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司空曙是唐代十歷大才子之一,但史料中關于司空曙的介紹少之又少,歷來關于司空曙的研究及論文也不多。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司空曙的生卒年及籍貫進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薄見。
關鍵詞:司空曙;生卒年;籍貫;十歷大才子
作者簡介:龍婷,出生于1990年2月,性別:女,籍貫:湖南省湘潭縣,學校:延邊大學,學歷: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K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9--02
司空曙,唐代十歷大才子之一,但有關他的史料很少,《舊唐書·文苑》無其名,《新唐書·文藝下》中言及司空曙也僅寥寥數(shù)語,“曙字文初,廣平人。從韋皋于劍南,終虞部郎中。”[1]因為關于司空曙生平的資料,現(xiàn)存實在太少,尤其是他的早期生活基本無法考證,所以關于司空曙的生平歷來是比較有爭議的,雖然也曾有專家學者對此發(fā)表過一些看法,如傅璇琮、陳慶惠、蔣寅、季平、文航生先生等,但是總體來看數(shù)量還是比較有限。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司空曙的生卒年進行梳理。
一、司空曙的生年問題
關于司空曙的生年,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定為740年,《唐詩大系》中選錄了司空曙十首作品,認為司空曙的生年應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但聞一多先生未舉證由來,文航生先生認為聞一多先生的生年認定是合理的,即生年應是740年,但他的依據不是很充分,但可聊備一說。傅璇琮、陳慶惠、季平等人都持不同觀點。傅璇琮先生認為司空曙的生年應定為720年。他所據的是司空曙《賊平后送人北歸》一詩,現(xiàn)將此詩摘錄于下:
賊平后送人北歸
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
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舊國見青山。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
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2]
傅璇琮先生認為該詩中的“世亂”應指的是“安史之亂”,而頷聯(lián)中的“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說明詩人當時應是處于中年以后,而根據時間推算,安史之亂發(fā)生于755年到763年,所以這首詩肯定作于此后,大致應寫于廣德年間(763-764),而此時司空曙正處于中年以后,由此傅璇琮先生推出司空曙的生年應在720年左右。事實上,《賊平后送人北歸》一詩是司空曙在安史之亂結束后送友人北歸之作,全詩寫的是被送者的感受。開篇就寫“世亂同南去”,而不是“世亂同南來”,因此寫的是被送友人的經歷,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頷聯(lián)中的“生白發(fā)”者也不是指作者司空曙,而應當是被送者。因此用該詩來推斷司空曙的生年是不成立的。
陳慶惠先生認為司空曙的生年應定為730年左右。對于此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但我覺得司空曙的生年應該最遲是在730年,有可能更早一點。這可以從其他一些資料中可以得到驗證。盧綸有詩《洛陽早春憶吉中孚校書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早春游樊川野居卻寄李端校書兼呈崔峒補闕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遺》稱司空曙為主簿,耿湋有《秋晚臥疾寄司空拾遺曙盧少府綸》稱司空曙為拾遺,此前各家都已認證司空曙主簿之職是他仕歷中最初的職位,在此不再贅述。那么司空曙究竟何時擔任主簿一職呢?《全唐詩》卷二五六收錄劉昚虛《九日送人》:“海上正搖落,客中還別離。同舟去未已,遠送新相知?!本矶湃珍浰究帐铩毒湃账腿恕罚骸八腿斯阝初簦倒?jié)佩茱萸。均賦征三壤,登車出五湖?!院迚m中使,何因在路隅?!本硪痪帕珍泴O昌胤《和司空曙劉昚虛九日送人》:“京邑嘆離靜,江樓喜遇君。開筵當九日,泛菊外浮云?!备佃壬J為三詩均為五律,當同時作。筆者認為其實不然,當時寫有同題詩的還有李嘉祐、陳顏,是否這幾人都是同時之作呢,我覺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司空曙詩中“自恨塵中使,何因在路隅”,說明他當時已任官職,而“塵中使”這種自卑之辭應當是指他當時任的主簿這樣的小吏,而不是之后的拾遺朝官。劉昚虛生卒年不詳,《唐才子傳》稱劉昚虛是“開元十一年徐徵榜進士”,據徐松《登科記考》,徐徵是開元二十一年狀元,則“開元十一年”應為“開元二十一年”之誤。唐人殷璠《河嶽英靈集》評劉昚虛:“情幽興遠,思苦語奇……惜其不永天年,隕碎國寶?!薄逗訋[英靈集》寫于天寶十二載(753),而依據殷璠“不永天年”,劉昚虛在世時間應不晚于753年,而孫昌胤作《和司空曙劉昚虛九日送人》時間當不晚于753年,而司空曙的詩又早于孫昌胤的詩,所以司空曙應至遲在753或之前一點年份,就已任主簿之職,此時司空曙如果生年為730年的話,那在天寶十二載(753)約23歲,是入仕年齡,因此筆者認為司空曙的生年最遲應不晚于730年。
二、司空曙的卒年問題
