yǎng)成軍人意識。從自我立場出發(fā),90后學員很難真正理解“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涵義及意義,對各項紀律要求和上級指令,只要他們認為不合理,要么公然不服從,要么陽奉陰違。其次就是集體觀念普遍比較淡薄。90后學員非常強調自我,在處理與其他學員、與集體關系的時候,他們往往從個人觀點和個人利益出發(fā),嚴重影響集體凝聚力的提升。再次,現實主義傾向表現非常突出,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意識難以樹立。他們從入校就開始關心畢業(yè)分配和考研的形勢,從個人發(fā)展的立場出發(fā),什么責任、奉獻、榮譽,在他們看來都是空話、套話,面向基層部隊的分配形勢,他們倍感沮喪,從而消極對待學業(yè)和中隊管理。
針對90后學員因自我意識過強帶來的這些問題,應主要從兩個方面去完善管育工作:
一是開展入學調研,努力打造入學教育精品課程體系。把入學調研作為迎新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填寫調查問卷和面對面交流,大致了解學員的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初步掌握學員普遍關心的問題以及普遍性的思想傾向,為有針對性地搞好入學教育提供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礎上,開展“穿軍裝為什么”、“上軍校干什么”、“軍旅路如何走”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始打造入學教育精品課程的探索。接下來,在軍人意識、理想信念、學業(yè)規(guī)劃和心理調適方面繼續(xù)探索,爭取盡快建立起針對性強、有效有說服力的入學教育精品課程體系。
二是創(chuàng)新管理制度,建立以學員為中心的目標導向性自主管理。逐步實行自主管理,充分利用90后學員自我意識強的特點,是一種以學員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以責任追究為約束機制的管育模式。具體來看,自主管理包括自主學習管理、模擬連管理和自我管理,通過引導學員制定學習目標和管理責任承諾書,使其樹立目標、端正態(tài)度、明確責任,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還時間、還自主權給學員,進而達到釋放學員創(chuàng)造性、提升其自我管控和自我發(fā)展能力的目的。
二、針對90后學員思想活躍、知識面廣、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特點,探索平等交流的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
和以往的學員相比,全面信息化使90后學員的思想更為活躍、知識面更廣,價值觀念也更為多元化,學員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明顯增大。首先,隊干部很難保持信息量上的優(yōu)勢。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式教育要求教育者在知識結構和知識量上勝過被教育者。而現在,對學員提出的問題,管理者不時會遇到一無所知的情況。這不能簡單地說他們個人素質不行,知識再淵博的人也無法與現在的海量信息相抗衡。其次,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難以增強其針對性。受限于自身的知識結構,管理者很難憑一己之力對許多各異的、不同于主流價值觀的思想傾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同一次教育,可能啟發(fā)一部分學員,對另一部分學員就很可能是“雞同鴨講”。再次,90后學員對思想政治教育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他們特立獨行、個性張揚,鄙視盲從主流、推崇挑戰(zhàn)權威。對于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90后學員大多懷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反感和防備心理 。
90后學員的思想特點使傳統(tǒng)教育很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透,應變單向灌輸為交互式討論,具體可采取以下四個步驟:
首先是確立主題、開展調研。這一步的目的是要摸清學員在教育主題上的主要思想傾向,確保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是設計討論提綱、引導開展討論活動。討論提綱根據前期調研結果來設計,討論活動形式多樣,比如分組討論、演講、辯論等,視教育主題需要而定。在平等的交流討論中,學員受到他人的啟發(fā),不斷地檢驗和修正自己的觀點,從而形成帶有傾向性的共識,或者暴露出基本的觀點沖突。第三步是開展專題教育,并應對好答辯。專題教育的形式大多采用總結、點評或講座。無論是何種形式,教育都力爭做到有理有據,用事實、用數據,用嚴密的論證作為支撐。答辯并不是必須的,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為了更深入地論證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加強教育效果。最后是鞏固和加強教育效果。教育后,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如通訊、廣播、板報或網站來展示教育的過程和成果,進一步加強宣傳和氛圍營造。
三、針對90后學員心理問題易發(fā)多發(fā)的特點,加強談心疏導工作,探索“家庭—隊干部—心理教研室—朋輩”四位一體的心理干預機制
近幾年,由于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明顯感到90后學員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以往學員要低得多,給學員管理,尤其是安全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首先,管理尺度不好把握。按說對一部分心理特別脆弱的學員采用更為柔性的管理手段符合人性化和寬嚴相濟的管理原則。然而,如何把握寬嚴尺度卻讓人頗費心思。一來容易影響正規(guī)化管理,二來若管理失之于寬,學員很難適應未來的任職需要。其次,給管理者開展心理疏導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以往相比,90后學員心理脆弱的更多,心思更為敏感、思想更為復雜、心理更為偏執(zhí),心理疏導工作更難一次奏效。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要具有迅速發(fā)現問題的觀察力,還要具備盡快取得學員信任的談話技巧,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預手段。再次,因心理問題引發(fā)的安全隱患明顯增多。一方面表現在過去經受過重大心理創(chuàng)傷的學員更多,筆者曾隨機挑選一個學員單位進行調研,發(fā)現未入校前有過自殺行為的就有2例,有自殘行為的2例,受過嚴重暴力的2例,父母離異的35例(其中造成嚴重陰影的5例)。另一方面表現在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從性格怪異到親子關系不和,從情感糾紛到社會不滿。90后學員心理問題多發(fā)易發(fā)、重點人多、狀況不斷,學員隊的安全工作面臨巨大壓力。
為引導學員心理健康發(fā)展,確保學員隊安全穩(wěn)定,應在心理疏導工作方面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心理疏導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起經常性的心理疏導機制和重點人“三包一”制度,建立談心檔案,分層次擬定學員談心提綱,對談心檔案的記錄工作進行規(guī)范,利用談心檔案加強重點人心理疏導和管控,推動學員隊談心疏導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加強學員隊心理疏導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為彌補建立起“家庭—管理者—心理教研室—朋輩”四位一體的重點人心理干預機制。這一機制通過四個方面的工作來展開:首先就是建立與重點人家長保持經常性聯系的制度,爭取家長支持,及時掌握重點人的思想和心理動態(tài)。其次是管理者對重點人包干負責,反復談、定期談,爭取學員信任,努力打開其心結。第三是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心理調節(jié)活動,并對問題比較嚴重的重點人實施心理干預。第四是根據重點人的特點,安排條件合適的學員同寢同班,發(fā)揮朋輩優(yōu)勢,協(xié)助做好重點人的心理疏導和事故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