關于司空曙的卒年,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定為790?,即貞元六年左右。陳慶惠先生同意這一觀點。陳伯?!短圃妳R評》也認同“司空曙(?一約790)”[3]。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詩人叢考·司空曙考》一書中大致沿襲聞一多對司空曙的卒年認定,他提出:“從司空曙的行跡中,由符載的文章,知道貞元四年司空曙尚在劍南西川韋皋幕,后又為虞部郎中,則其卒應當還有幾年的時間……雖然因材料所限,司空曙的卒年不可確考,但貞元六——十年前后大致是不差的?!盵4]基于此,傅璇琮先生認為司空曙卒年最晚不超過貞元十年(794年)。蔣寅、季平等大致認同這種觀點。而文航生先生對司空曙卒年的認定與以上諸位有較大差異。他根據司空曙《和盧校書文若早入使院書事》這一首五言律詩,推定司空曙的卒年應在順宗永貞元年(805)秋以后,現(xiàn)將此詩摘錄于此:
和盧校書文若早入使院書事
解帶獨裴回,秋風如水來。
軒墀濕繁露,琴幾拂輕埃。
晨鳥猶在葉,夕蟲余口苔。
蒼然發(fā)高興,相仰坐難陪。[5]
文航生先生推斷該詩作于司空曙晚年,是和盧校書文若的《早入使院書事》所作,而盧文若是劍南道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幕府支度副使劉辟的同僚好友,當時任校書一職。因此,從盧文若、劉辟的生平事跡著手,或者可以推測司空曙的一些生平經歷。
《舊唐書·劉辟傳》載:“劉辟者,貞元中進士擢第,宏詞登科,韋皋辟為從事,累遷至御史中丞、支度副使。永貞元年八月,韋皋卒,辟自為西川節(jié)度留后,率成都將校上表請降節(jié)鉞,朝廷不許,除給事中,便令赴闕。辟不奉詔。時憲宗初即位,以無事息人為務,遂授辟檢校工部尚書,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辟益兇悖,出不臣之言,而求都統(tǒng)三川。與同幕盧文若相善,欲以文若為東川節(jié)度使。遂舉兵圍梓州……元和元年正月,(高)崇文出師……九月,崇文收成都府。劉辟以數(shù)十騎遁走,投水不死;騎將酈定進入水,擒辟于成都府西洋灌田。盧文若先自刃其妻子,然后縫石投江,失其尸……辟乃伏罪。令獻太廟、郊社,拘于市,即日戮于子城西南隅?!盵6]從以上史料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盧文若與劉辟一向交好,后隨從劉辟叛亂。所謂使院,是指節(jié)度使出征、入朝,或死后未有后代,皆由留后攝其事(稱節(jié)度留后),而節(jié)度留后治事之官署,即稱使院,而劉辟當時“自為西川節(jié)度留后”,因此必定會自置“使院”,又劉辟與盧文若素來交好,所以盧文若早入使院,應是劉辟自置的“使院”。而劉辟“自為西川節(jié)度留后”是在韋皋去世以后,即永貞元年(805)八月,所以劉辟的“使院”應不早于永貞元年八月設立,設立后,又“正月,(高)崇文出師”,到“九月,崇文收成都府,劉辟以數(shù)十騎遁走”,可見劉辟的“使院”,事實上從元貞元年八月成立,到元和元年(806)九月,只存在了一年零一個月。又根據司空曙的《和盧校書文若早入使院書事》一詩,可知該詩應作于秋天,劉辟設立的使院在其存在的一年兩一個月中也就經歷了永貞元年和元和元年兩個秋天,而在元和元年的秋天,劉辟兵敗逃走,作為劉辟的好友盧文若想必當時也沒有閑情逸致作詩,所以盧文若的《早入使院書事》一詩,應寫于永貞元年(805)秋,而根據司空曙的《和盧校書文若早入使院書事》一詩表現(xiàn)出的閑情逸致,也應當作于永貞元年秋。所以文航生先生認定司空曙805年秋尚在人世,此后行跡則失考。我認為文航生先生對于司空曙卒年的駁正,思路嚴謹,史料翔實,我比較同意他的觀點。
綜上,我們可以對司空曙的生卒年進行梳理。司空曙的生年最遲不晚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卒年應在唐順宗永貞元年(805)以后。
注釋:
[1] 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北京: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1975.
[2] 文航生校:《司空曙詩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3] 陳伯海:《唐詩匯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80.
[5] 文航生校:《司空曙詩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6] 劉昫:《舊唐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參考文獻:
[1]聞一多:唐詩大系【M】/ /聞一多全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2。
[2]宋祁,歐陽修:新唐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蔣寅:大歷詩人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95。
[4]文航生:司空曙卒年及行跡新考【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5]陳慶惠:大歷士人司空曙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J】.浙江師范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
[6]陳伯海:唐詩匯評【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7]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J】.北京:中華書局,1980。
[8]蔣寅:大歷才子司空曙略論【J】.咸寧師專學報,1994年8月。
[9]季平:司空曙生平與創(chuàng)作考論【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8月。